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西南松陽境內(nèi)有座普普通通的山。沒有奇峰怪石,沒有激流飛瀑,孤立于松古平原之中,方圓不過10余里,高不過400余米的一丘山峰。在這個有限的山中卻蘊藏著一番特大天地,這座山凝聚了江南清秀之氣和風流之脈,其極具有靈異氣貌,質(zhì)樸無華的品性,撫育和造就了一代宗師葉法善,在中國道教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之山——卯山。它曾是作為道教圣地而聞名于世。
卯山曾是葉法善修煉,傳道之所。山頂上有一口唐井,道觀則邊是天師渠,水源千年不竭,清澈于冽,連接著歷史和現(xiàn)實的時光。似乎盛滿的依舊是盛唐的宗師法善司授古曲聲喧器浮華。象似古琴韻音的天師渠泉水聲依舊把盛唐的絕倫古曲傳唱。流入了松古平原田野山川,深深根植于松陽民間。卯山是產(chǎn)生葉法善道教音樂最好見證地。
一、葉法善道教音樂起源演進
自唐朝以來,卯山一直是以葉法善為代表的松陽葉姓道教世家活動中心。民國《松陽縣志》卷二載:“在縣西二十里,卯山之陽,唐開元中,葉法善奏,拾舍宅為道院,”匾日:“淳和仙府?!庇秩眨骸暗澜套趲熑~法善建淳和仙府,司授音樂?!本ㄒ袈?、具有音樂素養(yǎng),對道教音樂有研究的葉法善,以其五十余年任意出宮廷之便及多年在皇宮,皇家內(nèi)道場所積累的宮廷音樂,宮廷法曲音樂,宮廷內(nèi)道場音樂素材,帶回故鄉(xiāng),移植,應(yīng)用,融入到具有特色的葉氏“居家”音樂中去,在卯山淳和仙府司授于自家葉氏門弟子,以此捷經(jīng)的授教方式,來達到培養(yǎng)造就高素質(zhì)弟子。如其姬葉仲容,其孫葉藏質(zhì)等人,繼他之后,都功成名就,他們遵循葉法善的“垂范”,弁官為后唐朝皇家內(nèi)道場道士。
唐朝是道教音樂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之一,唐高宗曾令樂工制作道調(diào),唐玄宗曾命道工、天臣獻道曲,并親自研作和教授道樂?!痘煸ビ洝肪戆巳眨憾滦撩?,帝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獻太清宮,貴異于九廟也。《冊府元龜》卷五十四記有“(天宮十年)四月,帝于道場親自教道士步虛聲韻?!彼€詔道士司馬禎,李元制《玄真道曲》、《天羅天曲》;詔工部侍郎賀章知作《紫清上圣道曲》;詔太常卿緯絳制《景天》、《九真》、《紫極》、《承天》、《順天樂》、《小長壽》等六曲。玄宗自作《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曲》等道曲。唐代詩人也有不少提及道樂的。
二、葉法善道教音樂的特點
古邑松陽相沿傳說,葉法善道教音樂,自盛唐開元年間伊始,是葉法善宗親情緒,鄉(xiāng)土觀念特別強烈,在功成名就后將宮廷音樂,宮廷法事音樂,宮定內(nèi)道場音樂,帶回家鄉(xiāng)所創(chuàng),用口語化、通俗化,來顯示樂曲主題,用自家原有的道樂和官方道樂相互替換,即保留了官方宮廷音樂的原貌又融進傳統(tǒng)鄉(xiāng)土氣息的道樂風格,如流傳至今的《月宮調(diào)》與頗待論證的《霓裳羽衣曲》、《正凡》與《紫微送仙曲》等。其手法,即巧妙地避瑋官方制度的麻煩,又使人們樂于接受和認可。使人得到一定的美感或由此而創(chuàng)造出聽者的再造想象,使人百聽不厭,流傳久遠的原因。這確實體現(xiàn)了葉法善的音樂才華和非凡的音樂創(chuàng)造智慧。
