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燕,楊亞斯
(1.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2.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探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的和諧發(fā)展之路
陸 燕1,楊亞斯2
(1.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2.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從跆拳道發(fā)展的歷史視角出發(fā),從上海市跆拳道協會舉辦的多屆競賽中存在的品勢與實戰(zhàn)發(fā)展不相匹配現狀實施比較分析,探析其導致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促進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和諧發(fā)展之路,從而為跆拳道在國內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跆拳道;品勢;和諧發(fā)展
跆拳道比賽進行的如火如荼,道館開得紅紅火火,但是,真正走進跆拳道,不難發(fā)現,跆拳道在中國的發(fā)展也存在著失衡現象,其實戰(zhàn)成分越來越多,而體現跆拳道形體魅力之美的品勢演練卻在逐漸退出跆拳道發(fā)展的舞臺。本文擬就跆拳道發(fā)展的歷史視角出發(fā),探析中國在發(fā)展跆拳道的進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為跆拳道在國內更好地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發(fā)展現狀。
1.2.1 文獻資料法 圍繞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的發(fā)展,查閱跆拳道相關文獻資料,查詢與收集多屆跆拳道比賽的相關資料等內容作為參考依據。
1.2.2 訪談調查法 走訪上海市跆拳道協會相關專家,了解上海市跆拳道比賽的相關情況。
1.2.3 資料分析法 整理上海市跆拳道協會主辦的2008年 ~ 2010年的上海市跆拳道的各類比賽,分析得出跆拳道比賽中品勢與實戰(zhàn)所占比重的大小,從而為探索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和諧發(fā)展之路提供有力地佐證。
1.2.4 分析比較法 對各屆跆拳道比賽參賽情況的分類數據、動態(tài)變化進行比較分析研究。
跆拳道是一種使用拳腳進行格斗、對抗的運動項目,是朝鮮半島人民的國技?!磅獭币鉃檫\用腳進行攻守、馬步等技術;“拳”代表以手進行攻守技術;“道”是指練武者的心靈修為。它既是一項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的傳統(tǒng)搏擊術,更是一項新興的集健身、競技、娛樂為一體的現代競技體育運動,以競技格斗為基礎,以修心養(yǎng)性為核心,以磨練人的意志、振奮人的內在精神氣質、培養(yǎng)練習者良好的禮儀道德為目的。這項運動于1988年漢城奧運會成為示范項目,并于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進行公開競賽,但其成績不計入獎牌榜。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跆拳道的主要內容包括品勢(套路)、搏擊(競技與實戰(zhàn)格斗)、功力檢測3部分。
跆拳道品勢又稱“型”,是每一位跆拳道修煉者必修課程之一?!靶汀焙唵蔚慕忉尲蠢靡粋€原始起點,依據既定的攻防路線,進行對付假想對手的技術動作演練,并于整個攻防路線與攻防技術演練完成時,回到原點。跆拳道的“型”在世界跆拳道聯盟中,共有17個標準型,其中太極一章至八章為基本型,從高麗到一如等九個為黑帶型。跆拳道的品勢演練過程,技術方法簡單明了,注重實效,遠的距離用腿技進攻,近距離用手、肘、膝等進攻,防守以直線格擋為主。從2006年開始舉辦世界跆拳道品勢比賽,奧運會沒有品勢比賽。地區(qū)性比賽、晉級級位和段位等比賽中,設有品勢比賽,品勢經常在重大賽事上進行表演,用來宣傳跆拳道,烘托比賽氣氛。
