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語代詞是一種獨特的實詞,和其他實詞不同,它不命名事物,特征,行為,性質(zhì)等,只指代它們。因此,代詞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只有在上下文和言語環(huán)境中,其意義才能具體化,確切化。代詞豐富多彩的修辭作用正是由于這一本質(zhì)特征所決定的。俄語人稱代詞的修辭色彩主要通過它的轉(zhuǎn)義用法來體現(xiàn),這種轉(zhuǎn)義用法又是跟本義用法相對而存在著。因此必須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比較來觀察。
關(guān)鍵詞:代詞 修辭功能 語體 應(yīng)用
Abstract: Russian pronoun is one kind of unique full word. It does not name the thing, the characteristic, the behavior, the nature and so on, only refers to generation of them. Therefore, the pronoun has highly the concise quality and abstractness, only then in the context and the spoken language environment, its significance can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accurate. The colorful rhetoric function of pronoun decides this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So we mus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bserve this function in the specific language environment
Key words: pronoun; rhetoric function, language body,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H0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153-01
作為俄語學(xué)習(xí)者,即使在提高階段,也未必能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俄語中的某些實詞,特別是對代詞的修辭功能知曉甚微所致。另外,在我們與俄羅斯人交流的過程中,以及在閱讀俄文原著時,也會因為不能充分了解代詞在特定場景下的修辭作用,而產(chǎn)生交際障礙和理解誤差。
代詞修辭功能的研究可以優(yōu)化目標語的學(xué)習(xí),幫助學(xué)習(xí)俄語的人克服母語漢語的影響,把握語言間細微的語法、語義、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有利地輔助俄語教學(xué)。本文對俄漢翻譯也有較實際的意義,代詞在各語言中都是高頻詞,弄清楚代詞的確切含義,對于譯文的“信、達、雅”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
一、代詞與上下文
很明顯,代詞的具體意義往往要靠上下文來決定,要看它指代哪一個名詞或形容詞
所表示的事物或特征來確定的;因此,如果沒有這種聯(lián)系,或這種聯(lián)系顯得很復(fù)雜,那么,代詞的意義就會變得含糊不清。由于代詞對某一個詞,或者是某一段敘述有著這樣的依賴關(guān)系,所以,要使得這種關(guān)系表現(xiàn)明確,要使得代詞只能跟某一個詞發(fā)生關(guān)系,這是很重要的。
二、人稱代詞語義的細微差別
1.人稱代詞ты與вы
1)一定條件下轉(zhuǎn)換使用的ты和вы,可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談話雙方感情和相互關(guān)系
的轉(zhuǎn)變。首先是由вы轉(zhuǎn)換成ты,表示感情由淡漠轉(zhuǎn)為親熱,關(guān)系由疏遠轉(zhuǎn)為親近。其次是由ты轉(zhuǎn)換為вы,表示情感和關(guān)系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這種現(xiàn)象在友誼中斷或愛情破裂時最為常見。
2)在特定情景下,改變習(xí)慣稱呼而用的ты或вы,可以表示不滿,責(zé)備,憤怒,諷
刺或其他意味,同時起到加強表情的作用。
2.第三人稱代詞
第一次談到在場的第三者時,出于禮貌,不能用он,она,只能用姓名或稱謂。一定語境中伴隨一定語調(diào),一開始不用姓名,直接用он,она指代在場的第三者,有粗魯,無禮,明顯故意疏遠的意味。因為人稱指示代詞可以指代物品,概念,動物。例如:
——Хватит! Не был он в магазине?! Вас тут каждый вечер — не пробьешься...(В. Шукшин)
因為某種原因說話人有意回避,不愿意,不便,不好意思說出他要說的人,用он,она代之。這時,說話人要說的人實際上非常明顯,交談對方往往立即或稍加思索就會明白指的是什么。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修辭手法。
三、口語中代詞修辭的用法
與說話人,受話人有關(guān)的語用問題
現(xiàn)代西方語言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提出了一條以“我思故我在”為藍本的語言學(xué)格言“我言故我在”。這個說話的我與言語同在,或明或暗地反映在話語之中。有時,說話人有意掩飾自己,這也是他在話語中存在的一種方式。進行言語活動時,說話人通常以第一人稱代詞“我”的形式出現(xiàn)。
在文學(xué)作品中,主要以第三人稱敘事為主,這時敘事人“Я/我”和主人公的“Я/我”交錯,不斷出現(xiàn)新的人物,就會有不同的小的“主題空間”,這些空間的縱橫交錯,此起彼伏,就是行文流暢,引人入勝的手段。
受話人是支配言語行為的重要因素,作為交際對象,說話人在組織話語,選擇表達方式與手段,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意圖時,必需考慮這一因素。受話人的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支配言語社交禮貌方面的內(nèi)容,他迫使說話人用心地組織自己的言語,過度隨便勢必引起受話人的質(zhì)疑,妨礙說話人貫徹自己的意圖。說話人是在聽話人的無形壓力下組織語言的。
參考文獻:
1.Барис. Л. Г.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Стилистика. М.,1978.
2.Васильева. А. Н. Курс лекций по стилистик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1976.
3.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 Истрина. Е. С.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1952.
4.Гвоздев. А. Н. Очерки по стилистик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