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中小生的體質(zhì)檢測著手,研究中小學生體質(zhì)的影響因素,分析并找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關(guān)鍵詞:河南省中小學生 體質(zhì)與健康 動態(tài)變化特征
作者簡介:
馬望華(1975-),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趙擁軍(1963-),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K8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232-01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但近年來的體質(zhì)監(jiān)測表明,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xù)下降,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從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頒布的《關(guān)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和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央關(guān)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文件中強調(diào)指出了:“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guān)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由此可見,研究中小學生體質(zhì)動態(tài)變化特征、了解其體質(zhì)變化規(guī)律,對探討和分析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著重要意義。
二、研究內(nèi)容
通過對20年來學生身高、體重、速度、耐力等素質(zhì)的測量,來了解中小學生體質(zhì)健康情況。指出今后中小學生體質(zhì)發(fā)展的方向與重點
2.1、身高
通過調(diào)查1985-2005年間河南省7-18歲城市男生身高平均增長4.98cm,平均增幅在2.15-6.89cm之間;7-18歲城市女生身高平均增長3.39cm,平均增幅在1.34-5.63cm之間.其中1995-2000年身高生長長期趨勢則顯示以下幾個特征:
(1)在增長幅度上,無論男生、女生,前10年(1985-995年)明顯超過后10年(1995-2005),其中1985-1991年的增幅最大,1995-2000年男女生增幅均不太明顯,2000-2005年男生增幅有所提高,特別是7-12歲年齡段男生增幅比較明顯;而女生增幅很小,部分年齡段女生顯示負增長。
(2)與同期全國身高發(fā)育狀況對比看,河南省中小學生的身高明顯高于同年齡組的全國平均水平。但從各年齡組身高平均增幅來看,河南省城市男生(4.98cm)高于全國城市男生(4.92cm),而女生(3.39cm)卻低于全國城市女生(3.46cm)。
2.2、體重
通過調(diào)查1985-2005年間河南省7-18歲城市男生體重平均增長9.14kg,平均增幅在4.89-12.22kg之間;7-18歲城市女生體重平均增長5.80kg,平均增幅在3.45-7.17kg之間。其中體重生長長期趨勢則顯示以下幾個特征:
(1)從增長幅度來看,無論男生、女生,1985-1991年7-15歲年齡段的增長幅度最大,1991-1995年間城市男女生增長幅度不大,部分年齡段顯示負增長,1995-2005年男女生增長幅度有所提高。
(2)與同期全國的身高發(fā)育狀況對比看,河南省中小學生的體重明顯高于同年齡組的全國平均水平。但從各年齡組體重平均增長幅度來看,河南省城市男生(9.14kg)女生(5.80kg),均高于全國城市男生(7.36kg)女生(4.45kg)。
2.3、速度素質(zhì)
通過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對比得出1985-2005年的20年中,河南省城市中小學生的50m跑成績長期趨勢則顯示以下幾個特征:
(1)從變化趨勢上看1985-2005年7-12歲城市男女學生速度素質(zhì)水平下降比較明顯;13-15歲水平略有提高;16-18歲水平稍有下降。
(2)2005年7-12歲城市男女學生成績平均值明顯低于1985年和1995年同年齡組學生,特別是7歲和8歲兩個年齡組成績下降尤其明顯;2005年13-15歲城市男生稍好于1985年和1995年同年齡組學生,而城市女生2005年成績略好于1985年同年齡組學生,但是低于1995年同年齡組學生;2005年16-18歲城市男女學生成績均低于1985年和1995年同年齡組學生。
(3)與同期全國中小學生的50m跑成績對比看,河南省中小學生的50m跑成績明顯低于同年齡組的全國平均水平。河南省城市男生(0.56秒)、女生(0.75秒),均高于全國城市男生(0.02秒)、女生(0.18秒)。
2.4、耐力素質(zhì)
7-12歲男女生采用50m×8往返跑,13-18歲男生采用1000m跑,女生采用800m跑。長期趨勢則顯示以下幾個特征:
(1)從變化趨勢上看1985-2005年20年間7-18歲各年齡組城市男、女學生耐力素質(zhì)水平下降非常明顯。
(2)2005年7-18歲城市男女學生成績平均值明顯低于1985年和1995年同年齡組學生,并且呈持續(xù)下降趨勢;其中7-14歲城市男女學生和16-18歲城市男生下降幅度較大。
(3)各年齡組均表現(xiàn)在1995-2000年5年間下降幅度最大。2000-2005年近5年間13-15歲與16-18歲年齡組男、女學生成績有所提高,7-12歲男女學生成績呈持續(xù)下降趨勢。
三、提出對策
3.1、加強領(lǐng)導、完善機制、提高認識
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體育、衛(wèi)生等部門,應當加強領(lǐng)導,完善機制;建立完善青少年營養(yǎng)干預機制;建立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監(jiān)測機制,加強青少年食品衛(wèi)生、傳染病防治專項監(jiān)督檢查。
3.2、建立完善的學校體育正常秩序
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完善體育教學大綱,規(guī)范體育教材。建立合理有序的學校課外活動體系,保障學生課外活動時間。
3.3、確立“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
采取一切措施,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保證學生睡眠與鍛煉。正確引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提高學生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勇于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
3.4、保障校外體育活動的實施
各級政府及學校應加大對全民健身場地和器械的投入,提供充分的校外鍛煉空間,加大開放力度,延長開放時間,降低收費額度,為學生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 王占春:新中國中小學體育教材建設(shè)五十年[J]。中國學校體育,1995.5。
[2] 盧元鎮(zhèn):淺談體育教學大綱與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1996.3。
[3] 潘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發(fā)展的研究。
[4] 劉紅:1985-2000年河南兒童青少年身體形態(tài)動態(tài)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