另外還有一個也能反映葉法善與道樂淵源情結(jié)的傳說,至今還在松陽民間流行的葉法善與唐明皇游月宮的典故?!堵垢锸骂悺吩疲骸鞍嗽峦铮比~法善與唐明皇游月宮,聆聽中天樂,問“曲名”,曰:“《紫云回》,”默記其聲,歸傳之,名曰:《霓裳羽衣曲》。此神話色彩的傳說,講述是開元初年的中秋八月十五,皓月當空,葉法善攜帶唐玄宗游月宮,玄宗在月宮聆聽和欣賞了仙女演奏的《紫云曲》仙樂。其美妙的仙樂深深陶醉了唐玄宗,他將聽到的仙樂默記心中,自月宮返還后,玄宗親自所作名為《霓裳羽衣曲》,該典故在《卯峰葉氏廣遠宗譜》、《唐葉真人傳》中有記載。明代通俗文學(xué)家馮夢龍、凌蒙初編著的《拍案驚奇》中都有描述。葉法善帶唐玄宗游月宮固然不可信,但唐玄宗所作的《霓裳羽衣曲》存在的事實。他是一個“即知音律,又酷愛法曲”的皇帝(《新唐書·孔樂》),其在道教音樂,法事音樂頗有成就。這些成就和他所具備的條件,都離不開他身邊恩寵無與倫比的恩師葉法善,其的“匡國輔主”高超的道法,淵博的學(xué)問,深受唐玄宗敬崇,所以他創(chuàng)作與一個高深道法人物有關(guān)的《霓掌羽衣曲》來表達他們之間的親密情結(jié),讓流芳于世的《霓裳羽衣曲》來告訴人們他們之間相互倚畀,共擬創(chuàng)其曲的旋律,構(gòu)思主題時的美妙幻想。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葉氏文化,筆者在葉平先生的點撥下,又力薦提供相關(guān)資料,在他重托之下,(葉平先生原任松陽縣文化局局長及有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dǎo))以卯山文化,葉法善生平活動情況,查閱了有關(guān)資料,拜訪葉氏后裔“居家”傳承人及相關(guān)人士,走進了山鄉(xiāng)村落的祭祀,道場等活動場所。經(jīng)近幾年的不斷努力,收集整理出100多首已在松陽流傳了一千多年歷史,沒被人們引起關(guān)注、重視,被誤為封建迷信或民間音樂,即神秘又古老的葉法善所創(chuàng)的道教音樂,曲目之多、內(nèi)容之泛、規(guī)律有序。樂曲風格有展現(xiàn)神飄拂飛翔之聲;有表現(xiàn)鎮(zhèn)煞驅(qū)邪的莊嚴曲調(diào);有表現(xiàn)神祗達或功成喜樂之樂;有表現(xiàn)引上仙界的漂渺悟靜的旋律。具有上述功能的道教音樂,可分為:宮廷音樂如:
《月宮調(diào)》、《正凡》、《八仙》、《望仙山》等數(shù)十首,主要流傳在古市鎮(zhèn)(傳承人葉萬芳、周文郁等人提供)法事音樂如《三清調(diào)》、《行路曲》、《上路調(diào)》、《鬧三通》等數(shù)十首,主要流傳古市、謝村鄉(xiāng)、玉巖鎮(zhèn)、楓坪鄉(xiāng)、竹源鄉(xiāng)。(傳承人:鄭茂芝、吳法仲、葉關(guān)照等)道場音樂如《東極宮》、《香供養(yǎng)》、《上香臺》、《皈依》等數(shù)十首。主要流傳在象溪鎮(zhèn)、板橋鄉(xiāng)、竹源鄉(xiāng)等各鄉(xiāng)村。(傳承人:鄭仁法、謝根美、葉關(guān)美等人)由于時代的變遷,歷史原因:葉法善道教音樂逐被外傳于異姓,如典型的道惠口村,自元朝葉法彬傳入周姓,至今六十多代了,文革時代中斷,至80年代才由周姓以過繼方式傳于鄭姓,該區(qū)域在60年代前每年的小水卯時,都要舉行紀念葉法善功德活動,村民抬著他的塑像,游街竄巷,演奏三清鑼、三清調(diào)樂曲。
三、葉法善道教音樂在松陽民間器樂和高腔的影響力及貢獻
