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蕊
(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系,黑龍江牡丹江 157012)
高中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
賈 蕊
(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系,黑龍江牡丹江 157012)
目的:研究高中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和人際信任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父母養(yǎng)育方式問卷和人際信任量表對高一和高二的學生進行測查。結(jié)果:(1)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高中生的人際信任度不存在性別差異,父母在各相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2)父母親的情感溫暖、理解與子女的人際信任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過干涉、過保護,拒絕、否認和懲罰、嚴厲等負面的養(yǎng)育方式與子女人際信任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3)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與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進入了回歸方程,是影響高中生人際信任的重要變量。結(jié)論: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特別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產(chǎn)生人際信任感的基礎。
高中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人際信任
人際信任是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人性的態(tài)度。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每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認知和評估形成了人際信任,后者一旦形成,就會直接影響人際關系[1],而人際關系對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國內(nèi)外心理學家在制定心理健康評定標準時一致認為人際關系是評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客觀因素之一。由此可見,人際信任是一個與青少年良好社會性的形成、心理健康、個性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問題。人際信任高的個體在社交中更易表現(xiàn)出信任行為,易于與他人合作,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能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反之,信任度低的個體會出現(xiàn)人際關系緊張,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25]。
父母養(yǎng)育方式對個體的心理發(fā)育、人格形成以至整個一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8],國內(nèi)許多學者在這一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
高中是學生在學校期間重要的階段,是人生觀、人性信念、社會態(tài)度形成的關鍵時期。了解高中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際信任的關系,有利于指導家長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習及生活質(zhì)量都將非常有利。本研究便試圖解答高中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際信任的關系問題。
(一)對象
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從兗州一中和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抽取了高一、高二學生近 300人進行測查,剔除無效問卷,實得有效問卷 229份。其中男生 129人,女生100人。
(二)方法
(1)由 C.Perris等人編制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問卷(EMBU)。該問卷由 81個條目組成,共 11個分量表,包括父親養(yǎng)育方式六個因子:情感溫暖、理解 (FF1),懲罰、嚴厲 (FF2),過分干涉 (FF3),偏愛被試 (FF4),拒絕、否認(FF5),過度保護(FF6);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五個因子:情感溫暖、理解 (MF1),過干涉、過保護(MF2),拒絕、否認 (MF3),懲罰、嚴厲 (MF4),偏愛被試(MF5)。該問卷經(jīng)過岳冬梅等人的測試,證明了修訂后的 EMBU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由于我國獨生子女的增多,對偏愛被試的因子 FF4和MF5將不再加以分析。
(2)由 Rotter編制的人際信任量表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該問卷由 25個條目構(gòu)成,分五級評分,總分范圍是 25~125分,分值越高,人際信任程度越高[9]。
(一)父母養(yǎng)育方式、人際信任的性別比較以及父與母相應因子的配對樣本 t檢驗
由表1可見,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是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的: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FF1),懲罰、嚴厲(FF2),過分干涉 (FF3),拒絕、否認 (FF5),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懲罰、嚴厲 (MF4)。在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MF1),拒絕、否認(MF3)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只有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度保護 (FF6)和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MF2)兩個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對于人際信任的獨立樣本 t檢驗結(jié)果表明不存在性別差異。將父母相應的養(yǎng)育方式因子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結(jié)果:父母在各相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表1 不同性別學生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比較
(二)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因子與子女人際信任水平的相關分析
由表 2可見,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FF1)和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 (MF1)與子女的人際信任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父親養(yǎng)育方式懲罰、嚴厲(FF2),過分干涉 (FF3),拒絕、否認 (FF5)和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 (MF2),拒絕、否認(MF3),懲罰、嚴厲(MF4)與子女的人際信任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
因 子 人際信任總分
表2 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因子與子女人際信任水平的相關分析
(三)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因子與學生人際信任水平的回歸分析
為綜合考察父母養(yǎng)育方式對高中生人際信任的影響作用,以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維度的得分為預測變量,以人際信任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jié)果見表3,其中因子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FF1),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MF2)進入了回歸方程。以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絕對值大小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大小,依次為母親過干涉、過保護(MF2)和父親情感溫暖、理解(FF1)。
表3 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因子與人際信任的回歸分析結(jié)果
