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進一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向縱深發(fā)展,挖掘教育資源,讓這門新課程展現出其獨有的魅力已成為目前我們所有綜合實踐活動管理者和指導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全新課題。要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發(fā)揮課程效應,選好主題,典型引路;以基地建設為依托,豐盈實踐活動內容,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體驗社會角色,進行社會調查,開展實踐競賽;搭建區(qū)域、校際之間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加強研討,注重管理,建立課程保障機制。
關鍵詞:典型引路 社會調查 實踐競賽 搭建平臺 實現資源共享 建立課程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20-0056-01
走過深秋,走過嚴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伴隨著課程改革的啟動一路走來,由起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漸成雛形到形成規(guī)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化繭成蝶,以美麗的風姿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眼前,給周圍的世界帶來一抹亮彩。如何進一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向縱深發(fā)展,挖掘教育資源,讓這門新課程展現出其獨有的魅力已成為目前我們所有綜合實踐活動管理者和指導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全新課題。
一、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發(fā)揮課程效應
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對自我、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引起足夠的關注,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所以我們應結合學校實際,努力探索實踐途徑,以此來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而在課程的開發(fā)實施過程中又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與保證課程實施。
(1)選好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如選取《BRT開通后的常州交通現狀分析》、《發(fā)酵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為題,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深入、更加豐富多彩。
(2)典型引路。我校的《保護水資源》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可以說為全校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范例,從而激起了實踐研究的熱潮。三是專題細化。如根據大專題設立若干小專題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專題引出彼專題繼續(xù)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計劃。四是有機整合。實踐活動涵蓋面廣,可與學校德育活動、學科活動、班隊活動、節(jié)日活動等有機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應。
二、以基地建設為依托,豐盈實踐活動內容
如何來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呢?我們充分利用家鄉(xiāng)的資源,如將常州電池廠、常州污水處理廠、常州博物館、金色新城社區(qū)等納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同時,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fā)揮基地的依托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
三、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體驗社會角色。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出發(fā),以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體驗中,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社會發(fā)生的某一現象進行調查,弄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及解決方法的一種研究策略。是學生走近社會,感受生活的極好形式,可以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勇于實踐的能力。
(2)開展實踐競賽。綜合實踐活動不能等同于課堂教學,旨在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檢驗內化知識,運用知識,為學生打開一個開放的時空,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實踐競賽不失為一種良好途徑。如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論文、調查報告、電子課件等比賽?;顒咏Y束后學校還要評出綜合實踐活動先進小組、優(yōu)秀指導教師、優(yōu)秀學生并予以獎勵。實踐證明: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
四、搭建區(qū)域、校際之間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烙鐵畫是我們北郊初中自2004年創(chuàng)辦以來一直堅持的一個特色品牌,而勞技制作則是翠竹的拳頭產品。于是兩校間開展校際交流活動不僅可以打破聽評課、教師座談這類單一的交流方式,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共享優(yōu)質課程資源,扎實有效地促進了綜合實踐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五、加強研討,注重管理,建立課程保障機制。
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為讓全體教師融入到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實踐中來,我們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足了功夫:
(1)開展多層次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活動,以教研和培訓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我校一直在加強本課程的校本培訓力度。多次舉辦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論文、案例評比等教研活動,舉辦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骨干教師培訓。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和學術研討活動,較好地起到了以教研和培訓相結合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建設的作用。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積極性。
(2)充分利用信息時代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辦綜合實踐活動網,大力開展網絡教研。為了給全體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教師提供一個切實有用的信息交流平臺,給廣大學生提供展示研究性學習成果的舞臺,我校自制了綜合實踐活動網,該網頁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3)典型案例引領。我們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整理1-2個綜合實踐活動典型案例,我們將這些案例編輯成冊,彼此分享經驗成果,并請大家對這些案例進行剖析、解讀。另外由教科室從文本上搜集了一些較好的案例,印發(fā)給全體教師,供大家探討、學習。
(4)加強制度建設。推進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實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而制度是保證,過程管理是關鍵,只有抓好“落實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能讓每一個教師真正重視起來。我們主要做了這樣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計劃鋪路。教科室制定綜合實踐指導綱要,各位教師每學期期初根據指導綱要,制定本班學期活動計劃,從而有計劃地開展活動。二是過程督查。我們根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手冊》,加強對各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資料的檢查,對各班過程資料的積累提出量化要求,并提供展示陣地,要求各班及時將班級活動的過程資料展示出來。以一種觀念引發(fā)另一種觀念,以一種思想催生另一種思想。
由此可見,立足本土資源,開發(fā)特色活動,可以確立綜合實踐活動的支點;開辟渠道,拓展時空,可以構建體現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操作平臺;加強研討,注重管理,可以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保障機制。相信,教育將會因綜合實踐活動而更加精彩,綜合實踐活動的精彩也必將使教育的魅力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