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時代的腳步聲越來越強勁。網(wǎng)絡新興媒體以其新、快、活的特點大行其道,傳統(tǒng)電視也將視角、重心放在與觀眾的互動之上,廣播復蘇加上以手機終端為介質(zhì)的各類傳播手段的新興,身處競爭夾縫之中的報紙尤其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都市報生存空間頻受擠壓。囿于周期、時效、技術手段等原因,都市報在與新興媒體的抗衡中往往落于下風。對此,有研究者提出,在諸多新興媒體的壓迫下,報紙重生之路在于營造“觀點紙”、“深度紙”,意在揚長避短,在新、快等傳播特點難以對抗的情形下,從深度、從觀點來樹立報紙的權威效應與公信力。抓住時機,及時轉(zhuǎn)變,報紙的明天還有值得期待的輝煌。
在向“觀點紙”、“深度紙”的轉(zhuǎn)變中,重大新聞題材的都市報封面策略應對應該是報紙轉(zhuǎn)型變化期間很好的考量。
在《大河報》新聞操作與實踐中,重大新聞題材的策略應對漸成體系,封面處理在這個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也逐漸展現(xiàn)。筆者就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山西王家?guī)X礦難營救、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大河報》封面為例,淺析重大新聞題材封面處理的三個策略。
視覺為王?,F(xiàn)代報紙的競爭,不僅是新聞內(nèi)容與題材深度挖掘的競爭,更有視覺效果版式設計的比拼。在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報刊零售市場上,“三步五秒”的視覺吸引如果很難實現(xiàn),那么封面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就是失敗的。從視覺心理而言,文字的功用顯然不如圖片直觀、有效。所以,封面的一張好圖往往是設計成敗的關鍵。然而,在重大新聞事件上,一張圖片所傳遞的信息往往不夠,而多圖分割又會讓版面效果大大弱化。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成功的實踐告訴我們,多圖拼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如期召開。當天晚間,新華社發(fā)來了會議的近百幅圖片。在眾多的圖片中,編輯初步選定了一張以電腦顯示屏為前景的大會會場照片,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新聞元素可以彰顯。但是,僅僅這樣一張照片顯然不足以造成足夠的視覺震撼。編輯從當天新華社發(fā)出的海量圖片中找到哥本哈根大會《100個地方的變遷》組照中的一張,在美術編輯的精心處理下,大會會場的照片與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彌補了會場照片上方的單調(diào)與空白,而且使會場代表的視角與“變遷圖片”巧妙關聯(lián),形成了強烈的版面視覺沖擊。次日刊發(fā)后,得到業(yè)界的一致好評。
2010年4月5日,山西王家?guī)X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經(jīng)過8天8夜的不懈努力,透水事故井下被困的153人中,有115人成功獲救!作為全國矚目的一場救援行動,大河報早已向現(xiàn)場派出了特別報道小組。前方攝影記者不辭勞苦,想方設法拍到了一大批精彩圖片。其中非常吸引人的一張圖片是山西政府從各地調(diào)集安排了153輛救護車在王家?guī)X礦區(qū)排成一個讓人驚嘆的大圓圈。比照以往常規(guī)處理,《大河報》的封面應該是一大三小三張圖片。但是這樣會使版面的視覺效果大打折扣。經(jīng)與美術編輯對圖片元素充分溝通后,決定借鑒電影海報的處理方式,把若干場景與153輛救護車排隊待命的圖片拼接組合,接續(xù)部分加以羽化,使版面的整體感大大加強。
標題為綱。即使在融媒時代,內(nèi)容為王的大原則依然不會改變。徒有形式,只會產(chǎn)生一時的視覺快感,沒有內(nèi)容的支撐,再好的形式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在都市報的封面化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把完美的版式與扎實的內(nèi)容很好地結合,從某種程度上就是要求標題的制作更加簡練、更加生動、更加搶眼。
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召開之前,大河報已經(jīng)基于對此重大新聞題材的高度關注,派出記者前往三江源,進行“聚焦哥本哈根 關注地球家園”的大型策劃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這個“樂章”的最高音符應該就是大會的召開。從當天新華社傳回的幾萬字的稿件中,編輯特別注意到,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群,都在強調(diào)這次大會的重要性,“最后的機會”在很多文章中被提及。這樣的標題在版面上無疑會強烈地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
在上海世博會開幕次日,《大河報》特刊的通版封面在版心正中的位置定下了標題《世博的中國 中國的世博》。因為是通版,拿到讀者手中時,只會展現(xiàn)一面,那么封面閱讀起來就是“中國世博”,封底閱讀起來就是“世博中國”。封面與封底都可以獨立支撐,有心的讀者拉開通版,有了共鳴,應該能夠會心一笑。
細節(jié)至上。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努力向“深度紙”、“觀點紙”方向發(fā)展的都市報而言,典型細節(jié)在封面的體現(xiàn)其實就是“深度”與“觀點”的展示。需要說明的是,封面的細節(jié)展現(xiàn)絕不是簡單的堆砌,這方面的處理,要有對主題的深刻理解,要有對版面視覺的另類升華。
山西王家?guī)X礦難成功救援115人,最引人注目的圖片是153輛救護車圍成的大圓,這張圖片的選取體現(xiàn)了當?shù)卣畬Τ晒仍某浞譁蕚渑c極強信心。此外,燈火通明的救援現(xiàn)場,急如星火的救護場面,運送被困礦工的救護車旁鼓掌的人群,都從各個側面將115人成功獲救的細節(jié)逐一展現(xiàn)。被困153人,獲救115人,還有38人情況不明!當天的《大河報》報眼位置將胡錦濤、溫家寶“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其余被困人員”的重要指示做了突出導讀,從另一方面也傳遞了尚有38人被困井下的信息。
《大河報》在出版時間有著嚴格要求的情況下,一直等到次日凌晨1時30分才簽版付印,最后,這一細節(jié)也在主標題《山西王家?guī)X礦難115人成功獲救》之前作副題處理,以此體現(xiàn)這一消息的完整時效。
在重大新聞事件發(fā)生時,《大河報》封面“生產(chǎn)”流程中,無論是視覺效果、標題制作還是細節(jié)展現(xiàn),手段多樣但目的一致,那就是為報紙的發(fā)行提供有力的幫助,因為對都市報的生存發(fā)展而言,發(fā)行,有效發(fā)行才是硬道理。
(作者為大河報首席編輯)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