摘要:借代是成語中描繪女性形象的重要的修辭手法之一。能用一種事物有效地代指女性,與中國丈化本身和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審美意識有一定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成語 女性形象 借代 文化
借代,是用與一個事物密切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該事物的修辭方法。在漢語成語中,描繪女性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而借代是經(jīng)常使用的修辭手法之一。人們在詩文及日常交際中運用這些借代型成語來描繪女子,往往會使形象生動活潑,語言簡練含蓄。筆者將通過對成語中女性的借代及其文化內(nèi)涵進行研究,探討借代型成語是如何用一種事物代指女性,并為人們廣泛接受的。
成語中對女性的借代,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以部分代整體
用女性身體最光彩照人的某一部分來代替其整體形象。常見的成語有:朱唇粉面、紅顏薄命、紅粉青蛾,等等。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就有對這些成語的運用,起到了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如:
(1)“這都是劉四媽這個花嘴,哄我落坑墮塹,至有今日。自古紅顏薄命,亦未必如我之甚?!?《醒世恒言》卷三)
(2)“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3)“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唇。”(宋·柳永《少年游》詞之四)
“青蛾”“朱厝”。粉面”“紅顏”都代指美麗的女性。這與中國古代女性的妝容有關(guān)。桃花妝是古代婦女面妝中很重要的一種。據(jù)載,中國唐代,由于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社會風(fēng)氣開放,所以婦女的面妝也變得豐富多彩,主要有眉妝、唇妝、靨妝、額妝等四大類。每一大類中名目繁多。眉妝:《海錄碎事記》說,唐玄宗曾命畫工作十眉圖,十眉的名目是“鴛鴦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云眉(又名橫煙眉)、倒暈眉”。如杜甫《虢國夫人》詩:“淡掃蛾眉朝至尊”,白居易樂府《上陽白發(fā)人》:“青黛點眉眉細長”,都是詠眉黛的。唇妝:更加繁多,僅宋人陶毅《清異錄》所載的品目就近二十種,其文El:“(唐)僖昭時,都(下)倡家竟事妝唇。婦女以此分妍與否。其點注之工,名字差繁。其略有胭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圣植心、露珠兒、內(nèi)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腥腥暈、小朱龍、格雙唐、眉花奴樣子?!贬瘏ⅰ蹲響蚋]美人》詩有“朱唇一點桃花殷”句。至于靨妝和額妝,名堂也很多。據(jù)《酉陽雜俎》《事物紀原》說,有用花鈿或胭脂貼抹成的月形、錢樣、圓點、落梅、仙桃、黃星等等。元稹《恨敫成》詩有“滿頭行小梳,當(dāng)面施圓靨”句,溫庭筠《南歌子》詞有“眉間翠鈿深”句,羅虬《比紅兒》詩有“一抹濃紅傍臉斜”句。唐宇文士及《妝臺記》提到桃花妝,文日:“美人妝,面既敷粉,復(fù)以胭脂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淡者為桃花妝。”韋莊《女冠子》詞;“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李殉《酒泉子》詞:“淚臉露桃紅色重”,應(yīng)該就是指“桃花妝”。舊時常說的臉若桃花,實與桃花妝有關(guān),不僅僅是指膚色而言。《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述安公子見一絕色女子,“只見他生得兩條春山含翠的柳葉眉,一雙秋水無塵的杏子眼,鼻如懸膽,唇似丹朱,蓮臉生波,桃腮帶靨”。這就是面妝種種的寫照。
由于中國古代女性面妝主要有眉妝、唇妝、靨妝、額妝四大類,對這四個部位的渲染使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成語中將“蛾”“唇”“面、顏”重點突出來代指女性有更強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這四種面妝又分為很多小的名目,樣式的多樣使人們很難從形狀上對各部位進行歸納。但總體來說,每個部位面妝的顏色基本相似,只有深淺的不同:蛾眉用青黛描畫,唇主要是紅色,面用胭脂打出來,形成像桃花一樣的粉面。因此,突出顏色更具有代表性?!扒喽辍薄爸齑健薄胺勖妗薄凹t顏”正是將古代女性的面妝部位和顏色結(jié)合起來,使人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一張張美麗嬌媚的面龐,從而成功地代指中國古代女性。
二、以特征代本體
借女性獨有的佩飾、服裝、化妝用品等方面的特征來指稱女子。這樣使女性形象清晰可見,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常見的成語有:巾幗英雄、巾幗豪杰、紅粉青蛾、紅粉知己、綺羅粉黛,等等。
(4)“我更加看出來,紅娘子確實有勇有謀,不愧是巾帽豪杰。”(姚雪垠《李自成》)
(5)“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6)“不減少君德耀,絕無綺羅粉黛之態(tài)?!?明·徐復(fù)祚《紅梨記-訴衷》)
“巾幗”“紅粉”“綺羅粉黛”代指女性。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稌x書·宜帝紀》:“亮(諸葛亮)數(shù)挑戰(zhàn),帝(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薄缎绿茣|夷傳·高麗》:“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焙笠蛞詾閶D女的代稱。明·沈瑕《義俠記·征途》:“須髯輩,巾幗情,人間羞殺丈夫稱?!鼻濉て阉升g《聊齋志異·二班》:“媼亦以陶梳自酌,談飲俱豪,不類巾幗?!倍匚洹段洳龞|湖九女墩詩》:“自求解放入天軍,巾幗英雄著義聲?!?/p>
紅粉:“紅粉”是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鉛粉。在東漢時期的《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已有提及:“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彼稳藲W陽修的詞《浣溪沙》中也有女性面敷紅粉的真實寫照:“紅粉佳人白玉杯,木蘭船穩(wěn)棹歌催?!蓖瑫r用來代指美女,如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杜牧》:“忽發(fā)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p>
