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就曾經有人預言報紙的“寒冬”到了。美國的菲利普·邁耶(philip Meyer)教授寫了一本書《正在消失的報紙》,以1967年~2002年日報讀者數量下降圖表推測:到2043年春,日報就沒有讀者了。的確,新媒體的出現使傳統紙媒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面對這種沖擊,每一個報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沖出重圍,讓報紙成為人們精神世界里一道不可替代的大餐。
隨著中國新聞傳播理論觀念的不斷發(fā)展,我們逐漸形成了從傳者本位到受眾本位、從宣傳意識到報道意識的轉變,與此同時,新聞報道方式也悄悄地在革故鼎新,近些年,許多報紙對同一重大事件展開了連續(xù)性的、多形式的報道,“深度報道”這一名詞開始廣為流傳。作深度報道,增強報紙的生命力在業(yè)內已經形成了某種共識,而事實也證明這的確是捍衛(wèi)報紙這一傳統媒體地位、形成其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深度,字面上的意思即是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美國哥倫比亞新聞研究生院在教程中談到新聞報道的層次時,曾提出“三層報道”的概念:第一層報道是事實性的直截了當的報道;第二層報道是發(fā)掘表象背后實質的調查性報道;第三層報道則是在事實性和調查性報道的基礎上所作的解釋性和分析性報道。深度報道指的就是第三層報道。在《新聞學大詞典》中,對“深度報道”是這樣定義的: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fā)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方式。
從對深度的解釋上我們不難看出,并非所有的新聞事實都適合作深度報道,如何挖掘深度,首先要能夠發(fā)現選題并確定選題。在導向正確的大前提下,其選題必須具有這樣的特點:
是否有延展性。意即是否有某個層面的事實特別缺乏,而這個層面足以引起人們強烈的了解興趣。
是否夠重大。這個重大有很多判斷標準,涉及新聞價值觀問題,不同定位的媒體,判斷標準也必不同,但有一個最簡易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換在讀者的位置上考慮一下,看這個東西是否能引起自己強烈的興趣。
是否有代表性。有的事件雖然也重大,也受人關注,但太特殊、太個案,它們的發(fā)生往往是絕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這樣的事件,就不適合作為深度報道的題材,作為一個奇聞報道足矣。比如侏儒百萬富翁抱得美人歸(假設它不是假新聞)。只有那些集中體現社會矛盾,代表了一群人或是一些現象,能讓人聯想起很多其他類似事件、類似現象的,才適合作深度報道。有些類型的故事其實是講了又講,每次講都能引起讀者注意的。
在整個深度報道的過程中,我們大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偏向于事件本身的第一層次;將事實說清楚,滿足廣大讀者需求的第二層次;注重事件前因后果以及延伸價值的第三層次。而通常報道中我們經常會忽略第一、第二個層次,也是深度報道的組成部分,事實上,同一題材的不同報道形式和不同報道側重也合乎深度報道的意義,同樣也是深度報道,而不僅僅是把事件前因后果以及深層內涵說清楚的第三層次報道。
以《南方周末》為例,其報業(yè)集團下屬都市報所作的深度報道更多的是偏向于事件本身的,是將事實的本身說清楚,因而它所作的也就是屬于第二層次的調查性報道?!赌戏街苣返奶厣谟冢鞯纳疃葓蟮栏嗍莻戎赜诘谌龑哟蔚膱蟮溃幼⒅厥录l(fā)生的前因后果,并高角度把握新聞事件所處的時代坐標。這就實現了一個題材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報道。
“廣度+密度+進度+深度”是深度報道的大體方向,當然深度報道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它也應該注重其時效性,堅持客觀的報道原則。深度報道以其深刻性、調查性、過程性、解釋性深得觀眾或讀者的厚愛,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深度報道有不同的類型劃分方式。通常,我們從編輯角度、從報道形式來劃分深度報道的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調查性報道。這類報道最為我們熟知,目前各媒體基于事件本身進行的報道,基本都屬于這種類型。
回顧性報道,或稱綜述性報道。最具代表性的篇目之一是《華商報》作的有關王明成之死的報道。王明成是中國安樂死第一人的兒子,為了給母親實施安樂死,他被自己的姐姐送進監(jiān)獄,十幾年后他病重,也選擇安樂死卻不得,最后病痛而終。這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好題材,戲劇性極強,把一個大觀念沖突以相當多的故事串在了一個家庭之中,只是延續(xù)時間非常長,無法集中進行報道。《華商報》在他死的當天,作了一組篇幅很長、感情充沛的報道,將他家族的故事、他與安樂死這些年來的恩恩怨怨、他死前尋求安樂死的曲折經歷集中展現在這篇報道當中,由于記者對此了解很多,有很深的積累,這篇文章就做得很立體,克服了時間跨度大的缺憾,將戲劇沖突濃縮在一篇。
人物報道。深度報道中的人物報道,并不單純地局限于某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特定的人群。譬如《中原鐵道報·周末旅行》中刊登的《80后火車詠嘆調》就是以80后火車司機這一特定群體所作的報道,既有新聞事件,也有論述這個類型的典型題材。
現象報道。這類報道見于雜志較多,不久前有本雜志作了一期報道叫做《風水觀念悄然回歸》,就屬于這類報道,它從在北京雍和宮附近一條街發(fā)現若干以為人起名、解惑、看風水的公司入手,介紹了目前國內悄然興起但始終處于半地下狀態(tài)的風水文化,并探討了這種觀念回來的社會原因和政治原因。同時,國外媒體關于中國的報道,很多都屬于這種類型,它因為有著一種不一樣的視角、局外人的立場??l(fā)這類報道較多的有《華盛頓郵報》、《遠東經濟評論》等幾家媒體。
總之,深度報道是當下報紙媒體沖出其他新媒體重重包圍的一個重要武器,一份報紙把深度報道真正做成精品,就會在受眾的精神大餐中締造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新聞與寫作》,總第306期。
2.菲利普·邁耶:《正在消失的報紙》。
3.謝麗爾·吉布斯、湯姆·瓦霍夫:《新聞采寫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
(作者單位:中原鐵道報社)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