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宏(紹興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林語堂先生早年企圖翻譯《紅樓夢》,將中華文化推介給全世界。但總是對譯文不太滿意,最終親自操刀,用英文撰寫了Moment in Peking,1939年在美國出版①,林先生譯為《京華煙云》。在描述北平姚、曾、牛三大家族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三十多年間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同時,更多地用英文介紹中華文化,在傳播中華文化、讓海外了解特定階段的中國,起到了不容忽略的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氏原文多年來在大陸沒有出版發(fā)行。直到1999年,原文才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滿足國內(nèi)在《京華煙云》研究上的需求。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京華煙云》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尤其在外語教學研究方面,在中華文化特色詞語翻譯研究方面,在文化傳播學方面,在道教哲學思想翻譯研究方面,在文學欣賞與翻譯研究方面,發(fā)表的著述不可勝數(shù)。從語言、文化對比與翻譯來說,因為譯本眾多,尤其是張振玉、郁飛的譯本在譯界認可度較高,所以對比研究的價值很大?!毒┤A煙云》英漢平行語料庫的建設(shè),也常選擇這兩個譯本來對應(yīng)原文。
但筆者在展開《京華煙云》英漢平行語料庫建設(shè)的時候,選材就是Moment in Peking(外研社)原文,加上張振玉的譯本《京華煙云》和郁飛的譯本《瞬息京華》。在句級對齊階段,遇到這種情況:張、郁譯本都有相應(yīng)的對應(yīng)原句的句子,但原文卻是沒有,通常都是省略號。原文的缺失雖然對譯文整體大意的理解毫無妨礙,但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帶著好奇的心理,同時也帶著猜測:兩個譯本的句子沒有什么特別,原文也應(yīng)該沒有什么特別吧?但為何外研社沒有采用?筆者通過其他渠道,借來1939年美國出版的原文版本。在整個語料庫前期句對齊結(jié)束之后,將外研社原文和張、郁譯本進行一次全面的對比。發(fā)現(xiàn)通篇小說中,原文省略的共有八處。借用語料庫研究,同時考慮到政治、歷史的原因,本文只是選用其中的兩處以及張、郁的譯本,從社會的包容度、文化的可接受性角度,建議能否考慮再版時選用這兩處的原文,從而幫助國內(nèi)人士更好地研究《京華煙云》在語言、文化、翻譯上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
通過對比外研社1999年和美國1939年的版本,發(fā)現(xiàn)有兩處可以考慮原文的還原。
第一處(第一章)
第二處(第五章)
In 1887,Sai Chinhua,at the age of fourteen, had become concubine to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Russia,Germany, Austria,and Holland,and had gone with her husband to Berlin.#1在光緒十三年,當時賽金花十四歲,已經(jīng)是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各國大使洪鈞的妾,跟丈夫一同去過柏林。#1光緒十三年,十四歲的賽金花成了清廷出使俄、德、奧、荷四國大臣洪鈞的侍妾,跟隨丈夫去到柏林。Her husband,who was thirty-six years older than she,had died in 1893,and she had come back to China to become a very popular singsong girl.#1她丈夫比她大三十六歲,光緒十九年去世,她回到中國來,以歌妓之身名聲大噪。#1丈夫比她大三十六歲,于光緒十九年去世。#2她只得回到國內(nèi),成了紅極一時的歌伎。Shewent to Pek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xer trouble.#1拳亂之始她到北京。#1拳亂初起時她來到北京。After the German Minister had been murdered,some German soldiers had discovered in the singsong district this artist who could understand and talk German.#1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遇害后,幾個德國士兵在北京前門外八大胡同游蕩,發(fā)現(xiàn)一個歌妓會德國話。#1德國公使克林德遇害以后,幾個德國士兵在八大胡同發(fā)現(xiàn)這名歌伎能聽懂也能講德國話。They reported her to General Waldersee,who was the chief of the allied troops,and she came to be a great favoritewith the German commander.#1他們報告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賽金花就成了瓦德西的意中人。-#報告了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將軍,她便成了這位司令的大寵兒。She persuaded Peking merchants to sell food to the foreign soldiers and she saved many Chinese civilians from killing,looting,and rape at the hands of the foreign troops.#1賽金花勸北京的商人把食物賣給外國兵,她救了好多中國老百姓,使他們免于外國兵的殺害搶劫,奸淫。#1她勸說北京的商販把食物賣給洋兵,從外國軍隊手中救出許多中國百姓免遭殺戮、搶劫和奸淫。The people were so grateful to her that she actually came to be known as Sai Erh-yeh,although that is aman’s title.#1老百姓對她感激萬分,雖然她是女人,但是老百姓以“賽二爺”稱男人的專號相稱。#1百姓感恩戴德,尊稱她賽二爺,也顧不得這是男子的稱謂了。
