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生的作文,應立足于運用書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想就怎么寫。
關鍵詞:中學生;作文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8-052-001
長期以來,如何讓中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有實質性的突破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學生。費力不少,收效甚微。我在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一直在努力地尋找和探究這方面的問題。從我平時的了解,一部分老師還在一定程度上對作文教學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仍然重復著傳統(tǒng)的僵化的教學模式:老師命題,學生寫作,老師再批改;另一些老師雖然在這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盲目性和形式性。中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病根”至今仍擺在我們面前。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語文教學改革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探討、去實踐。我認為,學生寫作的興趣沒有得到激發(fā)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沒有讓學生用心去說話,這是目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癥結所在。教師們在指導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經(jīng)常提到一些什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什么“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什么“塑造典型人物,表現(xiàn)時代精神”等等之類的認識,但他們卻忽視了這些道理應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而中小學生的作文與一般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明顯的不同。我認為,中小學生的作文,應立足于運用書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想就怎么寫。
為了充分喚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能進行心與心的對話,我進行了如下的試行辦法:
一、引導學生分析作文的特點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怕寫作文,其實最怕老師布置命題作文,學生對命題作文的內容不熟悉,感到無話可說,硬叫寫,其結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種作文命題,無論是何種體裁,也不管是何種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F(xiàn)行的課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內容與現(xiàn)代生活距離久遠,降低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我們應該另外選擇內容比較新穎的文章作為剖析的對象,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決某種技巧問題,這樣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讓學生掌握文體知識
學生寫文章之所以感到無從寫起或不知道“怎么寫”,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體知識,缺少“規(guī)矩”。其實任何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們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點,不同文體的比較教學,交叉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根據(jù)不同的題材性質,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xiàn),寫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還有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設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三、用好的文章引導他們
模擬訓練傳統(tǒng)的教學范文還是有不少在寫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處,可以把其當作學生模仿寫作的典范。但是,教師應在教這些課文之前,作好寫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數(shù),使學者學有目標。在評析課文時,著重分析作家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聯(lián)想、選材、構思的方法,講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點,讓學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求學生學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謀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襲,讓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發(fā)揮,最終變?yōu)樽约旱臇|西。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怎樣寫”的心理障礙問題得到了解決,教師往后的作文教學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四、讓愛成為他們寫作的背景
作為初中學生,他們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他們更多的是需要關愛。為了讓我的學生能在作文中盡情地揮灑自己的文筆,讓他們的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讓他們健康向上的成長,我不但在課堂上嚴格要求自己,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且,我要求自己在課外做他們的益友,和他們一起交流,一起探討,一起玩樂。我經(jīng)常引導他們大膽地探討一些他們想說又不好輕易開口的、又與他們的成長密切相關的話題。如:未來自己最好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中學生如何避免誤人早戀?怎么和爸爸媽媽交流?如何對待時髦等等之類的話題,用真情和真心去疏導他們,幫助他們,認真聆聽他們的歡樂和不快,和他們一起探討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不但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意義,而且也讓他們找到了寫作的方向和源泉。
五、讓大自然成為他們的作文第二課堂
作文素質的提高,僅僅依靠課堂是很不夠的,廣闊的社會更能夠給他們提供更有價值的養(yǎng)料。所以讓學生了解祖國綺麗風光、壯麗山河和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觀對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刻苦求知的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把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多去觀察生活,關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把自己所看到的美麗景觀、感人的事件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知道祖國不僅有引以為榮的名勝古跡,還有引以為傲的山川河流和人文風情。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我經(jīng)常抽空讓他們的家長帶他們一起去游歷一些比較美麗的地方,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不但陪他們一起玩,還指導他們如何去觀察景物,如何去把握最能體現(xiàn)景物神韻的地方。這種實地觀察的方法比起枯燥的講解要生動得多,鮮活得多,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這些,我和學生成了相互學習、相互信賴的伙伴,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從而為我們有一個和諧、平等、充滿求知、充滿競爭的作文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的健康成長就有了優(yōu)美的基調,他們筆下的文字也愈發(fā)的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