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自信、興趣、壓力、情感這幾方面分析了厭學的心理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了主要從家庭、學生自身等幾個方面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厭學 鼓勵 肯定 自信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075-01
心理健康是指個人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地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就學生來說,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在熱愛學習,精力充沛,上進心強;對生活熱愛,自尊自重,有強烈的責任心等。相反,有的學生缺乏自信、悲觀厭世、抑郁、煩躁和過多的內疚自責等。這些方面交織在一起,導致了學生厭學的心理問題。
一、厭學心理的來源
一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總是有其原因。學生厭學心理的產(chǎn)生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自信導致厭學
中國人不喜歡張揚,以謙虛為美德。通常認為表揚會使人驕傲,批評才能使人進步。這樣的觀點使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常以批評為主,對于學生的優(yōu)點和進步往往忽視。但是表揚和稱贊這種鼓勵學生正向發(fā)展的教育才是主動教育。
對學生行為的管理是為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但是嚴格管理除了批評、指責這一種方式外還有贊揚和肯定。及時對學生的優(yōu)點和進步給予表揚和肯定,可以激起學生努力的欲望,這種不斷的肯定會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相反對于學生如果只看到他的錯誤,對他一味的進行批評,那這個學生就容易自暴自棄、喪失自信,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
2、對學習沒有興趣。
厭學的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的興趣,他們認為上課沒意思,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沒有學習的目標,缺乏學習的動機。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對從事的工作失去興趣就會有消極情緒,對于這些學生我們要幫助他們制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對他們取得的一些成功要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在成就感中養(yǎng)成學習的興趣。
3、壓力導致厭學
人們一般認為壓力是學習的動力。但對于有些人來說,過大的壓力不僅不是動力,反而會成為努力的障礙。壓力過大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
有的學生或家長對學習成績賦予過高的期望,在這種高期望值的壓力下,學生容易產(chǎn)生焦慮總是擔心失敗,結果出現(xiàn)上課精力不集中、聽不進去課等現(xiàn)象。我們知道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受到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知識基礎、智力水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趨利避害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渴望成功的愿望和自身能力的局限這種矛盾所造成的對失敗的恐懼,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失敗,因為害怕失敗的壓力來自于學習,拒絕學習成為了減輕壓力的本能反應。
4、情感忽視造成厭學
有些家長平時對孩子關心少,也從不對孩子成長做任何要求。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導師,父母不能給孩子指出方向,孩子在成長中就沒有方向,只能隨心所欲的生活。而學習是一件必須約束自己付出辛苦勞動的事情,而這個年齡階段自身約束力比較差。父母對孩子莫不關心的態(tài)度,也容易引起孩子有意無意中使用不努力學習或者故意犯錯等方法來引起父母對自己關注的現(xiàn)象。
二、厭學心理的緩解對策
1、家長要多用鼓勵的語言教育孩子。
生活中有句俗語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句話說明積極的、正面的引導有助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反之一味的否定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缺乏自信。所以家長要多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孩子,多用賞識的眼光看孩子。當然賞識孩子不是說不要批評,批評是必要的,但要講究策略。尤其是對處于“反抗期”的孩子,策略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成長中的樹苗需要陽光的沐浴,也需要風雨的磨礪。和風細雨要比暴風驟雨更有利于樹苗的成長。賞識和鼓勵是照耀孩子心靈的陽光,講究策略的批評似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2、學生要善于接納自我,樹立自信
一個人要真正擁有自信,接納自己,首先要突破“狹隘比較”的心理障礙。有的學生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能干和美麗,這往往是把自己和別人相比較的緣故,或者是把現(xiàn)實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較的結果。這些學生很少注意自己有什么優(yōu)點,或者習慣用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常常看到別人美好和幸運,也希望那些美好和幸運被自己所擁有,卻很少想到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長處,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并通過不懈努力去爭取屬于自己的成功。關鍵在于你是不是相信自己,在于你是不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擅長什么,如何將自己的所長與目標結合在一起。其實自信和自卑只有半步之遙。在相同的智力、能力、境遇條件下,有的人很自信,經(jīng)過努力得到成功;有的人很自卑,放棄努力導致失敗。兩種不同的心理造成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3、正確面對考試和成績
考試前學生一般都會有焦慮情緒,適度的焦慮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答題,但過度的焦慮則會影響正常的發(fā)揮,嚴重地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對付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坦然面對它,承認自己確實存在某種程度的焦慮。你有理由相信:焦慮有利于我更好地發(fā)揮出水平,那么我必然可以利用它帶給我的積極影響,克服它帶來的消極影響。
面對學生的成績,家長也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當孩子考試失手時不要責備他,讓他分析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不能再犯。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孩子讓他正確面對學習中的挫折,經(jīng)過這種不斷的激勵,孩子即使遭受到挫折和失敗,也能冷靜的分析原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充分激發(fā)他們內在的積極力量,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
實踐證明,作為一名教師,積極的運用心理學去教育、管理學生,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我們堅信,只要有責任、有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教育,會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具備較強的心理適應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夠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楊芳:別讓孩子在否定中成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7):43。
[2]劉英紅:積極心理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長中的成功實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08,(7):45。
[3]楊治良,邊玉芳:心理健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