松陽有崇神,求神拜佛以免災(zāi)禍的習俗。每逢神誕集會之時,必有鼓樂之聲。從觀松陽歷史,最早信道教,到民國十五年(1926年)境內(nèi)建有道觀有12座多。這與卯山道教文化影響分不開的,而大有“凱樂鐃吹,鼓角喧天”的葉法善道教音樂,其獨特韻味深為民眾所聞樂見。其壯觀的憬象,南宋王子敬在《花村戍鼓》詩中描述:“紅巨翠陌加西東,軟麝十里吹香風,嘗春醉歸吟未畢,耳根厭聽鼓冬冬。吟成獨衣闌干立。雷撼霆轟鳴轉(zhuǎn)急,須臾撾盡寂無聲,惟見月高衣露濕?!鄙鷦拥乜坍嬃怂申柈敃r的盛況。由此可見,葉法善道教育音樂在松陽民間器樂中占重要的位置及有強大的推動力。
葉法善道教音樂,是多元素綜合音樂,是他根據(jù)自己所具備的主、客觀條件中所創(chuàng),是為創(chuàng)造卯山具有特色文化所需要,是我國道教音樂寶庫中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使至今成了絕響的唐代某些音樂,可以循證其源,或可聆聽唐風遺曲之魂??梢灶A(yù)見,隨著時間的推移,葉法善所創(chuàng)的道教音樂必將越來越顯示其獨特魅力。
四、葉法善道教音樂衰落原因的分析
葉法善所創(chuàng)的道教音樂在松陽縣流傳了一千多年歷史,卻在相關(guān)史科記載甚少?不為外界所了解?筆者認為是有諸多原因的:
其一,葉法善在道教史訖今尚無學(xué)者予以確當?shù)亩ㄎ弧?/p>
其二,由于卯山在道教史上有過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如葉姓家族道教世家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故局限了葉法善所創(chuàng)的道教音樂的傳播區(qū)域,被神秘化成獨特的家庭文化,隨著時代的變化,易被淡化,混同為民間音樂、低級迷信通俗音樂。其“一脈相承”“居家”傳道方式,又受地處信息不靈閉塞,交通不便局限的地方。
其三,最為關(guān)鍵的是葉法善與唐玄宗兩人的背景,一個即風流又具有突出音樂才能,而又對道教情有獨鐘,敬崇和大力提倡道教,以道君皇帝自居的人,一個即精通音律卻是身為別人的一個老師,一生又是淡泊名利,“匡國輔主”的人,兩人君臣關(guān)系能如此親密并非同一般。唯有家唐玄宗在其《葉師遵碑》所撰寫那樣:“皆以陰功密及動召之術(shù),救物濟人”。方可彼此志同道合,就注定了葉法善只是“來去乘煙霞”、“悠然云上證”的法術(shù)高道。(摘葉法善遺詩)故而對葉法善在道樂的有所成就被埋沒及影響力可以理解了。
其四,皇宮里的音樂流傳范圍是受于限制與民間是絕緣的。而葉法善是利用工作之便,所得素材為避諱皇家制度,有的不得不將其改編易名,按當?shù)氐目谡Z化,通俗化及生活習慣等方法來顯示樂曲名稱,讓人感覺是松陽民間音樂了。因此,故不能引起受人們的重視關(guān)注了。
其五,在唐代尚沒有準確的記譜法,史記起來很不方便,只靠簡單的身傳音教方式傳承,隨著時間推移,則成了只有傳說而無實憑,這樣也就造成葉法善道教音樂,有史料記錄的困難。
探索研究葉法善道教音樂這一文化瑰寶之源,不僅對其的發(fā)展,特別是對唐代宮廷音樂道教音樂的興衰及其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史學(xué)與科學(xué)的價值及淵源關(guān)系,衍變關(guān)系都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