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溪濛
(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 150040)
淺談情感因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曲溪濛
(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 150040)
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應重視情感的教學原則,通過對情感諸因素如自我、動機、態(tài)度、移情、焦慮等的分析,說明了情感因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利用情感的教學原則,以期達到對外漢語教學的最佳效果。
情感因素;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培養(yǎng)情感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tài)度的體驗,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手段和目的,起著激發(fā)、定向、推動、引導和調節(jié)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作用,直接影響留學生對漢語的認識過程。心理學家在多年的研究中得出以下結論:情感因素在各種教學領域里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使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fā)展。由于留學生是漢語學習的主體,他們的情感必然成為影響對外漢語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教學過程中情感及其滲透力量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成敗優(yōu)劣。
有人曾調查了參加全國各類漢語知識以及演講比賽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原因。結果是,77%學生學習漢語的原因是對漢語感興趣,19%的人是工作需要,而其他原因只有不到 4%。這一結果反映出興趣 (情感)在漢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還有人對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進行了較廣泛的調查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學生的漢語學習成績與對漢語的興趣(積極的情感)呈高度正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習得第二語言的動機一般被劃分為兩種:工具性動機 (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結合性動機 (integrativemotivation)。工具性動機指為達到某一目標而使第二語言作為一種工具來學,如為了專業(yè)方面深造、閱讀科技文獻和翻譯等。結合性動機指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在第二語言文化社團里生活并成為其中一員。Gardnar和Lambart自 20世紀 70年代在加拿大等國家對動機研究的結果表明,在外語水平測試中結合性動機總是與高分相伴出現(xiàn)的。由此得出結論,結合性動機實際上對語言習得有利。但是后來的實證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工具性動機對語言習得更有利。
消極的情感因素。比如焦慮、恐懼、害羞、緊張、失望等情感會消極地影響漢語學習,影響學生學習潛力的正常發(fā)揮。上述情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影響過大,則可能對其言語交際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
由于工作和學習的原因,筆者曾對所在學校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情況進行過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剛剛來到中國的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對學習漢語的熱情很高,能意識到漢語知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想學好這門語言,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隨著學習的深入,一部分學生對漢語的學習逐漸從主動變?yōu)楸粍?甚至還有不少學生失去學習漢語的興趣。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學生學習中積極的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建立起積極的學習情感,失去了對漢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此,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鼓起他們學好漢語的勇氣,增強他們的自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漢語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習者是處于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還是處于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教師應該及時幫助處于消極情感態(tài)度的學生調整狀態(tài),引導學生從不良的情感態(tài)度中走出來。
(一)漢語教師在課上的消極情緒的影響
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意還是厭倦,這體現(xiàn)了對外漢語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主要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對接受者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心理學領域上講,當信息的發(fā)出者用表情和語言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傳遞給接受者時,信息的發(fā)出者的情緒就已經對信息接受者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可以讓信息接受者也產生與信息的發(fā)出者相似的情緒。而眼下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相當一部分老師認為:對外漢語教學就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只要符合語法規(guī)律就可以了。原因可能是多種的,如熱情不夠亦或是缺乏專業(yè)的理念。這樣的教學直接導致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沉悶,言語生硬,晦澀難懂。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上課溜號,很少主動回答老師問題,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也是應付了事,時間一長則會對學習漢語失去熱情。
