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南京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19)
英語制作類活動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劉晶
(南京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19)
在職業(yè)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開展制作類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的語言運用等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具體介紹了開展制作類活動的具體過程,并且分析了在活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英語制作類活動;中職課堂教學;職校學生;綜合能力
長期以來,職業(yè)學校學生相對薄弱的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習習慣、不足的學習信心,職校英語課堂上教師“填鴨式”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片面強調死記硬背及機械訓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會束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制約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更為可怕的是會磨滅學生僅存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學習感到倦怠與無奈。
鑒于此,中職英語課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上課的熱情以及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可以使信息不斷地刺激腦細胞,促使思維活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同時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產生學習的內驅力?!泵绹逃龑W家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觀點,主張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社會活動獲得個人經驗。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在職業(yè)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開展制作類英語教學活動,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通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二是在開展該類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目標及說服、建議、聆聽、求助、助人、協調等合作技能以及動手、拓展、信息收集處理、資源整合能力會得到充分鍛煉和明顯提高。
所謂“英語制作類活動”指的是以訓練合作技能、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規(guī)劃設計等綜合能力為目的,通過制作與英語教學內容相關的作品,并將作品運用于英語語言能力訓練中的一種活動。在該類活動中,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通過限制制作所需工具的數量,任務的分解及整合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并且在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和完成后等階段,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合作精神、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能力。
制作類活動采用在參與中學習的方式,通過動手制作與課程相關的作品,能給學生以更多交際的機會,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探索和發(fā)現逐步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各種品格,為個性發(fā)展開辟特定的天地,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該類活動既有助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益于小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培養(yǎng)綜合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以及共同發(fā)展,同時也能夠激勵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認知、情感和心理上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校為理工類學校,學生進校時英語成績普遍較低,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不明顯,英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課上玩手機、睡覺、看雜書等現象屢見不鮮。2008年9月開始,筆者選擇了英語分層教學中的學困生所在班級“08計C”進行試點,將制作類活動引入了英語課堂。
在實施制作類活動前,筆者將全班分成了固定的5個大組,其中,有3組是5人一組,兩組是6人一組;大組中又分成小組,每大組的組長由學生每月輪流擔任。制作類活動中既有大組共同完成的任務和兩人小組共同完成的任務,也有一個人完成的任務,如“英文菜單”(個人項目)、“家譜樹”(兩人合作項目)以及“英文年歷”(小組合作項目)的制作。任務完成方式的多樣性旨在創(chuàng)建大、小仿真社會,讓學生既學會互助,又訓練獨自完成任務的能力。每學完一個單元,都結合教材內容,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進行2~4課時的制作類教學活動;通過精心設計任務,將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英語語言技能訓練整合到任務中去。
由于該班學生英語基礎及學習習慣都較差,傳統(tǒng)的成績評價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僅憑一兩次考試決定英語學習效果容易讓這些學生自暴自棄,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筆者將平時成績的比例加大,將課堂表現以及制作類活動中個人及小組成績均納入考核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努力通過考試的積極性,也使他們能夠認真對待制作類活動。
學生的作品中不乏集設計、美工、文字表述于一體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好作品,筆者利用班級黑板報或空白墻壁,設置學生作品欄。對優(yōu)秀學生作品進行展示,既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美化了教室,這一舉措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在剛開始進行制作類活動時,學生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如缺乏整體規(guī)劃、缺乏條理性、缺乏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色彩搭配及審美能力欠缺、計算機操作能力及上網搜索信息能力較差、英文書法拙劣、英文拼寫及大小寫錯誤較多、完成制作后不整理用具等問題。為了讓下一次制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每次制作活動后,筆者都要求學生寫小結,讓其寫出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感受,思考有哪些亮點,有哪些不足,下次制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多數學生都能夠認真反思,每一次上課效果及作品都比前次有很大進步,從最初無法挑出像樣的作品到后來常會出現出乎筆者意料的精品,這一過程也反映出學生在不斷地進步。
