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編號:EC200905267此文章為南昌航空大學2009.7-2010.12月校級科研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阿爾弗雷德#8226;丁尼生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重要的詩人之一。許多批評家認為他的詩歌語言華麗,感情細膩,但不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只注重細微事情。本文擬從《國王之歌》中的亞瑟王與《伊諾克#8226;阿登》中的菲利普。雷的性格特點來分析詩人的“雌雄同體”文學價值觀思想,從而糾正有些學者的片面觀點。
關(guān)鍵詞:《國王之歌》 《伊諾克#8226;阿登》 雙性同體 阿爾弗雷德#8226;丁尼生
Abstract: Alfred Tennys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of Victorian Period in England. Many critics considered that his works were full of gorgeous language and rich emotion, focused more on trivial things or legendary stories, but less on the social realit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the androgyny in the long narrative poem,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noch 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ing Arthur and Philip Ray’s personality features, to attest Tennyson was also a poet wh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issue.
Key Words: Idylls of the King; Enoch Arden; androgyny; Alfred Tennyson
作者簡介:
朱經(jīng)蘋(1976-),男,江西泰和,南昌航空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劉愛玲(1984-),女,江西九江,南昌航空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019-02
一 引言
英國19世紀的著名詩人,阿爾弗雷德#8226;丁尼生,在世時就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他生于英國林肯郡,出身牧師家庭,兄弟均有詩才,肄業(yè)于劍橋大學,詩作題材廣泛,想象豐富,形式完美,詞藻綺麗,音調(diào)鏗鏘。15歲時他與哥哥查爾斯合作出版詩集《兩兄弟詩集》(1807年)。他創(chuàng)作的組詩《悼念》被視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優(yōu)秀的哀歌之一。其他重要詩作有《尤利西斯》、《伊諾克#8226;阿登》和《過沙洲》等。他深受維多利亞女王的賞識,于1850年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而后又在1884年被封為男爵。
但是文學評論家們一看到他作品中浪漫而又傳奇的愛情故事時就經(jīng)常錯誤地把他歸類為逃避現(xiàn)實的詩人。“他不屬于對世界有深遠影響的大家,他也不屬于此種詩人——他們甘愿為詩歌而受罪從而讓自己的語言深入文明人類的心中?!盵1]“詩歌不再是一種像拜倫和雪萊的作品那樣用來改變世界的藝術(shù)。它從不觸及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只是關(guān)注詩人或個人精神上的問題——諸如宗教,信仰與科學的矛盾,或者從一種純美學的觀點來研究意大利的文藝復(fù)興這一類的‘奢侈問題’。”[2]