跆拳道實戰(zhàn)從概念上可以分為兩種結構,一種是完全實戰(zhàn),即不受規(guī)則或其他限制,類似于真正格斗;另一種是安全實戰(zhàn),即按一定規(guī)則限制進行實戰(zhàn),以保證練習者的身體和生命安全。大多數練習者都有這樣一種愿望,就是實戰(zhàn)練習既要真打又要安全,這一愿望本身就自相矛盾。為了克服這種矛盾,跆拳道技術逐漸向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發(fā)展,一個方向是將不同于真實格斗的技術編成各種組合,形成套路,即品勢。另一個方向是通過實戰(zhàn)技術的不斷發(fā)展?jié)M足練習者實戰(zhàn)愿望。前一種是套路觀點技術,后一種成為實戰(zhàn)觀點的技術。由于符合現代競技體育的規(guī)律,后一種已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跆拳道實戰(zhàn)比賽采用的是有限制的全接觸格斗形式,跆拳道實戰(zhàn)比賽特點是鼓勵使用腿法,限制拳法,禁止扭斗和摔法,形成根據腿法技術使用的優(yōu)劣來判定選手的勝負的比賽形式。
縱觀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的發(fā)展路線,不難看出,在跆拳道這一觀賞性極強的項目中,品勢和實戰(zhàn)各自有著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只有兩者均衡發(fā)展,才能把跆拳道事業(yè)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對2008年 ~ 2010年上海市跆拳道協會主辦的6場跆拳道比賽進行調查,可以看出,這六屆跆拳道比賽中既有專業(yè)性較強的錦標賽,又有大眾型的邀請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海地區(qū)跆拳道比賽的概況。六屆跆拳道比賽共有14個比賽日,其中品勢比賽所占的時長為5天,而實戰(zhàn)比賽則有9天,比品勢比賽多了整整4個比賽日。除去專業(yè)性較強的錦標賽,品勢與實戰(zhàn)的比賽時長比為1:1,整體呈現出平衡的態(tài)勢,且除了設置專門性的品勢比賽,在公開賽中也單獨設置了品勢比賽。但是真正比賽時,品勢比賽往往是早早結束,而實戰(zhàn)比賽則要挑燈夜戰(zhàn),時間拉得很長。
對2008年 ~ 2010年上海市跆拳道協會主辦的6場跆拳道比賽的參賽人數進行調查,六屆跆拳道比賽共有2476人次參加,其中參加品勢比賽的有648人,參加實戰(zhàn)比賽的運動員有1828人,是參加品勢比賽人數的3倍之多。除去民間贊助的品勢賽,六屆跆拳道比賽品勢與實戰(zhàn)的參賽人數比為1:6,人數差距懸殊。
對上海市7所跆拳道道館的日常教學中品勢與實戰(zhàn)的時長進行比較,以一個考段最短周期3個月為例,每周每位學生2次課,每次課90分鐘,在24小時的總教學時長中品勢與實戰(zhàn)的習練時間比,得出各個道館教學側重點的不同。
從表1可見,各個道館在日常教學中各有側重,有的道館注重品勢,忽略實戰(zhàn),大部分道館注重實戰(zhàn),輕視品勢,更有武校在日常教學中根本只教實戰(zhàn),不教品勢。這就與六屆跆拳道比賽中各道館運動員的參賽項目與其所取得的名次相一致,如百征跆拳道館參加的均為品勢比賽,其取得的名次也均為品勢比賽的名次,春兵跆拳道館主要是實戰(zhàn),只參加實戰(zhàn)比賽,所取得的也都是實戰(zhàn)比賽的成績。
通過對相關專家、教練、館長的訪談得知,實戰(zhàn)與品勢在日常的鍛煉中明顯失衡,各道館各有側重,但是由于政府舉辦的比賽(如錦標賽)只比實戰(zhàn),不比品勢,故大部分道館、武校選擇重實戰(zhàn)輕品勢。
由于奧運會沒有設置品勢比賽,只在地區(qū)性比賽、晉級級位和段位等比賽中設有品勢比賽,品勢經常只是在重大賽事上進行表演,用來宣傳跆拳道,烘托比賽氣氛。實際上品勢在中國跆拳道的發(fā)展過程中始終擔任了襯托的角色,這與其不被賽事主辦方重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正因為奧運會沒有品勢比賽,就直接造成了全運會、錦標賽都沒有品勢比賽。
道館、武校成功與否主要看其培養(yǎng)的運動員能否取得成績,這就與跆拳道比賽的項目設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跆拳道實戰(zhàn)比賽成人組有男女共16個級別的單人賽,運動員在1次賽事中只允許參加1個級別的比賽,各道館可以根據其運動員的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參賽,在必要時可以升、降體重,為爭金增加砝碼。而品勢比賽設置了個人、雙人、混雙、3人團體、6人團體賽,一個運動員最多可以參加4項比賽,也就是只要一個道館的一名運動員實力足夠強,那么他就有可能包攬4個項目的金牌。這樣,對道館培養(yǎng)品勢運動員在無形中增加了一層阻礙。正因為如此,在調查的7所道館中,只有1所道館重視品勢,而其培養(yǎng)的運動員在六屆比賽中囊獲了大部分品勢獎牌。這一現狀導致了多數道館、武校對品勢教學的不重視。
