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刀來與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普及,導致了獨特的網絡語言現(xiàn)象的產生,那么網絡語言有什么特點,對中國的社會和語言的發(fā)展將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擬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網絡語言的特征,對網絡語言現(xiàn)象的產生和發(fā)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 網絡語言 特征 分析
作者簡介:田聰(1971—)女,河北易縣人,高級政工師,河北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0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145-02
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應運而生的語言現(xiàn)象,網絡語言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網絡語言指人們在網絡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中作為交際工具使用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是網民在聊天室或是BBS、QQ、E-MAIL上常用的語言。本質上來說是現(xiàn)代漢語的一種社會變異,是伴隨網民這一群體的出現(xiàn)而產生的社會語言現(xiàn)象。因此,搞清網絡語言的基本特征,也有利于漢語本身的研究。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探討網絡語言的特征:
1、新奇求異
新奇求異,這是網絡語言最顯著的特點,其實網絡語言中的所有表達方式都是可以用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來表達的,可為什么眾多的網民還是要挖空心思、費心費力的來創(chuàng)造出這套網絡詞語來呢?本人認為,從網絡交流的特點來看,在上網大軍中,90%以上都是青少年,他們崇尚創(chuàng)新,個性張揚,喜歡標新立異;同時,他們交際面廣,交往頻繁,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壓力大,容易產生群體認同價值的交際符號。他們認為詞匯系統(tǒng)中的現(xiàn)成詞匯缺少了新鮮感,就臨時性的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以便于在網絡上應用和交流。網民之間的交流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文字(符號)來完成的,用新奇而有趣的語言,可以顯示自己身上那“閃耀著的智能的光輝”,比較容易吸引別的網友的注意;其次,網絡上的交際多為內容較為簡單、乏味的短文,沒有什么可供回味的余地,而在這些細節(jié)上花些心思就成了讓文章耐讀,吸引別人眼球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用一串連的標點符號、數(shù)字組成的圖形,夾雜在文字中,肯定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青少年希望通過一些異化的、情緒化的語言來宣泄某種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達的情感。
2、戲謔游戲
這里說的“戲謔游戲”,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形成網絡詞語的用詞都是非正式的,玩笑式的甚至是戲謔式的。典型的如“大蝦”,它的原型是“大俠”,指的是網上的一群高手,他們樂于幫助別人解決難題,熱情慷慨,頗有大俠風范,新手們都尊稱他們?yōu)椤按髠b”??删W絡本身是一個輕松隨意的所在,“大俠”的稱呼似乎太沉重,于是變?yōu)椤按笪r”——說他們整天趴在計算機前,弓著背,活像一只只“大蝦”。還有把“東西”成為“東東”的“童語”現(xiàn)象也很明顯地表現(xiàn)出孩子撒嬌式的戲謔。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小孩子才慣用疊音詞但在網絡上,這些所謂的“大人”對小孩的語言就青睞有加,不論什么詞都想疊加一下,表示親昵和可愛。例如“漂亮”說成“漂漂”,“害怕”為“怕怕”,“照片”為“片片”,還有“一般般”、“一下下”、“一會會”等等,充滿童趣。
二是指:網絡詞語中的大量表達方式其實是在玩一些文字游戲,甚至可以認為是在猜字謎。典型的如網絡語言中的“數(shù)字語言”。日常生活里顯得有些抽象的數(shù)字,經過網民們豐富而有趣的想象,以諧音的方式成了網上特有的數(shù)字化語言,這些數(shù)字語言形象、生動,相比直接用文字表達更簡潔、幽默。比如:596(我走了)/9494(就是就是)/5555(嗚嗚嗚的哭聲)/886(拜拜了)/7456(氣死我了)/520(我愛你)……。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體現(xiàn)網絡語言的詼諧性的特點,比如斑竹(版主,指網絡管理員)、溫酒屋(Windows95)、溫酒吧(Windows98)。這些數(shù)字和語言已在眾多的網民群體中廣泛流傳,他們在使用時彼此間心領神會,無需做過多的解釋和說明,除非你是剛接觸網絡的新手,一般是不會發(fā)生誤會和不解的。
3、簡約快捷
人們在用網絡進行交際時,出于省時省錢、達到快速交流的考慮,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字符達到最豐富意義的交流。不僅需要打字速度快,語言簡潔也很重要。達到簡潔的最常用手段就是使用縮略語??s略語開始只在小范圍的“聊友”中使用,但借助網絡傳播的優(yōu)勢,有些縮略語因其特有的優(yōu)勢而使得它很快成為風靡網上的程式化表達。這些縮略語不僅使網絡語言呈現(xiàn)出簡潔的風格,而且還是判斷一個網民是“菜鳥”(網絡新手)還是“大蝦”(網絡高手)的重要標志。網上交流遵循效率原則,只要大家都能明白,能省則省,力求方便。網絡語言的簡約性體現(xiàn)在數(shù)字語言、符號語言、縮略語等方面,比如:)(微笑)/:—)高興/:—))非常高興/:p(吐舌頭扮鬼臉)/sp(surport,支持)/mm(美眉,泛指年輕的女性網民)/pk(決一勝負)……
