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長期以來,小戲這種藝術(shù)形式一直以其短小精悍、以小見大的特點為人民所喜愛,特別是在現(xiàn)階段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現(xiàn)實的需要為小戲的繁榮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了配合推動廉政文化建設,進一步營造反腐倡廉的濃郁氛圍,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努力,小淮劇《板橋放糧》,幾經(jīng)打磨,先后在2008-2009年參加了江蘇省小戲小品大賽及省廉政文化調(diào)演等活動,并榮獲了優(yōu)秀演出獎、優(yōu)秀導演獎、優(yōu)秀編劇獎等多項大獎,得到了省市有關領導和專家同行的好評,并于2009年3月由江蘇電視臺拍攝制成舞臺藝術(shù)光碟;該劇還被社會各界評為泰州市反腐倡廉建設年度大事。其中劇中人米良的人物形象塑造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橋放糧》是根據(jù)清乾隆十一年間,山東濰縣連年遭災,當?shù)匕傩账某鎏踊?、餓殍遍野,鄭板橋初任濰縣縣令,不顧丟職罷官之險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的史實創(chuàng)作的。該劇設計的角色僅有兩個,即鄭板橋和糧庫管理小吏米良,要在短短的20分鐘內(nèi)表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并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小戲的表演難度可想而知。接到劇本后,我首先反復分析劇本,了解劇情。近30年的演出經(jīng)驗告訴我,一個演員要塑造好一個角色就必須首先理解角色、熟悉規(guī)定情景、熟悉人物的年齡身份以及在劇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人物與人物的關系,分析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將自己置身其中。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的創(chuàng)造角色應從“以假當真”開始,只有心中有了,手上才能有,身上才能有戲。劇中人米良是一個管理糧庫的小吏,身處腐敗盛行的時代,官場黑暗,面對歷任知縣、道臺府臺大人假公濟私私撥挪用庫糧的行為,既不能頂也不能報,他感到無奈,只能裝糊涂。因為他清楚,自己“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豈能與府臺道臺相抗衡,那只能找死。但從另一個方面看,米良守糧庫幾十年來,粒米不貪,就是家人餓死幾口,他也未從糧庫拿一粒米回家。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劇情從板橋巡災回衙夜不能寐連夜召見米良開始,米良聞聽板橋決定放糧感到萬擔心,他熟知歷任官員虛報庫糧邀功請賞私撥庫糧,倉庫嚴重虧空,又不便明說,便假借皇上圣旨未到為名,勸板橋等候旨意借故拖延放糧。再三追問下,米良巧妙地轉(zhuǎn)移話題,通過敬酒的方法委婉懇請老爺暫緩放糧,而板橋正要借酒查問實情,欣然應允,于是就有了“三杯酒”一段戲。
“三杯酒”一段戲,米良從敬重老爺?shù)墓俾暼似酚鼗氐綉┱埨蠣敃壕忛_倉,而鄭板橋從百姓有災愧對饑民的民生出發(fā),堅持不延緩放糧時,米良萬般無奈,道出了個中陷阱圈套。因為他知道,此時如果老爺開倉放糧,那此前歷任貪官污吏貪污挪用庫糧的罪責將全部落到板橋頭上,板橋就會成為貪官的替罪羊和犧牲品。他的目的是要保護老爺,保護這位難得的清官,使老爺不致陷入贓官的陷阱和圈套。米良只得如實相告,此時的一番話非常讓人深思:“時弊已深,清官難做。唯有糊涂官,才能相安無事平步青云,若糊涂不了就裝糊涂”。板橋反問:“我要是糊涂不了呢?”米良應答:“實在糊涂不了,你就找它(指酒壺)?!闭f完急匆匆告辭而去。其實,米良此時提出的是一個靈活的處世策略:該糊涂的時候糊涂,不該糊涂的時候不糊涂,外表糊涂心里明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特別是涉及人際關系時,順其自然在不喪失原則和人格的前提下,為了大眾和長遠利益,裝一次糊涂受一點委屈也值得。通過對劇情的分析,米良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表面上看,處世圓滑糊涂,但從本質(zhì)上看,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有著一份善良和正直。米良深夜再訪板橋,感謝板橋下鄉(xiāng)巡災時將身邊干糧全部贈與其姐姐從而保住了他姐姐及小孫子的救命之恩,米良拿出了多年來冒著殺頭之險偷偷記下的貪官們虛報貪污挪用庫糧的明細賬冊交與板橋暗中鼎力相助,米良的正義感及人物形象在此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和升華。最后的一句道白:“(指帳冊)老爺,這可是小人酒喝多了,掉在你衙中的呀!”更能看出米良的機智幽默和狡猾。罪證面前,二人開懷大笑,板橋下令開倉放糧……
全劇從矛盾的提出、展開、深入到解決,環(huán)環(huán)相扣跌宕起伏。而我在飾演米良一角時,也在導演的指導下,較為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的感情脈絡,認真琢磨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力爭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能緊扣全劇舞臺行動線,使僅有兩個角色的小戲每時每刻都能抓住觀眾的心,取得了很好的舞臺效果。作為一個演員,只有認真理解劇本內(nèi)涵吃透人物性格,塑造角色時才能有創(chuàng)作的根據(jù)。只有“知其事,明其理。察其言,觀其行。鑒其色,辨其貌”,表演才能準確到位,戲才能好看。以上就是我飾演米良一角的膚淺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