我國自1995年才開始開展跆拳道項目,因此,我國的跆拳道教練員多為從武術或散打轉行而來,習練品勢的教練員甚少。近年來,隨著跆拳道段位制的不斷健全,品勢的地位有所上升,教練員開始教授品勢,但是由于其自身對品勢的認識不深,往往只是為了應付考段而臨時進行教學。品勢裁判員的稀缺是在品勢教練員稀缺的前提下造成的。
跆拳道品勢有著鍛煉意志、培養(yǎng)品德,身心雙修、增強體質,掌握技擊,防身克敵,交流技藝、豐富生活的作用。而家長、社會對跆拳道的認識甚少,往往只知道跆拳道的實戰(zhàn)性,忽略了跆拳道品勢的特殊作用。
跆拳道品勢表面上看似平淡,實際上充滿了豐富變化,表現在動作的虛實、動力的剛柔、掌法的蓄發(fā)、身法的開合等方面。跆拳道品勢絕不是死水一潭,而充滿了生機和變化。這就需要教練員挖掘出跆拳道品勢精髓,從本質上了解品勢,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
要從根本上使跆拳道的品勢與實戰(zhàn)發(fā)展走上和諧之路,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比賽的力度。逐步在公開賽、邀請賽等賽事中增加品勢比賽的比重,有條件的話在錦標賽中加入品勢比賽。在錦標賽中加入品勢比賽,地方政府才會有動力發(fā)展品勢,各道館也會積極主動地謀求品勢發(fā)展之路。
跆拳道考級有著自成體系的考核標準,如黑帶一段的考級,要求打、練結合,有品勢、步法、腿法技術,有兩人之間的實戰(zhàn),有腿法破板,還有體能測試等多種內容。其中步法、腿法、破板等都是實戰(zhàn)前提,而品勢就成了孤立的一塊,只是簡單的套路演練。因此,要重視考級制度中品勢的地位,加大其在考級中的比重,可以將品勢演練與攻防技擊相結合。
地方政府要加強品勢教練員與裁判員的培訓,定期舉辦各類培訓班,從國外引進、國內選拔優(yōu)秀的品勢示范員對教練員與裁判進行指導。給品勢教練員頒發(fā)品勢示范員證書,規(guī)范品勢教練員的教學水平。
在后奧運時代的中國,跆拳道品勢有其自身發(fā)展的優(yōu)勢,其技術方法簡單明了,注重實效,適合開展成群體性體育運動項目。因此,要適時開拓品勢的市場,將品勢做成跆拳道的品牌,在發(fā)展品勢的前提下進一步發(fā)展跆拳舞,并將之產業(yè)化,成為跆拳道比賽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六屆跆拳道比賽的賽事安排與參賽人數上可以看出,跆拳道品勢與實戰(zhàn)在經歷了多年的磨合之后,呈現出是相對不平衡的狀態(tài)。品勢是跆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跆拳道的發(fā)展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加大跆拳道品勢比賽的力度,重視品勢在考級制度中的地位,加強品勢教練員與裁判員的培訓,從而開拓品勢的市場,從根本上改變現在跆拳道發(fā)展一邊倒的格局,使品勢與實戰(zhàn)能和諧發(fā)展,那么,跆拳道最終呈現在大眾面前的將是一種多元的體育項目。
[1] 毛景宇,吳勇成.武術跆拳道段位推廣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5):39-41.
[2] 李雄峰.國內武術與跆拳道對比研究綜述[J].沂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4):69-71.
[3] 聶舟舟.結合自身特點,選擇合理發(fā)展渠道[J].體育教學與研究,2010:141-142.
[4] 劉宏偉.武術、空手道、跆拳道內容及形式的比較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10):120-122.
[5] 馬文剛,金玉柱.競技跆拳道實施新規(guī)則之思考[J].山東體育科技,2009(9):6-8.
[6] 季文清,孫媛.淺談跆拳道對青少年意志品質的影響[J].南昌高專學報,2009(6):159-160.
G846
A
1674-151X(2010)11-05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1.024
投稿日期:2010-10-10
陸燕(1986 ~),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