4、口語隨意
與傳統(tǒng)語言相比,網絡語言主要是一種通過文字進行口語式溝通的工具,保留了人際傳播口語化的許多特點。比如,人們口語表達比較隨意,不像寫文章那樣注意語法、邏輯關系,甚至字斟句酌。不少網絡語言也頻繁運用倒裝、省略等形式,只要清楚表達意義,不講求規(guī)范規(guī)則。
①省略例如:
“(你)不要忘了伊妹兒我!”——按,這里省略了主語“你”。
“樓主,說你也太( )吧!”——按,這里省略了賓語。
這里的第一個例子,很容易讓人想到英文句子“Donot forget to e-mail me”
英語的語序,干擾了漢語,由此產生了這種省略。第二個例子,很經常,是網民刻意為之。兩種現(xiàn)象都很常見。
②倒裝
有的網民為了強調某些句子成分而將其前置,例如:
我現(xiàn)在郁悶啊——郁悶啊,我現(xiàn)在
你什么呀——什么什么呀你
在海外漂——漂在海外
你吃飯了嗎——你飯吃了嗎
有的倒裝甚至還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句式。例如:
“……先”——走先/強帖啊,簽個名先
“……都”——難過死了都/這么一會兒就傳完了都
③特殊句式
就像現(xiàn)在流行的一種句式是“……的說”,“的說”放在句子末尾,并無實在意義。例如:有誰知道的說/偶見到泥真高興的說等。
5、粗俗低下
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世界,大多數(shù)人為了掩飾個人身份,對自己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等私人信息保密,交流者的現(xiàn)實身份淡化或消失,說話就沒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樣多的顧慮,可以“直言不諱”。網上發(fā)表觀點,進行聊天和討論時鋒芒畢露,表現(xiàn)出惟我獨尊的心態(tài),語言的直露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迥然不同。網絡成了人們心理陰暗面大膽表白的一個很好的平臺。有些人,或者說人有的時候,為了發(fā)泄在現(xiàn)實中的不滿或滿足自己的低級趣味,他們在沒有現(xiàn)實生活中交際原則的約束下,多少顯得肆無忌憚,結果產生了一大堆的語言垃圾,TMD(他媽的)/NND (奶奶的)/P(屁)/NQS(你去死)等網絡語言的粗俗化有愈演愈烈之勢,并開始向傳統(tǒng)媒體滲透,甚至有些粗話已登堂入室成為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新寵。這種現(xiàn)象是網絡優(yōu)勢的陰影,會給正處于語言學習階段的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
青少年語言的鑒別力弱,語言規(guī)范知識和應用能力尚不穩(wěn)固,經常使用網絡的另類表達方式,會造成負面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其一,可采取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好辦法,重視提高學生對現(xiàn)代漢語的結構、節(jié)奏和音韻的興趣;其二,中小學老師們應主動知曉網絡語言,在魚龍混雜的網絡詞匯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甄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創(chuàng)意的健康網絡語言;其三,亟待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管理規(guī)范,引導凈化網絡語言,崇尚文明網絡語言風氣。對網絡語言我們應該在開放中引導、規(guī)范,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要區(qū)分不同組成成分、不同應用場合規(guī)范其使用,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語言會越來越多的走入我們的生活,掌握和使用網絡語言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其構成特點、所蘊涵的社會文化、心理因素等等,勢必使網絡語言形成不同于傳統(tǒng)語言的鮮明個性,引起對現(xiàn)實語言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強化對網絡語言的有關問題深入反思。弄清網絡語言的基本特征,是促進網絡語言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將是今后信息傳播方面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原:《社會語言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2、于根元:《網絡語言概說》,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黃進:《網絡語言符號略說》,《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4期
4、張會娟:《網絡語言的特點及其對網民心理的體現(xiàn)》,《理論學刊》,2006年11期
5、吳太勝、陳業(yè)秀:《網絡語言及網民群體的社會文化心理探析》,《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9期
6、廖友國:《網絡流行語興盛的心理動因探析》,《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