(二)缺乏成功的情感體驗
在心理學領域曾經有人研究過這種現(xiàn)象:當人們經過賣酒的商店的門前時,大都會深吸氣。而當路過中藥店門前時則大都掩鼻而過。究其原因:酒一般是在熱鬧喜慶的場合中出現(xiàn)的,帶給人們的是一種興奮愉悅的感受,而中藥則是在病痛中出現(xiàn)的,帶給人們的往往是痛苦的回憶。顯而易見,不同的感受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影響。大多數(shù)人都需要成功的體驗來激勵自己、得到別人的承認。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和人格》一書中將其列為人的五種基本需要之一。習得第二語言是獲取一種新的語言自我。人類在嬰兒階段的語言是不受約束的,隨意性很強。而當我們成年后,語言機制則比較固定,不易被改變或很難改變。由此可以看出,當成年人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時,往往要打破母語的語言機制,構建一套新的機制。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成年人所具有的抑制就像一堵墻一樣保護語言自我。他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去沖破這種抑制,打開缺口,建立新的語言自我。漢語雖然是一門學科,但是對于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來說則是一個工具,一個與中國人交流的必備工具。而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還比較欠缺,這樣漢語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與他們的已有知識和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學生在不能掌握老師所講知識、作業(yè)頻繁出錯、提問回答不對、測驗得不到好成績時,又常會被老師一味地責備為不努力、不認學,從而使他們感到自己比別人差,產生自卑感,致使一些學生產生“反正學不會,干脆不學了”的想法。
(三)不良師生關系的影響
教師和學生構成了對外漢語教學。學生對于所學科目的喜好常常取決于對這科老師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碑斃蠋熢诮虒W過程中對全班所有學生都主動、熱情,并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tài)度時,當學生從老師身上體會到真摯的關懷時,他們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受到信任和鼓舞的感覺,自然也會對老師產生信任和擁護的感情。相反,若學生對教師不滿意,或遭受老師的冷漠和過多的指責時,也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受到破壞,對教師產生反感和對抗的情緒,從而產生該老師一上課就討厭,對老師所講授的知識也討厭,甚至會專門跟教師產生作對,老師讓學生往東,學生偏要往西,學生如果產生這種情緒將必然導致傳授知識的過程受到影響。
我們曾在一個新學期的時候對留學生學習作過調查,其中一項是:“你對原來的老師怎么看?”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都對自己原來的老師充滿摯愛和尊敬,而成績較差的不少學生則對原來的老師有厭惡、抱怨情緒。在教學過程中還出現(xiàn)過這樣一種現(xiàn)象,相同班級的學生對班主任老師所教的科目學得更好一些,這也充分說明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所學的學科有很大的影響。
培養(yǎng)融洽、協(xié)調、愉快的師生關系。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真誠的愛生態(tài)度和行為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是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先決條件。作為教師,要內外兼修,內修自身的知識儲備,外修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所以,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學業(yè)成績的進步和倒退,還要時刻關心學生的思想狀況、家庭情況,和學生同喜共憂,讓教師成為學生談知心話的大朋友,從而以理智的方式去指導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的新型師生關系。
情感的自控作用可以調節(jié)人的情感和認知活動的統(tǒng)一。情感的激化作用實際也是一種情感自控的結果。情感的自控作用取決于人的意志的強弱,這是學生心理品質的一個方面。學生在學習中,時常帶有較強的情緒性,不善于用理智去支配感情,卻常常用感情來影響理智。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對學生情感的啟發(fā)和情操的陶冶。當學生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時,要及時去鼓勵和點撥,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起勇氣。當出現(xiàn)自滿情緒時,要及時提醒他們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情感的自控作用對形成學生的進取精神和科學世界觀極為重要,萬萬不可忽視。對于不同的人,情感的自控作用的強弱會有很大差異,就同一個人來說,這種能力也會發(fā)生很大的波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從多方面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自控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他們能始終以積極的健康的心態(tài)從事學習活動。
情感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教師不僅要注重內在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更要經常與學生在感情上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則會被學生的消極情緒擋在耳朵之外。一方面,教師應對本職工作、對學生充滿責任感和愛,在課堂上有良好的情緒,授課時做到聲情并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路跟著自己走。這樣就能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還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一旦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信任,便自然地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這種積極的情緒便可轉化為學習動力,推動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侯秀梅)
H195.3
A
1001-7836(2010)06-0057-02
2010-03-22
曲溪濛 (198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助教,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