經過一年多的試驗,通過制作類活動開展前后有關學生學習心理、興趣、態(tài)度、習慣、能力等方面的問卷調查數據對比,發(fā)現制作類活動課受到了學生的高度肯定,平時上課不愛聽講的學生盡管制作水平較差,但也能行動起來,幾乎杜絕了課堂上的自由散漫現象。學生普遍認為制作類活動看似簡單,其實里面大有學問,值得在全校推廣。
表1 有關制作類活動課的學生看法數據統(tǒng)計表
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的對比發(fā)現,制作類活動對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心理素質大有裨益。一年多的制作類活動實踐,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與人溝通合作的意愿,強化了其成就感、自豪感,堅定了其掃除英語學習障礙的決心。
表2 有關制作類活動課對學生學習心理影響的數據統(tǒng)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用制作類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繪畫能力、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統(tǒng)籌安排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歸納運用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對每次制作類活動課都有了期盼。過去不愛學英語的學生因為有了可以勝任的任務、獲得了他人的認可,對英語的關注度也明顯提高,也證明這一教學模式值得在職業(yè)學校全面推廣。
當初進入該班學習時,幾乎沒有學生有英語考級的意愿。然而,就是這個考試平均分只有20多分,幾乎一半的學生不會用英語從1月說到12月,隨口報個英文數字要想半天的班級,三個學期后有85.2%的學生主動報考了PETS一級考試,取得的成績甚至高過了某些B層次班級,如表3所示:
表3 實施制作類活動的“08計C班”與其他班級考級成績對比
制作類活動看似簡單,其實個中學問卻很多,在開展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如學生制作過慢,課堂預計時間不夠用;學生不懂得整體規(guī)劃;不用英語交流等等。鑒于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任務設計時要把握好難易度,任務分配時要責任到人 為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制作活動,教師應該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因此,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控制難易度,太難了或太容易了都會使學生失去制作的興趣。為了杜絕“強者包攬、弱者不勞”的現象,任務中需要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在小組成員之間建立起一種“利益共同體”。小組長在教師的指導下可將一些較容易的任務分配給組內基礎較弱的學生,讓人人都動起來,通過任務的分配強制其互相依賴、共同進步。
制作前準備工作要充分,教師給出的任務指令要清晰 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平時動手機會較少,做事效率低下,造成每個活動要耗費的時間較多,一般兩節(jié)課都不夠用。為此,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家完成預制作,比如自行上網搜索相關資料、準備好某些需要的圖片、先行進行整體構思等。在讓學生動手設計前,教師的指令一定要足夠清晰,盡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弄清楚步驟及要求。在學生開始設計制作時,教師要給予各小組及時有效的指導。
重視作品的總體設計與統(tǒng)籌 在制作時,學生往往會出現不進行整體規(guī)劃,提筆就寫的現象,等到要進行下一步時才發(fā)現留的版面不夠、比例失調或遺漏了某些項目。因此,要把指導學生如何規(guī)劃設計放在首位,并提醒學生所給材料的唯一性,促使其“三思而后行”,以免出現返工重做的現象。
重視制作過程中及制作后的英語語言交流 要把制作類活動看成是語言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簡單地看作一個手工活動。制作前要對本次活動中所要求使用的英語語言進行梳理,制作后應盡量讓學生對作品內容進行描述。如“家譜樹”制作完成后,要求學生在講臺上展示作品,并根據自己的作品,對該家族的成員關系進行描述。這樣,一方面可以檢驗其布局的層次感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學生也口頭訓練了家庭成員的稱呼用語及人物介紹方法與句型。
重視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 學生辛苦做成的作品很希望得到公眾的肯定,那些英語學習興趣低下、平時上課幾乎不聽講的學生尤其是這樣。他們的作品一旦得到肯定,在學習自信心的恢復方面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作品的展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可通過將同組作品粘貼在海報上張貼展示、講臺前展示、教室內展出甚至在校園網上展示等多種方式,處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和自豪感。除展示外,合理積極的評價措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感覺到勞動成果能夠轉化為成績,過去不及格的有望及格,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教師還要注意限制小組制作工具的數量,迫使學生在借、還工具的過程中使用英語。由于制作課涵蓋的目標較多,要備好一次制作類活動課、讓人人樂于參與其實很不容易,對教師的責任心、恒心、耐心、邏輯思維能力、統(tǒng)籌安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然,教師在開展制作類活動的過程中個人能力也同時得到了鍛煉。
[1]曹莉莉.談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1).
[2]陳治云.運用全新觀念 改革課堂教學[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
[3]馮濤,加鵬飛.i+1理論原則下的大學英語活動課程教學芻議[J].瓊州學院學報,2008,(6).
[4]黃志丹.英語活動課教學實驗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2).
[5]李竹青,段紅.師范英語活動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6]沈潔.初中英語活動課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2009,(12).
[7]文秋芳,宋文偉.綜合素質實踐課——從理論到實踐[J].外語界,1999,(3).
[8]吳秋枝.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活動課程的探索[J].職教論壇,2004,(4).
(本文責任編輯:鄭晶)
G712
A
1672-5727(2010)12-0102-02
劉晶(1973—),女,江蘇南京人,南京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南京市職教教研室英語中心組兼職教研員,研究方向為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策略、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