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蘇東坡《赤壁賦》中情、景、理交融妙處的發(fā)微,可謂“前人之述備矣”。但是,筆者在教授《赤壁賦》的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另有幾個細微之處似乎為大家遺漏,而這幾處卻最能見證作者的匠心獨運、妙筆神思。謹補綴如下,權供方家教正:
1.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按:這段文字,將一世之雄的曹操寫得何等氣魄。通常大家都習慣解讀為由眼前水月,想到曹操與自身對照,抒發(fā)功業(yè)未成、歲月忽逝的傷感。筆者認為這種認識忽略了“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內(nèi)涵。此處曹操形象不僅僅起到引發(fā)和對照的作用,同時也借用英雄曹操的一聲嘆息,在刻畫人物的字里行間就含蓄地融進了自己躊躇滿志而突遭坎坷的抑郁傷感??梢哉f此段是寓情于人物刻畫之中。
先看“‘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一句。熟悉《短歌行》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曹操詩中憂知音難覓、憂無人知我心的情思,而同樣的憂思,被貶黃州的作者體會得也許更深。因木秀于林而“為當路者沮之”,烏臺詩案保住性命本屬僥幸,坎坷的遭遇,又迫使他練就了一套處驚不變、逆勢順迎的本領,他不乏詩友過訪,亦不缺野老相問,惜時保命,能樂觀開朗的活著亦屬難得。然而,蘇軾畢竟是蘇軾,“望美人”垂顧的期望還不可能消弭,為朝廷所用的執(zhí)著會時時撞擊心扉。多少壯志隨風消逝,多少期許轉(zhuǎn)頭成空,他未言失意沮喪,而是將滿腹苦悶寄于這一問之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被貶黃州的蘇子也是曾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的深沉感慨的。只有理解了這一句,才能體會到“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一句中亦贊亦羨的心情。蘇子用語詞簡情真,一字千鈞,讀來似鏗鏘作金石聲。詞句連用“破”、“下”兩個動詞,寫出曹操攻城如破竹的英武氣概;“千里”、“蔽空”極言雄師百萬的威風陣勢;“固一世之雄也”中,一個“固”字無理而妙,對功成名就的渴慕之情,溢于言表。句末“而今安在哉”五字似一聲長嘆,把所有的憂苦都拋進了漫漫時空中,所有的憂愁、苦悶、壓抑、掙扎,在壯闊的江面和明亮的月色下震蕩、回響。
2.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按:這段音樂描寫是引出下文客人抒懷的重要過渡,然而其作用絕非僅僅在此。筆者認為,這段描寫是“以樂載情”的典型段落。這段描寫是下一段客人感慨的背景樂。劫后余生的驚惶凄苦,被貶黃州的倍受冷落,心系廟堂而身老黃州的感傷,這些棲居于心頭的悲涼豈不是有哀怨、有愛慕,令人欲哭泣、欲申訴,令潛龍舞、嫠婦泣嗎?作者把所有的感傷全寓于樂聲的描寫里?!鞍г?、愛慕、哭泣、申訴、潛龍舞、嫠婦泣”六個比喻,可謂寫得聲情兼?zhèn)洹I虻聺撜撎K詩說:“蘇子瞻胸有洪爐,金銀鉛錫,皆歸熔鑄。其筆之超曠,等于天馬脫羈,飛仙游戲,窮極變幻,而如意中所欲出?!贝搜缘弥?。
蘇軾在《文說》中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蘇子文章注意整體的統(tǒng)一,而表達綿密精巧,看似平淡實則奇警,看似松散實則精練,在《赤壁賦》中,這種藝術技巧可謂達到了極致。
以上,筆者略述了《赤壁賦》中融情于人物刻畫和音樂描寫中之為人所遺漏處。限于能力,難免固陋偏執(zhí)。但筆者以為,一己陋識于人略有益誠可喜,于事毫無益無足羞。有時,能夠“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和收獲呢?
(作者單位:鄒平縣黃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