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主任工作,免不了要與學生家長打交道,怎樣才能使學生家長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工作,這就需要班主任講究說話策略,做個“能言善辯”之人。
一、找準位置,擺正關系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對學生都有教育的責任與權(quán)利,在這個根本點上是共同的,但班主任對學生家長必須樹立人格平等的觀念,絕不能以為他的孩子在你班里,他對你十分尊重,你就把學生家長也視為你的學生,一旦學生犯了什么錯誤把學生家長叫來一頓訓斥,儼然是學生家長犯了什么錯誤,或是板起面孔以教訓口吻給學生家長上起政治課來,你必須如何如何,你不能怎樣怎樣,這種認識和態(tài)度即使是對學生也不會起什么好效果,對學生家長更不會達到你的目的。班主任只有將自己擺在和家長同等的位置,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本著幫助學生進步的原則,就事論事心平氣和地和家長溝通交流,才可能形成合力,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家長幫助你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達到轉(zhuǎn)化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
二、坦誠相見,不卑不亢
班主任處理學生,難免有處理不太恰當?shù)臅r候,有些做法,學生家長可能并不能理解,這時候,坦率真誠的談話態(tài)度如同一陣清涼的細雨,化解誤會與矛盾。面對愛子心切,找上門來興師問罪的家長,你先不要急著澄清什么,先讓他發(fā)泄,做個忠實的聽眾,等他氣消了,再從剛才聆聽過程中捕捉到他無理的一面,心平氣和地和他(她)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的角度,即使他(她)對你或其他教師有誤解,也不要覺得很憋屈而措辭激烈地辯解,因為既然有了誤會,一時半會也說不清,倒不如先誠懇地承認工作中也許有些許的不足,因為同樣的舉動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來看也許會存在不足,你的誠懇和謙虛會令對方覺得你是個知書達理的好教師。
但是另一方面,學生家長也不都是講理識情的,碰上蠻不講理的家長,即使你經(jīng)過多次退讓忍耐,依然不肯接受調(diào)停,班主任就應做到應承擔的責任不推諉,不屬于自己的責任絕不包攬。態(tài)度不卑不亢,不能讓對方的洶洶氣勢嚇倒,你越退縮,他就越緊逼,當然斗爭還需講策略,一面穩(wěn)住對方,一面派人通知學校領導,事態(tài)嚴重的還可報警。
三、實事求是、全面客觀
學生家長對班主任給自己孩子的評價看的很重。這就需要班主任在介紹學生情況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全面客觀,既不要只報喜:“好、好、好”。也不能只報憂,說起來一團糟。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事實上作為學生不可能一團花、任何缺點不足都沒有。對學生家長,只報喜不報憂,一旦該學生缺點發(fā)展成大錯誤需嚴肅處理時,學生家長就會抱怨班主任,給這件事的處理帶來麻煩。
另一方面對于虛榮心很強的家長,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竹筒里倒豆子一股腦兒地倒,把對方孩子的缺點如數(shù)家珍一一道來,這實際上是班主任說話最糟糕的一種。試想:哪個人沒有自尊心,你這樣當面說別人的孩子,叫別人顏面何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只要你平時多加注意。面對虛榮心特強的家長你首先要實事求是地贊揚他們孩子的優(yōu)點。這樣,一、讓他們覺得臉上有光;二、覺得班主任很關注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優(yōu)點了如指掌;三、使他們對孩子充滿信心。然后再婉轉(zhuǎn)地指出孩子近階段的不足,希望他們配合和督促!這樣他們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請求,如果對學生家長一味夸大其子不足與缺點,說起來一無是處,無可救藥,一來會使其家長認為你對其子有成見,所說不實,聽不進你的意見,不會積極主動地與你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工作;二來該學生了解情況后,會影響他對你的看法和威信與你產(chǎn)生對立情緒,勢必影響你的班主任工作。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實事求是,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介紹,對學生家長交待清學生的不足缺點,同時指出他的優(yōu)點與希望,通過與學生家長的談話,使他對孩子有信心,對孩子充滿希望。
四、精心準備,有問必答
一般來說,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接觸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請學生家長到學校來;一種是去家訪;還有一種是學生家長不請自到或在其它場合偶遇。前兩種需要班主任對學生的情況和可能要談及的問題和可能出現(xiàn)的局面有個準備以免被動。第三種情況就需要班主任平時對班上任何一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學生家長來校,你說起來才能做到情況熟悉如數(shù)家珍,才能體現(xiàn)你的工作細致、周到,關心學生工作到家,也才能打動學生家長,感到他的小孩交給你管理放心。
精心準備還要了解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越是對平時疏于關心孩子,讓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不愛自己的家長,班主任在說話時越要把握分寸。他們唯恐你看出他們內(nèi)心極力隱藏的對孩子的歉疚,這時對他們的工作的繁忙表示理解和贊同,對苦于沒有和孩子交流時間或孩子不愿和他們交流表示同情!然后真誠地告訴他們掙錢雖然重要,但要想和孩子改善關系必須要感情投資,多做親子活動,多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你這樣推心置腹的談話我想沒有一個家長不接受的。
當然,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氣質(zhì)修養(yǎng)、人生觀、價值觀各有不同,說話方式、思維習慣也各有特點,唯有真誠關愛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性格習慣了如指掌,才能在與家長的談話中恰當?shù)皿w,才會贏得家長的信任,維護自己良好的教師形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