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祝捷
(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南寧 530023)
高校體育實踐課顯性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
蘇祝捷
(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南寧 530023)
體育教學評價是依據(jù)體育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原則,對體育的“教”與“學”的過程及其結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和量評工作。教學評價可以檢查教師的教學情況,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課程改革之前,根據(jù)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規(guī)定考核標準,采用四級制評分標準,但評價內容單一。課程改革之后,根據(jù)課程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自選內容進行教學,除了規(guī)定的考核標準以外,還可以自選考核內容,采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評分標準》進行評定。因此,筆者通過對廣西 16所普通高校老師、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對廣西普通高校體育實踐課教學質量評價開展的情況及高校體育實踐課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進行調查與分析,并針對影響高校體育實踐課教學質量評價的因素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建議。
1.1 研究對象
選取廣西師范學院、廣西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廣西高等體育??茖W校、玉林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廣西中醫(yī)學院、廣西經濟職業(yè)學院、廣西經貿職業(yè)技術學校、柳州師專、河池師專、河池學院、百色學院、相思湖學院 16所普通高校,隨機抽取體育老師 40名、學生 260名為研究樣本。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1.2.1.1 問卷設計 經過征詢多位專家、教授意見,確定調查問卷內容,將不符合要求的問題進行修改或刪除,最后形成正式調查問卷。
1.2.1.2 問卷內容 調查問卷有學生問卷與教師問卷。學生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教師工作態(tài)度中的 6個二級指標和教學效果中的 4個二級指標 (這個要具體點)。教師調查問卷評價指標包括課前準備、教學態(tài)度、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學法指導、教學組織、教學效果。
1.2.1.3 問卷調查時間 問卷調查時間為 2010年 3月 5日—4月 10日。
1.2.1.4 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信度、重測信度 學生問卷發(fā)放 260份,回收 237份,回收率 91.15%。有效問卷 226份,男生 104份,女生 122份,有效率 95.36%。教師問卷發(fā)放 40份,回收 36份,教師問卷信度為 0.74,學生調查問卷的重測信度為 0.8。
1.2.2 訪談法
先后走訪了廣西專家學者 13人,就高校體育實踐課顯性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研究的選題、內容、研究目的、操作過程及統(tǒng)計方法等問題進行請教和咨詢。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調查問卷所回收的全部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統(tǒng)計處理,用百分數(shù)進行一般性描述。運用軟件 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計算標準差。
2.1 教學大綱與課程改革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
舊大綱將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定位在“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基本知識”,以此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起點,這一定位符合當時的教學實際。體育與健康課程立足于目前學生的現(xiàn)狀,強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確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舊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教師應按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與舊教學大綱相比,新的課程改革從評價方面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課程的功能由過去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承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學習態(tài)度、健康行為、價值觀等。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評價更凸顯出教學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教學評價方法多元化,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主體的互動和參與,評價內容與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發(fā)展。
2.2 高校體育實踐課顯性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設定
2.2.1 高校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
調查統(tǒng)計顯示,被調查的 36位教師的平均教齡是 14.22年,其中有 16位教師達到平均教齡,占總人數(shù)的 44.44%;調查對象有高級職稱 13人,中級職稱 15人,初級職稱 8人;教師中本科學歷占 69.44%,碩士以上學歷為 30.56%。
2.2.2 高校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定認可的評價
調查統(tǒng)計顯示,高校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定整體認可率達到 95.68%。教師對教學態(tài)度、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的認可率較高,認可最一致的是教學過程,非常必要的為 83.33%,說明教學過程是教學評價的比較重要部分;教師認可一致的評價內容有教學態(tài)度、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和教學效果,說明設定指標內容合理,得到教師的一致認可;其中教學重點、難點,學法指導,教學組織等指標的認可率不太高,58.33%的教師認為教學重點、難點是比較必要的,仍有 8.44%教師認為教學重點、難點是可有可無或不必要的。
對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的教師對評價表評價指標的認可度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第一,高級職稱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定整體認可率達 96.59%。61.54%的高級職稱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認為是非常必要的;69.23%的高級職稱教師對教學方法與手段認為非常必要,但也有 2名高級職稱教師認為教學組織在評價中可有可無,不應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第二,中級職稱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定整體認可率達 97.04%,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認為非常必要的比例比高級職稱的還要高,教學目標非常必要認可度為 73.34%,教學過程非常必要認可度為 86.66%,教學目標設定是教學努力的方向和預期的成果,教學過程可以實現(xiàn)預期的成果,說明中級職稱的教師比較看重的是教學過程;其中,教學組織認為非常必要的為 6.67%,認為不必要的為 6.67%,這與高級職稱認可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三,初級職稱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定整體認可率達95.83%,教學過程評價指標設定認可率為 100%,教學過程認可率比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還要一致;教學目標、學法指導、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認為非常必要的僅占 12.50%,還有 12.50%的教師認為教學組織是可有可無的,25.00%的教師認為教學效果也是可有可無的。
2.2.3 高級、中級、初級職稱教師對評價內容的離散程度檢驗
通過計算個體標準差與總體標準差的比較,反映他們之間的離散程度。研究結果顯示,非常必要總體標準差為11.67,個體高級與中級的標準差為 0.48083,高級職稱教師與中級職稱教師對評價內容效度的認識是較為統(tǒng)一的,而初級職稱的教師與中、高級職稱教師之間對評價內容指標設定認可存在一定的差異。
2.3 學生對高校教師體育實踐課顯性教學質量評價
2.3.1 學生對教師工作態(tài)度的評價分析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工作態(tài)度的評價滿意率為62.61%,還有 17.33%的學生認為教師工作態(tài)度有待加強。其中學生對教師上課精神面貌非常滿意率為 41.59%;教師備課情況非常滿意率為 46.02%;教師出勤非常滿意率為47.79%,有待加強提高的為 16.37%;還有 46.46%的學生認為教師從來沒有布置課外練習,11.95%的學生認為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有待提高。
2.3.2 從學生學習效果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可以反映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調查統(tǒng)計顯示,學生評價教學效果整體達到優(yōu)秀的僅占 15.60%,51.11%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效果只達到良好,還有 7.52%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效果有待加強提高。學生技術、技能成績達到優(yōu)秀的只有 10.62%,還有 7.08%的學生技術、技能是沒有掌握的,10.17%的學生對體育知識了解不多。
3.1 結論
1)專家、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定有較高認可度的是教學態(tài)度、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和教學效果;對教學組織的認可度不夠一致,高級職稱與初級職稱教師之間對評價的個別指標認可度有一定的差異。
2)學生通過評價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和對自己的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有效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3)文中提出對教師的 9個一級評價指標是構成體育實踐課顯性評價的主要評價體系,應該加以整合提煉;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 2個評價指標內容清晰,操作性強,有較好的效度和信度。
3.2 建議
1)廣西各高校應構建新的體育實踐課程顯性評價體系,以教學態(tài)度、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教學組織 6個評價內容作為一級指標,同時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 2項評價指標,各指標權重均為0.125,使得評價結果更客觀科學。
2)由于評價指標體系中涵蓋的內容繁雜,還應考慮增加隱性評價指標,以便能更客觀地反應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
廣西師范學院教學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項項目《高校體育實踐課教學質量評價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
責任編輯:劉紅霞
?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