綺羅:泛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漢·徐干《情詩》:“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鞭D(zhuǎn)借為穿著綺羅的人,多為貴婦、美女之代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治家》:“鄴下風(fēng)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粉黛:傅面的白粉和畫眉的黛墨,均為化妝用品?!俄n非子·顯學(xué)》:“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鞭D(zhuǎn)借為美女。唐·自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巾幗”“紅粉”“綺羅粉黛”都是中國古代女性的佩飾、服裝、化妝用品,是女性獨有的、與女性身份密切相關(guān)的,因此可以很容易讓人們聯(lián)想到一個個女性形象。
三、以結(jié)果代原因
只說結(jié)果而不說原因,用結(jié)果來代原因,更能表現(xiàn)出女子容貌之美,也更加具有說服力。常見的成語有:傾國傾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等。
(7)“相貌極其平常,然而顧影弄姿,自以為傾國傾城,且以有異性追求為樂事?!?茅盾《清明前后》)
(8)“此時魯小姐卸了濃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孫舉眼細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這些成語都是有典故出處的。
“傾國傾城”:語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延年侍上起舞,歌日:‘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入城,再顧傾人國?!庇门用利惸茴嵏矅统堑慕Y(jié)果,代指女子美貌非凡。
“閉月羞花”:月亮見了躲藏起來,花兒見了感到羞慚。形容女子貌美。如,明·陳汝元《金蓮記·湖賞》:“貌可閉月羞花,才擅回紋綴錦。”
“沉魚落雁”:語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熟知天下之所正色哉?”后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也分別代指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閉月”代指貂蟬,“羞花”指楊玉環(huán),“沉魚”指西施,而“落雁”指王昭君。
通過側(cè)面烘托來展現(xiàn)女性的美,是中國人對美女的一種特殊的欣賞方式。如《陌上桑》中對羅敷的美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悄頭?!薄T偃纭都t樓夢》第二十六回:“顰兒才貌世應(yīng)稀,獨抱幽芳出繡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倍际莻?cè)面烘托很好的體現(xiàn)。而中國古代指代美女的成語也巧妙地運用了側(cè)面烘托,通過一些因美麗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來展現(xiàn)女性之美,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方式,所以達到了很好的指代效果。
四、以個別代一般
用比較有代表性的個別代表一般。常見成語有:植郎謝女、小家碧玉、大家閨秀,等等。
(9)“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唐·李賀《牡丹種曲》)
(10)“后來,三師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還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嚴守秘密,道行遠不及他的父親了?!?魯迅《且介亭末篇·我的第一個師父》)
(11)清·袁牧《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太守明希哲先生保從清波門打槳鼻訪,與諸女士茶話良久,知是大家閨秀,與公皆有世誼?!?/p>
“檀郎謝女”:檀郎,指晉時潘岳,小名檀奴,姿容秀美,風(fēng)度翩然;謝女,指晉時謝道韞,聰慧過人,頗有才華,代指才女。后多指才貌雙全的夫婦或情侶。出自唐·李賀《牡丹種曲》:“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其中“謝女”的才情,早已被歷代廣泛稱道。唐·李紳《登禹廟回降雪五言二十韻》:“麻引詩人興,鹽牽謝女才?!彼巍埿⑾椤度瘊p鴣》詞:“雪下哦詩憐謝女,花間為令勝潘郎?!鼻濉ず桶铑~《夜譚隨錄·雜記》:“才同謝女?!薄都t樓夢》第五回“金陵十二釵判詞”中有“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焙笳呒粗钢x道韞。
“小家碧玉”: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碧玉歌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jié)金蘭。” “碧玉”,即劉碧玉,汝南王妾。這個史實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如北周·庾信《結(jié)客少年場行》:“定知劉碧玉,偷嫁汝南王?!蹦铣ち涸邸恫缮徺x》:“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后指小戶人家年輕貌美的少女。一般指平民少女,與“大家閨秀”相對。
“大家閨秀”:舊指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女子。現(xiàn)泛指富貴人家未出嫁的女子。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p>
人名用作典故詞語,有一定的條件:或是典籍詩文中的記載,或是人們對其事跡耳熟能詳,或是某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由于中國文化對一些女性個性的欣賞和認同,這些女性在后來的一些文獻和口頭語中被認為是一種典型得到不斷的追認,并具有了類化的意義?!疤蠢芍x女”“小家碧玉”等就是人們對謝女、碧玉事跡的廣泛認可,達到了用她們的名字就能很好地代指才女、小戶人家少女的效果。
五、以玩具代人
借與人物相關(guān)聯(lián)的玩具來指稱人。常見的成語有:弄瓦之喜。
(11)“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詩經(jīng)·小雅·斯干》)
“弄瓦之喜”:“弄瓦”,瓦,原始的紡錘,古人把瓦給女孩玩,希望她將來能善于女工。經(jīng)常用以祝賀生女孩時的辭句。
這種玩具同樣與女性身份密切相連,用它代指女性容易被人們接受。
通過對成語中女性借代語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成語背后所承載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成語中對女性的借代能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人們的認同并流傳下來,一方面是中國物質(zhì)文化和歷史文化不斷積淀的結(jié)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