1.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性別比較發(fā)現(xiàn)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是存在著顯著的和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只有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度保護(FF6)和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MF2)兩個方面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該研究結(jié)果與伍業(yè)光、唐全勝、李國華、李艷祥、王玉霞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有一定的差異。在他們的研究中,養(yǎng)育方式的性別差異顯著的因子沒有這么多。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本研究的被試多為農(nóng)村學生,在農(nóng)村父母對待子女的態(tài)度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性別差異的;另外,高中學生的生理發(fā)育情況也使家長們必須考慮孩子的性別而采取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結(jié)果中還顯示高中生的人際信任度不存在性別差異,父母在各相應因子上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筆者認為,人際信任度不存在性別差異是由于高中生的生活歷程基本上都是以家庭和學校為主,都沒有完全獨立接觸社會,生活得很單純,所受的影響基本來自于所受教育和同學交流。而父母在各相應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則是由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造成的。
2.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因子與子女人際信任水平的相關分析結(jié)果表明: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FF1和MF1)與子女的人際信任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父親養(yǎng)育方式懲罰、嚴厲 (FF2)、過分干涉(FF3),拒絕、否認 (FF5)和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MF2),拒絕、否認(MF3),懲罰、嚴厲(MF4)與子女人際信任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這與關于大學生的研究相一致。筆者認為,這是由于高中生一直以來都是以學校和家庭為主要的社交活動空間,尚未完全獨立接觸社會,沒有真正從社會活動中形成自己對人際信任的態(tài)度。對人際信任的觀點大部分由所受教育和同學交流等影響而形成。子女大都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時時處處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高中生的信任感的原始動力多源于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父母采取正面教育方式將有利于子女產(chǎn)生人際信任感,提高人際信任度,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3.父母養(yǎng)育方式各因子與學生人際信任水平的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父親養(yǎng)育方式的情感溫暖、理解(FF1),母親養(yǎng)育方式的過干涉、過保護(MF2)進入了回歸方程,是影響高中生人際信任的重要變量。與相關分析的結(jié)果比較,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角色不同造成的:父親的角色決定了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更容易使子女產(chǎn)生他人可信的觀點;而母親的角色決定了母親的過干涉、過保護使子女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人際信任感下降。因此父母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是子女產(chǎn)生人際信任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基礎。
1.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是存在著顯著的和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在各相應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2.高中生的人際信任度不存在性別差異。
3.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特別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產(chǎn)生人際信任感的基礎。
[1]RotterJ.B.Generalized espectancie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1,(26):443-452.
[2]鄭信軍.青少年學生人際信任問題調(diào)查[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4):63-66.
[3]楊靜,黃艷.某技工學校學生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關系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7):576-577.
[4]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1998,20(2):16-19.
[5]王希華,朱瓊瑤.學校人際關系與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20(3):31-33.
[6]王麗芳,閻克樂,王志波.高三學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際信任自尊的相關研究 [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 (6):558-560.
[7]趙志一,竇路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中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5):399-400.
[8]伍業(yè)光,唐全勝.父母養(yǎng)育方式對民族大學生人際信任的影響作用[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5):161, 493-494.
[9]汪向東,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定版 [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2):161-167,180-18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a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rearing-pattern and interpersonal-trust.Methods:By using EMBU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229 senior-high-school studentswere tested.Results:(1)The effect of sexwas obvious on many ways of the parental-rearing-pattern,but notobviouson interpersonal-trust.Therewere significant diffence between the parentson some factors of the rearing-pattern.(2)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rearing-pattern and interpersonal-trust.(3)The warm way of father-rearing-pattern and the over-interference ofmother-rearing-pattern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on interpersonal-trustof senior-high-school students.Conclusion:The parental-rearing-pattern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on interpersonal-trust of senior-high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senior-high-school student;parental-rearing-pattern;interpersonal-trust
(責任編輯:朱 嵐)
The Rea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Rearing-Pattern and Interpersonal-Trust of Sen ior-High-School Students
J IA Ru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Mudanjiang 157012,China)
C912.1
A
1001-7836(2010)06-0089-03
2010-01-30
賈蕊 (1981-),女,山東兗州人,助教,碩士,從事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