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lián)調(diào)研課題[ SKL - 2010 - 1500 ]
摘 要:由于中英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存在重大差異,中式英語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本文從中介語的視角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中式英語從詞匯、句子、文化方面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探討其原因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中介語 中式英語 語言遷移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156-02
前言
在英語已經(jīng)成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的今天,由于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中英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存在重大差異,中國人學習英語必然會受到漢語的影響,形成具有漢語特色的中式英語(Chinglish)。根據(jù)李文中的研究,“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不合規(guī)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李文中,1993)。[1]其實,無論是中式英語還是漢語思維都是我國英語學習者必然會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用英語思維并非是教師一提出學生就能達到的要求。英語教師若能從“中介語”( interlanguage)的角度透視和分析學生的英語發(fā)展過程( language development),對他們有的放矢的引導和幫助。這樣可以避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初期的漢語思維與中式英語,而且?guī)椭鷮W生正確處理和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問題,有效提高英語水平。
一、中介語
“中介語”這個術語用來指第二語言學習者構(gòu)建的“一個部分地吸收了卻又不同于學習者的第一語言,也不同于目的語的語言系統(tǒng)”[2]。這是一個獨特的語言系統(tǒng),它介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所以被稱為“中介語”,有時也被稱為“過渡語”。1969年,美國語言學家Larry Selinker在其論文language transfer中首先提出和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詞, 1972年, Selinker又發(fā)表了題為interlanguage的論文, interlanguage 這個術語開始被語言學家們廣泛采用,中介語的理論和研究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被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中。對中介語的研究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認識外語學習的過程的特點,對設計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二、語言遷移
母語對目的語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那些能夠促進目的語學習的正面影響被稱為“正遷移”,而那些干擾和阻礙目的語學習的負面影響被稱為“負遷移”或稱母語干擾 。一般來說,母語中與目的語相同或相似的方面會促進目的語的學習,而母語中與目的語有差異的方面往往會阻礙和干擾目的語的學習。由于英語與漢語分屬不同語系,文化傳統(tǒng)、語言特征都迥然不同,兩種語言所體現(xiàn)出來的思維方式也很不一樣,漢語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負遷移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尤其在初學階段。
三.中式英語的表現(xiàn)形式
筆者擔任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大學二年級的某些班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英語教學中,搜集學生的作業(yè)和考試中的漢譯英的資料,從中對大學生的中式英語進行分析。由于中國學生深受漢語表達方式、思維方式、文化背景的影響,而且一直在漢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缺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容易套用漢語規(guī)則和習慣去學習英語,從而形成了中式英語。本文主要探討中式英語在詞匯、句子以及語用交際方面的特點。
3.1詞匯方面
由于學生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使用英語時套用漢語生搬硬套,出現(xiàn)了很多帶有漢語特征的英文表達方式。這些表達雖然不影響理解,但是明顯不符合英文表達規(guī)范。有的學生只是單純記住了單詞的中文意思,而沒有考慮單詞的內(nèi)涵、具體使用方法和語境,把中文和英文進行機械的對應,導致了中式英語。
3.2句子方面
英漢句子結(jié)構(gòu)存在很大差異,詞則不可或缺。漢語句子傾向于頭大尾小的“獅子型”,而英語句子則是前短后長的“孔雀開屏型”(王志奎,2001)。學生習慣于漢語表達方式,很容易寫出不地道的英語句子。
3.3語用交際方面
學生雖然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詞匯和句法, 但由于英語文化和中西文化差異,他們在語言運用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用交際失誤。如在和英語國家人士交往時,學生往往把中國人的語言習慣生硬的運用到英語情境中,就會產(chǎn)生與社交場合不吻合的中式英語。
四、避免中式英語的辦法
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語言應用從不規(guī)范到規(guī)范的重新組織的過程,中式英語是英語學習者由簡到繁,逐步適應英語語言特征的必然產(chǎn)物,是不可避免的。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中式英語,作為英語教師,不要過分糾正或厭惡,而要持理解的態(tài)度,在英語教學上,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幫助引導學生走出中式英語的誤區(qū)。
1.加強詞匯學習。
詞匯是構(gòu)建句子,形成話語的基石。在學習英語單詞時,除弄懂基本詞意外,還要注意單詞用法和使用語境,特別是固定搭配、習慣用法和這個詞匯相關的常用的文化背景知識。對于一詞多義或同義詞或近義詞,要辨析其用法異同。通過查閱詞典,學習例句,加深理解,并進行反復的遣詞造句練習,以求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2.加強英語句子結(jié)構(gòu)學習。
英語和漢語因為思維習慣的不同,在句子結(jié)構(gòu)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因此學生應注意掌握組詞造句的基本規(guī)則。學生學習英語出現(xiàn)句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學到了基本句式知識而不能熟練運用。這就需要不斷反復練習,充分消化吸收,從機械的輸入轉(zhuǎn)化為可理解的輸出。在句式講解時,教師可進行對比講解,以利用學生掌握英語句式的特征,克服漢語句式的影響。
3.要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中西文化差異,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視頻、網(wǎng)絡電視、電影等直觀教具進行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有機會直接觀察使用英語的各種場景,并練習情景對話,提高學生英語語感和表達能力。此外,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儲備與語言相關的文化因素,還要激發(fā)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歷史、地理、風俗等知識,以便深入理解其文化內(nèi)涵,真正認識并掌握英語自身語言規(guī)律及其表達習慣,從而避免中式英語的發(fā)生。
結(jié)束語
對于大學生的中式英語,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對待,引導學生明白中式英語的成因和具體的中式英語在英語運用中的典型的實例,并幫助學生掌握改變中式英語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減少中式英語的運用。因此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導和啟發(fā)學生,讓他們明白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正確對待語言錯誤和中式英語,努力積累英語相關知識和加強語言技能訓練,逐漸形成英語思維和地道的英語表達。
參考文獻:
[1]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29-30
[2]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3]束定芳、莊智象 :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4]姜琰:論漢英翻譯中句子結(jié)構(gòu)層面的中式英語現(xiàn)象[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