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shù)學活動情境體驗操作實踐合作互動
【文獻編碼】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0.12.037
在教學中開展數(shù)學活動,能讓學生覺得數(shù)學是可愛的、美麗的,學數(shù)學是輕松的。在活動中學習,學生對數(shù)學充滿興趣,學得快,掌握得好,老師也教得輕松,而且能有效促使“三維目標”的達成。
一、 情境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數(shù)學
1. 設計生活情境,讓學生感悟體驗。從生活中來的數(shù)學才會是“活”的數(shù)學、有意義的數(shù)學,而且能喚起學生親近數(shù)學的熱情。如,教學《左右》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學校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今天我們來整理一下隊伍吧。然后請學生離開座位到教室中間(課桌椅放在教室左右兩側)排隊,根據(jù)體育課上的口令如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轉進行隊列訓練,并請學生說說向左(右)轉之前你的左右兩邊同學是誰,轉過之后又是誰。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區(qū)分左右及其相對性。
2. 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用”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學習了《前后》、《上下》、《左右》知識后,我請學生回家觀察一個房間,說一說每一件家具的位置,并繪成一幅圖,帶到學校里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房間的擺設。學習了《統(tǒng)計》后,組織學生利用課后到街上某路口統(tǒng)計某時刻的交通工具,或統(tǒng)計家里有幾把椅子、幾張桌子等,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學的是“有用”的數(shù)學,是能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提供方便的數(shù)學。
二、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數(shù)學思考
1. 課前——鋪墊性操作。課前組織學生操作,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并能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如,上《鐘表的認識》一課前,我給每個學生發(fā)了一個小鬧鐘的模型,讓學生自由地“玩”。學生立即被眼前的學具所吸引,不停地擺弄著、思考著。上課時,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來組織教學:“關于鐘表,你知道些什么?說給大家聽聽?!庇捎趯W生有了課前的摸、玩,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開始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啟發(fā),不僅大致覆蓋了書上的知識點,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新的課程內(nèi)容。如有的學生提出:“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為什么畫了那么多小方格?”有的提出:“為什么時針和分針會一起走動?”學生能提出這么“精彩”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在“玩”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著觀察、思考,因此,不僅學得輕松愉快,而且他們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也不知不覺地在“玩”的過程中得到了提高。
2. 課中——探究性操作。小學生好動,而且對新知識充滿渴望,讓他們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自主探究9+5=()。通過擺小棒,學生呈現(xiàn)了多種算法。方法一:從9開始接著往下數(shù)5。方法二:把9分成4和5,先算5+5=10,再算4+10=14。方法三: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再算10+4=14。方法四:先算10+5=15,再算15-1=14。然后組織學生在練習中比較、優(yōu)化算法,而不直接限制學生的算法與思維。在練習時,我請選擇“湊十法”的學生先畫出小棒表示算式,再根據(jù)自己的思考過程圈一圈。在學生畫好、圈好后再用語言表述思考過程,進一步鞏固“湊十法”。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是以“做”而非“聽”或“看”的方式介入數(shù)學學習,而且實實在在地進行著觀察、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了從動作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
3. 課后——鞏固性操作。課后的鞏固性操作,既是對所學知識的有效復習,也是對學生思維的又一次訓練。例如,學習了《認識物體》后,我給學生準備了許多學具,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讓學生利用這些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搭的過程,就是對舊知識進行復習的過程,因為他們要根據(jù)物體的特點來考慮什么地方要放什么東西。學生一邊思考一邊搭,有的搭了房子,有的搭了汽車,還有的搭了“奧特曼”??粗@些惟妙惟肖的東西,我請學生說說正方體在哪里?圓柱在哪里?又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復習了《上下》、《前后》、《左右》等知識,這樣的操作活動何樂而不為呢?
三、 合作互動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教師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中共同提高。例如,學完《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后,進行整理與復習時,我提出了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我們要對進位加法、退位減法進行整理??墒?,這么多任務,一節(jié)課肯定來不及,怎么辦呢?學生提出了很多想法,可都被小伙伴們一一否定了?!叭蝿斩?,但是我們?nèi)艘捕嘌?”我稍作提醒。不一會兒,學生提出:可以小組合作,3個小組整理加法算式,3個小組整理減法算式,再一起交流。于是我把算式卡片發(fā)給學生,并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分工合作,每個大組又分成三個小組,先討論怎么整理,再行動。這樣,一節(jié)課就能得到幾個不同的加法、減法表格,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
(責編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