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叢 劉 靖 桑文華 張香云 王海龍 張 平 張紅杰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起病于嬰幼兒期的神經精神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具有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刻板重復的行為等主要表現(xiàn)。有研究認為,孤獨癥兒童常有睡眠障礙,并表現(xiàn)出不典型睡眠結構[1],孤獨癥兒童與正常對照者相比,睡眠潛伏期延長、夜間覺醒更頻繁、睡眠效率降低,且有睡眠問題的孤獨癥兒童其孤獨癥征象更明顯等,國內外文獻中尚無對孤獨癥兒童睡眠情況作具體分析,本文擬比較孤獨癥兒童睡眠情況及正常兒童睡眠情況為孤獨癥的診斷及干預提供臨床依據。
1.1 對象 孤獨癥組為 2008年 9~ 12月于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門診首次就診、根據 DSM-IV診斷標準確診的孤獨癥兒童 ,共 140例 ,其中:男孩 118人 ,女孩 22人 ,年齡 20~ 134(55.93±24.28)月,正常兒童組為保定市某幼兒園及某小學一年級兒童共 41名,其中:男孩 60人,女孩 22人,年齡 27~91(59.66±19.80)月。兩組兒童性別(i2=2.628,P=0.150)及年齡(t=0.899,P=0.37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上述兒童進行一般情況兒童睡眠狀況問卷調查,由熟悉兒童情況的主要撫養(yǎng)人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填寫問卷。兒童睡眠狀況問卷內容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安、睡前哭鬧、拍抱、夢囈、夢游、夢魘、夜驚、夜間尿床等共 14項,如某個睡眠問題出現(xiàn)頻率在每周 1~ 2次或以上、持續(xù)時間 1月或1月以上,則確定兒童存在睡眠障礙,對小于 3歲的兒童不計尿床問題。兒童一般情況包括兒童出生喂養(yǎng)史、疾病史、母親孕期情況、家庭人文居住環(huán)境等。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全部資料錄入數(shù)據庫,用 SPSS16.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描述及卡方檢驗。
2.1 睡眠障礙發(fā)生情況 見表 1。
表1 孤獨癥兒童與正常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比較
2.2 兩組睡眠障礙發(fā)生比較 孤獨癥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i2=32.407,P=0.000)。
3.1 兩組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情況 在 140名孤獨癥兒童中,睡眠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 72.86%,男孩終生患病率和女孩終生患病率相近,與國外 Abril的研究結果一致 (44%~83%)[1]。在 82名正常兒童中 ,睡眠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 17.07%,男孩終生患病率和女孩終生患病率相近。黃小娜等[2]于2007年 2月的“中國城市 2~ 5歲兒童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分析”結果為睡眠問題發(fā)生率為 19.75%,及王一卓等[3]的兒童睡眠障礙調查結果為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 21.2%,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2 孤獨癥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率明顯多于正常兒童睡眠障礙發(fā)生率 Xianchen Liu在 2006年對 167名孤獨譜系障礙患者的調查結果為終生患病率 86%[4],Abril[1]等的研究結果亦為孤獨癥兒童明顯高于正常兒童的睡眠障礙發(fā)生率[3]。Malow等[5]描述了 1名 5歲 ASD女孩用增殖腺扁桃體切除術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之后 ,在睡眠、社交、注意力、重復行為和多動方面均有改善。可見,睡眠障礙是兒童孤獨癥的常見癥狀之一,對睡眠障礙的治療可以改善孤獨癥患兒臨床癥狀。
[1]Abril B,Mendez M,Sans O,el al,Sleep problems in infantile autism[J].Rev Neurol,2001,32(7):641-644
[2]黃小娜,劉璽誠,蔣競雄.中國城市 2~ 5歲兒童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7,23(2):151-152
[3]王一卓,劉璽誠,馬渝燕.北京地區(qū) 2~ 12歲兒童睡眠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及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兒科雜志,2004,1(1):4-9
[4]Xianchen Liu,Julie A,Hubbard,et al.Sleep Disturbances and Correlat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06,37:179-191
[5]Malow B A,McGrew S G,Harvey M,et al.Impact of treating sleep apnea in a chil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PediatrNeurol,2006,34(4):32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