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音樂情感體驗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0.042
目前,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一些中小學的音樂課教學常常是按照“導語-范唱-學譜-學唱-情感處理”模式進行的,課堂大半時間里,學生被動地跟著老師唱譜、讀詞和唱詞。有部分農(nóng)村中小學的音樂課,學生“喊唱”現(xiàn)象普遍,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成了沒有情感的曲子。部分教學條件比較好的城市學校,音樂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工具,而忽略了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如何在音樂課中引領學生用情感去學習音樂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感性的音樂世界
情境教學能讓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一種“情境效:應”,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情景中間,課堂與情境融為一體,能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抒發(fā)。我在教《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時,課前先讓同學們在教室里掛上手工做的柳樹枝條,貼上幾只小燕子,在講臺上擺上一盆鮮花。上課后播放雨聲、流水聲還有小鳥的鳴叫聲的錄音,我?guī)ьI同學們伴隨著美妙的音樂邁入教室,請同學們坐下后,提問:剛才在音樂中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學生們爭著舉手踴躍發(fā)言,有的說看到了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有的說看到了快樂的小鳥、飛舞的蜜蜂,有的說聽到了春雨的沙沙聲,潺潺的流水聲……活躍的課堂氣氛為歌曲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幾個學生扮演歌曲《春天在哪里》的小紅花、小黃鸝等角色,結合歌曲進行表演,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二、挖掘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加深理解與體驗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xiàn)和激發(fā)感情的藝術,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真正觸摸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和把握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呢?
首先,身為音樂教師,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在備課時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情感目標,以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與完成。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情感傾向。分析音樂作品要從音樂要素人手,把握音樂情感,由局部到整體,由淺入深,特別是在關鍵樂句的音樂高潮處的特殊情感表現(xiàn)。如在歌曲《保衛(wèi)黃河》的欣賞教學中,要抓住力度這個關鍵性的元素在歌曲感情中所強調的語氣,抓住休止符所表現(xiàn)果斷、干脆、堅定有力的情緒特征,啟發(fā)學生把握這些音樂元素和符號所表達的勇猛果敢的情緒,使學生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
最后,要從歌詞入手把握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就歌詞而言,對情感的處理重在挖掘歌詞情感的內涵,把握歌詞的情感脈搏。如歌曲《小小的船》是一首廣為傳唱的兒童歌曲,委婉甜美、含蓄抒情、朗朗上口。細細品味歌詞,開始是靜態(tài)描寫的比喻句:“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而發(fā)展描寫則是動態(tài)的想象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弊髡甙鸯o與動巧妙地進行編織,展示一幅夢幻般的夜景,把人們的思緒牽進到了童年那單純美好的回憶中……
三、用“情”歌唱,用“情”演奏。引導學生提高音樂情感表現(xiàn)力
在音樂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調動學生探索音樂情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音樂欣賞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該音樂作品的相關資料,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它所表達的內容,在課堂中教師再在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了初步認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剖析作品的表現(xiàn)手段,掌握作品的風格和表現(xiàn)方法。在指導學生演唱、演奏過程中,要重視情緒情感的作用,在深度挖掘音樂作品原有的情感內涵上,將自身的情感表達融入到演唱、演奏過程中去,用有樂感的聲音唱好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處理好樂句中的強弱對比,力度速度的變化等,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支配下,盡量地表現(xiàn)音樂,做到“聲情并茂”。
四、豐富教學手段。用多種音樂方式表現(xiàn)情感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肢體語言及合適的音樂道具。比如,在進行節(jié)奏、音高、速度、力度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時,可讓學生通過拍手、拍腿、跺腳、律動、使用打擊樂器等形式進行練習;在欣賞和唱歌教學中,一方面引領學生進入歌曲的意境,另一方面鼓勵他們結合歌曲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即興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通過聲音、動作、表情等學習手段參與到歌曲的情感體現(xiàn)中去,真正地感悟音樂、享受音樂。
總之,音樂教育是藝術的、審美的教育,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只有重視音樂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生對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熱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