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英
(中國計量學院體育軍事部,浙江杭州310018)
體育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公民權利意識養(yǎng)成的影響研究
張英英
(中國計量學院體育軍事部,浙江杭州310018)
權利意識的覺醒是公民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動力之源,作為學生“重要他人”的體育教師,其課堂中的言語行為對學生公民權利意識的形成有一定影響。從體育教師課堂行為這個小切口入手,研究了對學生公民權利意識的影響在具體的課堂生活實踐中如何體現(xiàn),并就課堂上如何有效地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公民權利意識,給出了建設性建議。
教師課堂行為;公民權利意識;影響
體育能夠健人體魄,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殊不知,體育教育在鑄造現(xiàn)代社會的合格公民的過程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公民意識是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精神基礎,而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內涵[1]。如果沒有每一個公民為自身權利而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構建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就會失去內在驅動力[2]。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培養(yǎng)我國年輕一代的公民權利意識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日益凸現(xiàn)出來。作為一名學校體育工作者,能為此貢獻些什么呢?這是需要大家思考的。
從對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分析,對于學生公民權利意識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學和法政學兩個領域。首先,社會學理論視野下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關于公民教育、公民意識教育及權利意識等周邊問題的研究和探討,直接涉及對學生公民權利意識問題的研究不多[3]。少部分直接探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某部分群體的公民權利意識的現(xiàn)狀調查及原因分析方面。法政學理論視野下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公民權利意識之于法治社會的重要意義的論證。
其二,關于教師課堂行為的研究,國外最早可以從克瑞茲(Kratz)于1986年的研究中見到[4]。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外教師行為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改進教師的教學效能提供參考。此后教師課堂行為研究逐漸為教師教學效能研究所替代,并且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向前發(fā)展[5]。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雖然較之國外起步較晚,但研究內容與國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上有所區(qū)別。國內關于教師課堂行為及相關的研究按內容分主要分為四大類:一是教師課堂行為的影響力方面;二是教師課堂行為的規(guī)范性研究;三是類型與分類研究方面;四是對行為原因的挖掘。而具體到體育教師課堂行為的研究則更少,而且多是研究與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方面的關系,關注到學生公民權利意識的研究就更加少見[6]。根據(jù)上文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的梳理與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將二者結合起來的研究還十分缺乏。
圖1 教師課堂行為概念結構圖
而體育教師與一般文化課教師在課堂行為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一般文化課教師課堂上與學生大多只有語言交流,動作、行為的互動較少,師生的交流活動僅限于講臺上下、教師之內。而體育教師的課堂行為卻豐富許多,除了言語、表情之外,還有相當大的活動空間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師生互動更為頻繁、生動,對學生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
參照有關研究中對相關概念的解析與闡釋,結合本研究的主旨,研究者將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體育教師課堂行為”與“公民權利意識”分別界定為:
“體育教師課堂行為”指教師課堂行為是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行為表現(xiàn)的統(tǒng)稱,包括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示范、傾向性動作等,包括課堂言語行為與課堂非言語行為兩部分。其概念結構見圖1:
“公民權利意識”指公民作為特定社會中獨立、平等、自由的成員主體,對所享有的利益和自由的自覺體認、主張和要求。主要包括權利認知、權利主張和權利要求三個方面的主觀態(tài)度維度。
鑒于本課題研究的切口小以及意識問題本身的內隱性等特點,本課題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質的研究方法。即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研究現(xiàn)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研究者認為這種強調追求自然的、對研究者進行整體性探究的研究方法,更適合于研究類似本課題公民權利意識這種帶有很大內隱形的問題。
研究者深入北京、杭州兩地不同層次學校7所,觀察面涉及18個班級,重點對其中兩所學校的4個班級進行了非介入性觀察與分析。記錄下5本原始課堂觀察筆記,為深入研究教師課堂行為對學生公民權利意識形成的影響問題,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原始資料。
作為對于課堂觀察的補充調查,在研究者正式進入課堂進行觀察的同時,對36位學生進行了隨機的深度訪談,包括結構性訪談和非結構性訪談兩種形式,并走訪了15位一線教師。積累了長達70多小時的訪談錄音,從不同的角度對課堂觀察所未觸及到的問題做了一定的彌補,使研究的視角更寬、挖掘更深。
通過研究者對課堂生活的觀察、分析及對訪談資料的分析反思,認為被試學生們對于在課堂上應該具有的基本權利和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權利和自由的認知處于較為淡漠的狀態(tài)。而透過課堂的細微處也折射出學生們對自己權利的無知和權利意識的淡漠。對于交往中自己的權利并不明確,當自己權利受到侵害時,一般只有在達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而且不需要為此費太大周折的情況下,才會為了維護自己權利而尋求有效途徑解決。
