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從歷年高考作文的評分看,文不對題的作文均在四類以下,而在作文基本功較好的情況下,只要文章符合題意,一般能保證二類文的成績。由此可見,審題是作文中的關(guān)鍵。從近兩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格局來看,話題淡出舞臺,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主宰天下,本文就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兩種類型的審題進行一些探討。
2009年高考,有8個?。ㄊ校┛嫉氖敲}作文,命題作文有重受青睞的趨勢。題目形式大致有這么幾種:
(1)一個詞。 如2009年四川題《熟悉》,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或者自己曾經(jīng)美麗的家鄉(xiāng)??梢杂梢欢胃腥说墓适沦澝滥闶煜さ娜耍部梢杂梢粋€熟悉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恩,而有時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2009年山東題《見證》,我們可以從寫現(xiàn)實人生和寫社會變遷的角度切入,也可以從歷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說,既可關(guān)注現(xiàn)實,又可回顧歷史。
(2)一個短語。此類題目可以根據(jù)短語的不同類型,尋找題眼,確定文章重點。在偏正短語的題目中,中心詞往往就是寫作的對象,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往往體現(xiàn)了題目的特殊要求,也往往就是題眼。如《母親的愛》,題眼是“母親”,“愛”是寫作對象。母親的愛是博大而無私的,這種愛是天地間最真最誠最純的愛!所以寫出來的一定是具有感人情懷的事情。在動賓短語的題目中,賓語一般規(guī)定了寫作的范圍、對象,而動詞一般是寫作的重點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題眼。2009年江蘇題《品味時尚》題眼就是“品味”,即要突出“品味”,而“品味”對象是“時尚”,所以寫作中不僅要寫到時尚,更要體現(xiàn)“品味”。
(3)一個句子。用單句做題目,一般說來,重點往往落在謂語上。2006年上海題《我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這個謂語就是重點:誰“想握住”,“想握住”什么,為什么“想握住”,握住以后又怎么樣,應(yīng)該始終圍繞“想握住”做文章。
我們知道,詞語有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有時還有臨時語義(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臨時義)。而任何作文題目都有明言和隱含兩個部分,我們要善于挖掘隱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義。
如2006年廣東題《雕刻心中的天使》,“天使”的字典義有:①猶太人、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指天神派遣傳達神旨的使者?,F(xiàn)在多比喻天真可愛、給人給來幸福歡樂的人(多女子或小孩兒)。②天子的使者。在審題過程中就要選擇好“心中”理想的“天使”:可以是“可愛、給人給來幸福歡樂的人”,可以是“可愛的、美好的人、事、目標、理想”,可以是“傳播福音的使者,真善美的化身”。2007年安徽題《提籃春光看媽媽》,“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無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悅的東西。2007年江西題《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語文帶給“我”的心靈的潤澤。
題目往往有著因果、條件等內(nèi)在聯(lián)系,審題時必須辨別清楚。如《我擁有,我快樂》,“擁有”是“快樂”的前提和原因,“快樂”是“擁有”后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情感反應(yīng),兩者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這一點,因果意識不強,下筆時只寫“擁有”,不見“快樂”,缺少必要的抒情議論;有的則只見“快樂”,少見“擁有”,缺少作為“快樂”支撐的敘述和描寫。
常見的作文材料有兩種類型:一是文字材料,如寓言、典故、現(xiàn)實生活事件等;二是圖畫材料,一幅或多幅,多為漫畫(諷刺)。這類題目要求我們根據(jù)所給材料,按提示中對于文體、篇幅等的要求自擬題目作文,所擬的文章標題、所寫的文章內(nèi)容,都必須同所給材料、提示有關(guān)聯(lián)。
近幾年的全國卷作文題是對以往傳統(tǒng)材料作文題的改造和發(fā)展,可稱為“新型材料作文題”。它既不提供“話題”,也不出現(xiàn)“命題”,既受材料限制,又有廣闊的發(fā)揮空間,因為它可以任選一個角度或側(cè)面構(gòu)思作文。
比如2009年全國卷I作文題為材料作文,是一個寓言故事。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是小兔子和小松鼠學游泳最終沒有學會。從審題上說,我們首先可以區(qū)分兩個角度:兔子、小狗、小龜和小松鼠這是一類,象征正在成長的生命個體,可以說是我們青少年;培訓班教練野鴨、評論家青蛙、思想家仙鶴是一類,象征社會、學校、家庭等。
培訓班教練野鴨說:“我兩條腿都能游,你們四條腿還不能游?成功的90%來自汗水。加油!”這是看到了受教育者努力后成功的可能性,強調(diào)后天的努力。很顯然他沒有看到先天條件的制約,沒有準確地給受教育者定位,沒有因材施教。
評論家青蛙大發(fā)感慨:“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么只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fā)展特長呢?”強調(diào)的是揚長避短,要善于抓住受教育者的特長進行相應(yīng)培養(yǎng);但很顯然,他沒有意識到,生活中“特技”有時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看法也不全面。
思想家仙鶴說:“生存需要的本領(lǐng)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游泳就學打洞,松鼠學不了游泳就學爬樹嘛?!蹦軌虮容^全面地看問題,看到了受教育者先天條件的制約,不盲目模仿,不回避努力的因素,同時強調(diào)了兔子、松鼠需廣泛地學習,既強調(diào)了奔跑的生存本領(lǐng),同時,又要多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掌握適合自己的本領(lǐng)。由此,我們不難得出,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白,此寓言故事影射的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么樣對待人才的培養(yǎng),怎么認識人的特長,揚長避短的問題。
此類題目審題的一般步驟可歸納為:(1)認真閱讀材料,搞清材料總的寫了什么。(2)仔細加以分析,看看到底有哪些角度。(3)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選定最有話可說的一個角度。(4)恰當聯(lián)系實際,深入闡述自己選定的角度。
2007年全國卷I的作文題提供了一幅名為“摔了一跤”的漫畫。畫中的一名學生踩到一塊西瓜皮,跌倒在地,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不約而同地說:“出事了吧!”這幅畫告訴我們什么?它反映了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平時都不重視培養(yǎng)孩子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一旦“出事了”便互相推諉、指責。畫中的三個方面都可以作為文章立意的角度:家庭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生存能力,學校如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挫折教育,社會如何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跌倒的學生也是一個角度:可先從生活中類似畫中的現(xiàn)象說起,然后分析當前教育弊端的危害,最后揭示培養(yǎng)孩子堅強性格的途徑。
此類題目審題的一般步驟是:(1)看清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2)看清畫題或畫中的文字對理解畫意有沒有什么提示。(3)想一想這幅畫有何針對性,它想告訴我們什么。(4)想一想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跟所畫內(nèi)容類似的現(xiàn)象。(5)想一想該怎樣看待這種類似現(xiàn)象。
總之,寫作文時,考生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高考作文舞臺取得好成績,和平時的努力是絕對分不開的。細心謹慎地對作文的背景材料、題引、話題、要求,進行“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從而讓自己遠離作文偏題或跑題的困惑,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