本文擬從“雙性同體”的角度來分析《國王之歌》中的亞瑟王與《伊諾克#8226;阿登》中的菲利普。雷的性格特點,從而糾正某些評論家的片面之詞。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屋子》的第六章中寫道:“在我們之中每個人都有兩個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腦子里男性勝過女性,在女人的腦子里女性勝過男性。最正常,最適意的境況就是這兩個力量在一起和諧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時候?!挥性谶@種融洽的時候,腦子才變得肥沃而充分運用所有的官能。也許一個純男性的腦子和一個純女性的腦子都一樣地不能創(chuàng)作。”[3]弗吉尼亞伍爾夫當初提出的概念是與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相關(guān)的。后來女性主義評論家卻借用它來分析文學作品?!按菩弁w”(雙性同體)是女性主義者經(jīng)常用來反對絕對的性別單極化以及不變性的一個概念。它的目的就是試圖突破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與兩性地位相關(guān)的制度,以便恢復(fù)原始的那種無性別的混亂狀態(tài)?!按菩弁w”指的是人類性格的一種全面發(fā)展,是對分割的,被壓抑的男女兩性特征的一種整合,是人類原始的無性狀態(tài)的回歸。它標志著一種人們所向往的理想的雙性關(guān)系。
二“完美”的男人
《國王之歌》是詩人丁尼生依據(jù)歐洲中世紀亞瑟王傳奇故事而改寫的一組詩歌。它主要講述的是亞瑟王與他的圓桌騎士的冒險經(jīng)歷。詩歌中蘭斯洛特騎士與圭尼薇爾王后之間的曖昧關(guān)系以及王后在事情敗露后在修道院中度過余生以示懺悔的情節(jié)描寫可謂是精彩而又刺激。詩歌情節(jié)的發(fā)展大致依照如下順序:加美勒德王國的建立,追尋圣杯以及加美勒德王國的消失。
依據(jù)父權(quán)制社會的規(guī)范,男性通常被描述為身體健壯,處事果斷,意志堅定的一性;而女性則通常被理解為身材弱小,性格猶豫,溫柔細致的另一性。在《國王之歌》的第二小節(jié)“亞瑟的來臨”中,詩人寫到加美勒德王國的平民百姓受盡猛獸與外族侵略的磨難,舉國上下一片荒涼,因而國王決定求助鄰國的亞瑟王。我們可以說他是授命于危難之際來拯救已經(jīng)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蕓蕓眾生?!坝谑撬?qū)逐蠻族;而后屠殺野獸,/砍伐高林,放進陽光,/替獵人與騎士修建寬敞大道,/事畢回來了?!盵1](199)但是在加美勒德,許多貴族頭領(lǐng)卻質(zhì)疑他的身份。 “他出身卑微,并且由于他行事溫和,/而他們卻粗魯如野獸,因而不把他當作純男人:/也有人把他看作不只是男人,而是來自天堂的仙?!盵1](201)我們再來看看詩歌中其他人對他的評價。美麗而邪惡的薇薇安有一次去王宮求助王后圭尼微爾時發(fā)現(xiàn)騎士蘭斯洛特與王后一同出去打獵,關(guān)系非同一般。后來當法術(shù)師默林與她談?wù)搧喩鯐r,他詢問她為什么沒有一句話來贊美他們完美的國王,她低聲地笑著回答道:“男人!他是男人嗎?誰知道呢?/看看他的美麗新娘是誰并且都做了些什么?/善良的國王打算對這一切裝作不知,/對于他們的骯臟行為,/他蒙蔽了自己也蒙蔽了其他勇士。我自己/可以稱呼他為漂亮的受歡迎的國王(如果不是因為女人的緣故),他理該擁有這名氣,/我也可以說他是他們茍且行為的主要原因;/是的,假設(shè)他沒有被封王,那他就是一膽小鬼和傻瓜?!盵1](283)亞瑟身為王后的丈夫,面對自己妻子的不軌行為,他卻無動于衷。蘭斯洛特與王后的名字甚至都一起出現(xiàn)在民謠中,“許多游吟歌手都已經(jīng)不帶惡意地,/把我們的名字一起編入民謠中,/蘭斯洛特,勇敢之花,/圭尼微爾,美人中的美人;/宴會上騎士們都許諾促成他們一對,/而國王卻只是邊聽邊笑。”