(其中,§為段落標記。#為句子標記:譯文中只有#1,表示原文譯文句子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譯文中有#1、#2,表示原文譯文句子是一對兩關(guān)系;-#表示跨句)
眾多的文學名著,一再重譯。一方面譯者不同;一方面譯者沒變,譯文意思沒有譯錯,但譯者需要重新在措辭方面改進譯文?;蛘咦g者考慮到時代的變遷,原文在語言、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將原先省略不譯的部分還原譯出,將原先委婉翻譯的部分變?yōu)橹卑椎淖g文。比如,上世紀80年代,英語原文中性愛描述大都省略不譯,或者翻譯得含混隱晦;近幾年,改譯的譯文多半是比較直白。盡管到底該如何翻譯性愛描寫仍有爭議,但至少表明人們在思想多元化、文化的可接受性方面逐步在發(fā)生變化。
外研社沒有采用原文,當時可能考慮到場景有傷大雅,或者是考慮到民眾舉止的愚昧可能帶來不好的影響。昔日文字中談及裸體是何等忌諱。現(xiàn)代社會,櫥窗里,身穿時裝的塑料或者石膏模特隨處可見。其間,不乏洋人模特。他們衣冠楚楚,著實能激起人們添加衣物的欲望。如今人們對事物的接受性和包容性越來越大。社會在多元化,文化在多元化,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可接受性也在多元化。過去的禁忌語,現(xiàn)在卻成為街頭巷尾談?wù)摰脑掝}。即便對過去犯過錯誤的人也是寬容有加。更何況第一處的原文反映的是特定歷史時期民眾的心理,盡管有些愚昧,卻也真實、幽默。
再者,即便第一處原文刪減,但張、郁譯文卻完整無缺。對只看譯文的讀者來說,原文的缺失、隱身絲毫沒有意義,因為譯文中已經(jīng)給出答案,讀者一目了然。對愛好英漢對比翻譯的人士來說,同樣可以從譯本發(fā)現(xiàn)原文的缺失,也希望原文還原,更好地開展雙語的對比研究。對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來說,更是要求原文、譯文的完全對應(yīng)。因此,從文化的可接受性,從英漢語言的對比研究,從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還原第一處原文都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這一處主要介紹歌妓賽金花的身世,描述她在挽救北京城,使北京城民眾免于生靈涂炭方面做出的種種努力。外研社沒有采用,可能考慮到賽金花的歌妓身份。的確,歌妓的糜爛生活人們是深惡痛絕,然而性格的多面性往往反映真實的角色。昔日戰(zhàn)爭影片中,不乏這樣的戰(zhàn)友,不交完最后一次黨費永不瞑目。當時確有其勵志的需求,現(xiàn)在看來雖然也還心潮澎湃,但時過境遷,角色的塑造難免過于夸張,角色性格過于單一,離現(xiàn)實生活過于遙遠。《南京!南京!》影片中,有個妓女小江的角色。雖然鏡頭不多,但卻在關(guān)鍵時刻為保護同胞挺身而出,反映出妓女性格的多重性。一方面生活墮落;另一方面卻敢于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犧牲自我,保家衛(wèi)國。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描繪出全民抗戰(zhàn)的真實場景。其實,那個妓女小江不就是賽金花的翻版嗎?既然她在《南京!南京!》中的表現(xiàn)有目共睹,已經(jīng)為大家所認可和接受,那么還原Moment in Peking中這段原文也就不那么突然,反倒會使賽金花的角色更加豐滿、真實、富有個性。
王克非等認為,平行語料庫(也稱為對應(yīng)語料庫或雙語對應(yīng)語料庫)是“由原文文本及其平行對應(yīng)的譯語文本構(gòu)成的雙語語料庫,其雙語對應(yīng)程度可有詞級、句級和段級幾種”⑤?!毒┤A煙云》英漢平行語料庫創(chuàng)建就是句級對齊。目前,《京華煙云》語料庫的研究主要以外研社出版的原文Moment in Peking、張振玉和郁飛的譯本為素材。由于外研社版本中有些部分缺失,導(dǎo)致在句級對其雙語語料庫建設(shè)過程中,張、郁譯本對應(yīng)的原句隱身,無法進行直觀的對比研究。此外,也無法進行原文、譯語句子數(shù)量或者標點符號的統(tǒng)計,給語料庫的定量分析帶來眾多不便。
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在語言教學、英漢對比、翻譯等領(lǐng)域的實際語言、語用價值毋庸置疑。語料庫收錄的原文、譯文越完整,語料的對比研究就越充分。但目前由于一些敏感的歷史、政治原因,建議暫時還原上述兩處原文。等待時機成熟,可以考慮將缺失的其他六處原文復(fù)原。那時,整個《京華煙云》英漢雙語語料庫的研究將會更完整。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在不斷變化、進步。原先不為人所知的歷史、人物,都逐步顯山露水,被人們了解和認識。社會對文化多元化的包容度、寬容度越來越高,在建議恢復(fù)外研社版Moment in Peking兩處原文的同時,也企盼其他的六處原文與國內(nèi)的語言愛好者早日見面,為研究《京華煙云》,為研究英漢語言對比、文化傳播、翻譯、教學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①Lin,Yutang.Moment in Peking [M].New York:The John Day Company,1939:13,72.
②Lin Yutang.Moment in Pek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11,60.
③張振玉譯.京華煙云[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43.
④郁飛譯.瞬息京華[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17,72.
⑤王克非等.雙語對應(yīng)語料庫:研制與應(yīng)用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