結合上述對課堂觀察、訪談及日常觀察的記錄分析,通過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因素的分析,研究者認為,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對學生權利意識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的集中于教師言語行為和表情方面。更細致地又集中體現(xiàn)在言語行為當中的評價、答復與要求這幾方面的言語,和表情中帶明顯傾向性的表情部分,譬如肯定的微笑、明顯的戒備與厭惡等。而之所以這些言語行為和表情影響到學生的權利意識的形成,主要是滲透在這些言行中的老師對待學生某些行為的傾向性的態(tài)度對學生產生了影響。
圖2 學生公民權利意識的濡染過程示意圖
結合上文中對學校不同類型體育教師的分析,研究者將課堂上言行表現(xiàn)與學生地位比較平等、比較尊重學生及其課堂權利的體育老師一類的教師統(tǒng)稱為A類老師。這類教師的課堂呈現(xiàn)一定的特征。
這類教師商量的語氣貫穿在整節(jié)課上。在課堂表情方面,他們的微笑、點頭、贊賞等肯定性的表情更經常一些。他們對學生的“尊重”是對學生應該享有的權利的尊重,對學生課堂上過分的行為他并不放任,會適當?shù)丶右宰柚?并說明這樣要求的原因。尤其是適當說明這樣要求的原因,這一點非常重要。
結合前文中的觀察、訪談結果與理論分析,研究者認為在體育課堂上注重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公民權利意識教育必須切實注意以下環(huán)節(jié):
研究者通過對實地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以及認真的理論反思,認為要培養(yǎng)真正合格的現(xiàn)代民主社會公民,須重新建構健全的公民權利意識體系[7]。
研究者將重新建構的健全的公民權利意識體系界定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即公民對其本身應該享有的利益和自由的自覺體認、主張和要求,屬于公民權利意識的個人層面;第二個層次涉及公民本身的權利與身邊其他人的權利問題,即公民對于他人認知、主張和要求同等利益和自由的體認與尊重,屬于公民權利意識的他人層面;第三個層面即公民對于其應負的責任的自覺體認與承擔意識,屬于公民權利意識的社會層面。圖3表示。
圖3 重構公民權利意識體系結構示意圖
重新構建了健全的公民權利意識體系,則可以此為依據(jù),有針對性地在體育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教育。
體育課堂上可以上文中重構的公民權利意識體系為依據(jù),經過體育老師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為促進學生公民權利意識的健康發(fā)展貢獻應有之力。
體育課的教學有其特殊性,無論其內容還是形式,都不同于其它課的教學,體育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即以身體活動為基礎,在體育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或學習方法的變化,學生位置的變化等,師生角色都隨時發(fā)生變化,有時學生變成了練習者,有時則變成指導者,有時則變成幫助者。隨著這種變化,師生之間的關系就發(fā)生了變化,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模式,較之一般的理論課更為有利于對學生的公民權利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師要善于運用體育教學的組織工作,尊重學生應該享有的權利,對學生課堂上過分的行為不放任,適當?shù)丶右宰柚?并說明這樣要求的原因。肯定、鼓勵學生對自身合理權利的維護,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只有認識并合理維護自身的合法公民權利,才能從根本上達到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在這方面,體育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如在對課堂的組織中,要認真地設計教學步驟和方法,事先在備課時要做好充分準備,課后要進行認真總結,使學生通過體育課堂教學,既掌握了體育的知識和技術,又從中得到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現(xiàn)代社會公民的必要素質的培養(yǎng)。
[1] 梅因.古代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 J·M·凱利.《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夏勇.走向權利的時代[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4] 唐松林.教師行為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 Hsiao-Ching She&Darrell Fisher.The 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Describe Science Teacher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Taiwan and Australia[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99.
[6] 梁恒.有效體育教學及其特征探究[J].中國西部科技,2009(2).
[7] 約翰·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eachers’Class Behavior to the Formation of Studet Civil Right Consciousness
ZHAN G Ying-ying
(PE and Military Department,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e consciousness of civil right is the motive source for citizens’participating and constructing hamonious society.The teacher who is the important person to the students,whose behavior will have a big impact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civil right.Based on the teachers’class behavior,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to the students’civil right in the real class,eventually gives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s for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civil right in the real class effectively.
teachers’class behavior;consciousness of civil right;impact
G804.85
A
1004-3624(2010)01-0095-03
2009-10-26
張英英(1981-),女,湖北宜昌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