[1](289)當蘭斯洛特反問王后為何不對國王更真心時,她面帶蔑視的笑著回答:“亞瑟,我的主,亞瑟,完美的國王,/激情的完美化身,我的善良的主,/但是誰愿意仰視天上的太陽呢?/他從來不責備我,/從來不關(guān)注我的諾言,他根本不關(guān)心我?!盵1](289)因為對于王后來說,“完美之人全身都是錯,/因為愛我的人必須真實點,/低空的陽光才造出彩虹。”[1](289)在詩歌中,其他人也曾多次評價亞瑟王是一個“完美的國王”。從這么多旁人的評價中我們是否已經(jīng)看到亞瑟王并不像一個父權(quán)社會的典型男人,相反他的行為經(jīng)常體現(xiàn)出女性的一面,諸如處事溫和,對妻子的出軌行為一笑置之。但是這些卻體現(xiàn)了亞瑟王的理想的性格,或者說他是“完美”的男人。
在《國王之歌》中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亞瑟王的神劍是由“湖泊仙女”授予他的?!八o了他一把巨大的神劍,/用來驅(qū)逐蠻族。”[1](203)詩人把“湖泊仙女”描寫得非常神秘:“身著白色錦繡,神秘而又讓人驚嘆”,“濃濃的霧氣環(huán)繞著她,/她的臉恰被教堂的陰郁氣氛籠罩;/潺潺的水聲夾雜在回旋的圣歌中,因為她居住在一個平靜而深深的湖里,/哪怕天翻地搖的暴風雨來臨,湖面波濤翻滾,/她都能如上帝般地涉水而過?!盵1](203)亞瑟王快要離開人世時,病榻之側(cè)陪伴他的也是三位美麗而神秘的仙女。詩歌中的女性不再像是傳統(tǒng)的懦弱之輩,反而具有超凡的神力。詩人在這里是不是暗示著一種與父權(quán)制社會權(quán)力與力量繼承習俗相違背的現(xiàn)象呢?女性把神力與象征權(quán)力的神劍傳遞給亞瑟王。無獨有偶,在整篇詩歌中,亞瑟王與他的十二騎士都是圍繞著一個圓桌而坐,并且經(jīng)常討論重大事情。依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解,圓桌是女性性器官的象征。也就是說,在這里,女性具有更強大的力量。她把王國里最勇敢的騎士都吸引在她的周圍。我們不妨再想想詩歌中的圭尼微爾王后的所作所為,她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那種母儀天下的女人,而是妖艷多姿的并且具備極大破壞力的女人。因為她與騎士蘭斯洛特的茍且關(guān)系已經(jīng)把一個團結(jié)美好的王國弄得支離破碎了。詩歌中另外一個極具破壞力的女性微微安的行為也給了我們強有力的佐證。她利用自己的美色百般引誘法師默林以至于最終他還是把自己的法術(shù)傳授于她,而法師的法力與名譽也隨之盡失。微微安離開時大喊的“傻瓜”的聲音久久回旋在森林的上空。而默林卻死一般的躺在一節(jié)空空的橡木里。詩人的另一首長篇敘事詩《公主》里的艾達公主執(zhí)意與家人分離,獨自建立一個女兒國。她的那種對權(quán)力與知識的追求也讓我們印象深刻。這些女主人公在詩人筆下已經(jīng)不再類似“天使”,她們正在努力跳出沿襲多年的女性形象的舊俗番籬。
《伊諾克#8226;阿登》是詩人的又一篇感情豐富,語言優(yōu)美的愛情詩歌。詩歌屬于中長篇,情節(jié)也不復(fù)雜。主要講述的是三個從小一起玩耍的小孩,安妮#8226;李,菲利普#8226;雷,伊諾克#8226;阿登之間發(fā)生的愛情故事。他們?nèi)齻€在童年玩耍時,由于伊諾克#8226;阿登身體更強壯,他經(jīng)常扮演主人和安妮#8226;李的丈夫。長大后伊諾克#8226;阿登大膽地說出了他對安妮#8226;李的愛,但菲利普#8226;雷只是默默地愛著她。她表面上對身材弱小的菲利普更好,實際上愛著的是伊諾克。阿登決心購買自己的漁船,為以后的愛情儲存所需的物質(zhì)。他曾經(jīng)三次從波濤洶涌的大海中逃生。后來他與安妮結(jié)婚后,由于生活的拮據(jù),他決定出海遠行去賺錢。他是詩人筆下為數(shù)不多的比較有傳統(tǒng)男子氣質(zhì)的男主人公。與阿登敢做敢為的性格相對比,菲利普一直都是默默的愛著安妮。曾經(jīng)有一次在秋天金黃的日暮中,當他們?nèi)齻€一起去采摘榛果時,阿登與安妮手牽手走在前面,菲利普卻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在后面?!