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光 劉冰冰 劉穎 孫婷 高竟群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筆者采用丹紅注射液治療冠心病206例,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共206例。其中男111例,女95例;年齡36~80歲,平均(60.2±7.46)歲;病程1年以內32例,1~5年102例,6~10年60例,10年以上12例。
1.2 診斷標準 冠心病診斷標準按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丹紅注射液40 ml(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丹紅注射液40 ml)1次/d靜脈點滴,14 d為一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1979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冠心病會議制定的“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和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2]。
2.1 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例)
2.2 治療后心電圖改善情況見表2。
表2 治療后心電圖改善情況(例)
2.3 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對比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對比(±s)
表3 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對比(±s)
?
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對比經統(tǒng)計學處理可見治療后與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1),說明丹紅注射液對于冠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有改善作用。
冠心病屬中醫(yī)“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疇。其主要病機為心脈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腎等臟[3]。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本病主要病機是本虛標實,氣虛血疲。如蒲輔周認為本病是心氣不足,營氣不周所致;任應秋認為本病系心氣不足而未能很好地營運血脈所致;趙錫武認為本病乃因胸中無氣,心血不足,血流不暢而猝然作痛。翁氏[4]認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標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疲證。丹紅注射液成分為丹參、紅花。丹參性微寒,味苦,有活血化淤,養(yǎng)血安神,調經止痛的作用。古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F(xiàn)代的研究丹參有以下作用:1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作用;2鎮(zhèn)定止痛作用;3抗炎作用;4調節(jié)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及再生。紅花性溫,味辛,歸肝心經,有活血祛瘀通經作用。丹參為沉降之物,紅花為升浮之品,二藥同用,一升一降內外通和,行氣活血之功尤為顯著。筆者在臨床發(fā)現(xiàn),丹紅注射液可明顯地改善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癥狀,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液黏稠度。用藥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毒副作用,值得進一步開發(fā)應用。
[1]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2]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冠心病會議.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中華內科雜志,1980,19(1):67.
[3]周促瑛.中醫(yī)內科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44-150.
[4]翁維良.冠心病、血疲證的研究進展.中醫(yī)雜志,1987,28(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