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對話合作拓展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0.029
對話是人與人之間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敞開基礎(chǔ)上達成的交融,是一種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發(fā)、共同創(chuàng)作的精神或意識。那么,如何在“對話式”教學中,體現(xiàn)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相互對話、共同活動的過程呢?
一、導入在對話中進行
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時候,采用對話的形式導入,讓學生的口動起來,使其思維進入活躍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一齊舞動,奠定課堂成功的基礎(chǔ)。以下是特級教師王崧舟執(zhí)教《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導人:
師:同學們,美國有一本著名的雜志叫《時代周刊》,大家聽說過嗎?
(學生有的聽說過,有的沒有。)
師:這本雜志每年要在世界范圍內(nèi)評選一位年度新聞人物,這個人物往往在這一年當中對全世界影響最大。我舉兩個例子:2001年評選出的年度新聞人物是美國紐約市的市長朱莉·安妮;1992年評選出的年度新聞人物是咱們國家改革開放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但是,1998年,《時代周刊》卻評出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年度新聞人物。結(jié)果一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大家想知道是誰嗎?
生:想!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1998年《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新聞人物——
(師課件演示。)
生:地球!
師:你們吃驚嗎?
生:吃驚!
師:地球默默地為我們奉獻,但它畢竟不會說話,怎么可以成為年度新聞人物呢?大家想知道答案嗎?
生:想!
師:答案就在課文《只有一個地球》中。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問一問自己的I心情怎樣。
這課的導入,教師就像一位“導游”,通過對話引導“游客”逐漸去發(fā)現(xiàn)精彩,通過對話不知不覺中將“游客”一步步引入佳境,收到了“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之效。
二、閱讀理解在對話中完成
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閱讀教學,是與閱讀規(guī)律相悖的。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必然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不是真正的閱讀;學生問,教師答,教師答的是教師自己的閱讀結(jié)果,這也不是真正的閱讀。要使閱讀理解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以教師的權(quán)威性分析替代學生的閱讀理解,引領(lǐng)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走進文本深處去品味語言,感悟文本,體驗情感,對話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通過對話,可以引領(lǐng)學生深入文本,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喚醒探究的欲望,刺激探索的思維,交流思考的結(jié)果。對話的比重越大,交流的信息越多,對文本內(nèi)容達成正確、深刻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以下是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草》一課的精彩對話片段:
師:誰愿意背給奶奶聽?(指一名學生到前邊來)現(xiàn)在,我當你奶奶。你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您聽好嗎?
師:好!背什么古詩?什么時候?qū)W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
師:那么多的花不寫,干嗎寫草哇?
生:(一愣)嗯,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詩是說,原野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眾笑)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荩褪歉煽?;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教學中,對話看似漫不經(jīng)意,卻是匠心獨運。學生在拉家常式的、輕松愉快的對話中,充分經(jīng)歷閱讀實踐,正確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課堂涌動著生命的火花,成為了學生智慧飛揚的沃土。
三、拓展在對話中達成
很多教師在拓展時往往刻板說教,將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學生,使原本應(yīng)生動、令人回味無窮的收尾變得味同嚼蠟。對話能有效地增進師生的思想交流和融合,學生在對話中激活思維,放飛想象的翅膀,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樣的情感生成才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領(lǐng)悟的道理才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思想,屬于學生自己的收獲。以下是特級教師薛法根執(zhí)教《臥薪嘗膽》一課的課終小結(jié):
師:同學們,勾踐需要臥薪嘗膽,我們需不需要臥薪嘗膽?
生:不需要。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不要報仇雪恨。
師:沒有仇,沒有恨,不必臥薪嘗膽。
生:我們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這么苦。
師: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的這句話: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yè),中國科學家臥薪嘗膽幾十年,終于將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送入了太空。你們說,中國科學家有仇恨嗎?他們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都要嘗一下苦膽?
生:老師。我覺得我們需要臥薪嘗膽。比如中國足球隊要成為世界冠軍,就必須臥薪嘗膽。
師:中國足球隊需要臥薪嘗膽的精神!
生:我也要臥薪嘗膽。
師:你又沒有仇恨要報,怎么也要臥薪嘗膽?
生:我將來要成為一個科學家,現(xiàn)在就要臥薪嘗膽,刻苦學習。
師: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也需要臥薪嘗膽的精神!這種臥薪嘗膽的精神,就是忍辱負重、奮發(fā)圖強、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教學中,對話的實質(zhì)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并不是說教師可以不加考慮地隨意運用,甚至撒手不管。在課堂中運用對話教學,一方面要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進行對話,一步一步地接近預(yù)案,這樣的課堂對話,不是學生感悟知識的過程,而是被教師強制牽引著的模式化表演;另一方面要避免任由學生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說話,對話過程就像一條奔騰的河流,如果沒有了岸的約束,就容易走向肆意泛濫,造成課堂空熱鬧一番的結(jié)果;再一方面還要避免出現(xiàn)優(yōu)等生的“話語霸權(quán)”,使大多數(shù)學生充當“看客”,扮演“聽眾”。對話中,教師應(yīng)通過角色定位來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控,既要做一名“導演”,成竹在胸,對話題的選擇、學生是否有話說、可能會出現(xiàn)的狀況等有全盤考慮;又要做一名“主持人”,當學生各執(zhí)己見或思維錯位或氣氛冷淡時,發(fā)揮出機智和幽默,去引導、去啟發(fā)、去斧正,當學生說話精微透辟、盡顯精彩時,懂得及時激勵、嘉獎;還要做一名“演員”,演好自己的“戲”,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才能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真正為學生架起一座通向成功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