霸谀抢铮斔麄兂两诖舐暤臍g樂中時,/菲利普卻將悲傷獨自隱藏,起身離去,/內(nèi)心銘刻著永恒的對愛情的渴望?!盵1](464)后來阿登出海多年未歸,安妮獨自一人撫養(yǎng)多個小孩,生活非常困難。菲利普那時經(jīng)濟條件不錯,又是獨身。他決定去幫助安妮。“安妮,我來是請你幫我一把?!薄拔襾硎菫榱苏f出/你的丈夫伊諾克的想法?!盵1](468)菲利普說的幫忙實際上是他想幫助她。最終安妮經(jīng)過艱難的內(nèi)心思想搏斗后同意讓菲利普幫助她的小孩去上學。她的小孩后來都稱呼他為“菲利普爸爸”。但是他仍然默默地愛著安妮。有一次他試著表達了他的愛意,但馬上他又溫柔的說: “安妮,當我同你說這事時,/你正處于最危弱的時刻,我錯了。/我心已被你束縛,而你的是自由的。”[1](461)后來安妮讓他再多等一個時,他的聲音像是有點喝醉式的發(fā)抖:“別急,安妮,別急?!盵1](471) 終于在她小孩的催促下,還有她的艱難內(nèi)心掙扎后,她同意嫁給菲利普。故事的結(jié)局卻顯得有點凄慘:伊諾克大難不死,最后回到家鄉(xiāng)。但回來后他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了。他最后凄涼地在一間小屋中死去。當時在場的只有他以前認識的一個老頭。菲利普與安妮在得知消息后,給他辦了一個村中前所未有的昂貴的葬禮。在此詩中,伊諾克。阿登顯得男子氣十足,身體健壯,出海遠行,而菲利普卻身材弱小,沉默寡言。然而詩人最終還是選擇讓具有女性性格特征的菲利普獲得幸福,而男性十足的伊諾克只得到了一場無比壯觀的葬禮。它體現(xiàn)了詩人對菲利普那種“雙性同體”式性格的肯定與祝福。
三.結(jié)論
“丁尼生筆下的男主人公多數(shù)都是搖擺不定的,身體虛弱,或女性化,尤其在獲得桂冠詩人后的作品中比較常見。他們所顯示出的脆弱性與詩人自己的高大形象格格不入。其中也有例外:如《國王之歌》中的蓋爾斯和特里斯特蘭姆,《伊諾克。阿登》中的伊諾克。阿登也算,還有一群年老的男人。”[4]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感知到詩人對當時男女社會問題的一種反思以及通過文學作品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一種設(shè)想?!八淖畛跄康牟恢皇菫榱擞脩騽Π讈韽?fù)活馬洛里的傳奇故事,而是把亞瑟王的故事當作一個材料來討論一個既是當代的又是永恒的社會問題。”[5]針對父權(quán)制社會典型的男女兩性性格的絕對化現(xiàn)象,他所期望的理想狀態(tài)正如他在《公主》中的一句話:“男人更女性化,/女人更男性化?!?/p>
參考文獻:
[1] Parsons, Eugene. The Poetical Works of Alfred Lord Tennyson: With a Biographical and Critical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897:XV, 199,201,203,283,289,366,464,468,471
[2] 劉炳善 :英國文學簡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406
[3] [美] 弗吉尼亞伍爾夫著,王環(huán)譯:一間自己的屋子[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9:120-121
[4] Shaw, Marion The Contours of Manliness and the Nature of Woman [A], Tucker, Herbert F. Critical Essays on Alfred Lord Tennyson, [C] New York: G.K.Hall and CO.1993:220
[5]Robert W. Hill, JR. Tennyson’s Poetry [M] New York: W.W.Norton and Company, Inc,197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