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麗
由于生源嚴重不足,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招生條件越來越寬。一些沒有參加中考的學生,甚至初中輟學的學生都被招進來了。這部分學生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都比較差,紀律觀念淡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曠課、打架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往往自發(fā)形成“后進生小群體”。他們的破壞性極強,給學校的管理、教學帶來較大的沖擊。
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深深感到從分析后進生的行為特征入手,幫助后進生產(chǎn)生自我轉化的內(nèi)驅力,對于大面積轉化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逆反性行為整齊劃一。他們叛逆性過強,存在著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他們的逆反性行動整齊劃一,如共同遲到、早退、曠課、打架、上網(wǎng)。如面對老師的查詢,他們的口徑常常如出一轍,有時竟集體撒謊。
2.團伙性組成相對穩(wěn)定。這種小群體成員之間的交往是以義氣、興趣的相投為主。一般為結拜兄弟、組織幫派。他們是自發(fā)而形成的群體,這種小群體一旦形成,其成員就相對地固定下來。
3.領頭人威懾小群體。他們的核心人物是自然產(chǎn)生的,在成員中的威望較高,有著較強的威懾力與協(xié)調群體成員關系的能力。
4.群體破壞力強。這種小群體的破壞活動具有群體性,一般不表現(xiàn)為單個成員與教師、班級的對抗,而是以群體形式與班級、教師乃至學校進行對抗,故而破壞力特別強,后果常常特別嚴重。
“后進生小群體”形成的原因復雜而多面,只有找到了病源,從源頭挖起,才能“藥到病除”,才能防微杜漸,才能進行積極的教育和引導。其成因主要有:
1.家庭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家長的不良行為、不正確的思想觀念都會對子女產(chǎn)生極不好的影響。有的父母綜合素質較底,對孩子嬌縱溺愛,缺乏嚴格的管理,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有的甚至教育失控。家庭結構不全,父母離異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中,往往導致孩子精神受挫、心理扭曲。這些學生因缺少家庭溫暖三三兩兩地抱成一團,繼而走在一起組成一個難以攻破的小圈子。從對后進生的家庭背景資料分析來看,父母疏于管教和關心孩子是形成后進生的重要原因。
2.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不良的影響。后進生的出現(xiàn)、“后進生小群體”的形成與學校教育方法不當有必然的聯(lián)系。后進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又經(jīng)常違反紀律,有的教師對他們存在偏見看法,對他們諷刺、挖苦、訓斥,而不去引導、鼓勵。在師生情感上缺乏溝通,缺少互相理解。這些會使他們消沉、頹廢而走上與老師、班級對抗的道路。教師的這種偏見必然會影響著積極上進的學生,他們對后進生的所作所為也嗤之以鼻,對后進生的形成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復雜紛呈的社會現(xiàn)象和各種思潮令他們往往不能自持,一些消極和腐敗的東西必然對他們產(chǎn)生不良影響,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良出版物充斥市場,一些黃色、暴力的刊物、音像的刺激,會使他們?nèi)旧虾谏鐣牧曅?,甚至陷入社會幫派,不能自拔。計算機及網(wǎng)絡的普及,給部分青少年虛擬情感走向極端創(chuàng)造了可能,心態(tài)扭曲,后果嚴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抓緊后進生的轉化,會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他們也會影響一批有著消極情緒的學生蛻化,而且會使班級的部分中間學生也變化成為后進生。這雪球越滾越大就會形成令老師頭疼的難以駕馭的亂班差班。這直接影響著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著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有的甚至發(fā)展成為跨班級、跨年級的“后進生小群體”,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難度。資料表明:許多中學生犯罪團伙的形成,其萌芽狀態(tài)便是這種小群體。如果對他們視而不見,任其發(fā)展,就會對社會埋下隱患。
1.家校配合,查找病源,強化管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互通情況,找出問題“癥結”,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是家庭的原因,要向家長陳述利害關系,提出具體要求,從根源抓起,爭取積極主動配合。如果是社會原因,要控制他們聚會的時間,強化管理。家?;ネㄔ诩摇⒃谛r間,嚴格控制他們在社會上逗留聚會的時間,打破他們行動的協(xié)調性,斷絕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2.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自尊與自信,激發(fā)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焙筮M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yōu)勢,老師針對后進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心態(tài)特點,多方位多渠道地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后進生參與各種活動,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得到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并產(chǎn)生成就感。如文藝體育方面的球類、棋類、歌唱、相聲、小品、器樂演奏等比賽。還可開展“樹立信心,共創(chuàng)未來”、“校園文化氛圍與自我成才的關系”等主題辯論賽。借機充分肯定后進生,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
3.抓核心人物,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昂筮M生小群體”的核心人物具有強大的心理影響力,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得到其他成員的響應。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轉化工作,其他成員的轉化工作往往也就事半功倍。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方式,以自己的良好言行感染“核心”學生,使他們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進而提高學業(yè)水平。再發(fā)揮“核心”學生榜樣與傳遞信息的雙重作用。通過“核心”學生,教師的意向自然地傳至群體中的每一個學生,從而使原有的群體規(guī)范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4.優(yōu)化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一種良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反之則會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影響。因此要師生協(xié)調起來建立一種利于他們轉變的良好班級氛圍。比如,在室內(nèi)懸掛名人畫像、激勵性名言;成立學習互助組,開展競賽,營造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活潑的課外活動,對他們進行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安灰砸?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還可以制訂鐵的紀律,進行嚴格的管理;同時,在這規(guī)矩之下要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才能刻苦學習、苦練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早日轉化,早日成才。
5.凝聚愛心,拓展恒心,反復轉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心后進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注意用愛心去感化,讓他們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領悟道理,在尊重和理解中獲得心理平衡。平時應注重與他們的交流和溝通,在思想、生活、學習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切實幫助他們克服實際困難。當然,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的事,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反復犯錯誤的現(xiàn)象。對于此,一定要有耐心,千萬不可因他們的一兩次反復而感到灰心,否則就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了。要孜孜以求,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我們堅信,只要“反復抓、抓反復”,轉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6.自律自強,自我轉化,徹底轉優(yōu)。蘇霍姆林斯基說:“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币龑Ш筮M生自我教育是教育轉化的終極目標。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中,除了喚起他們的自尊自信,還要他們樹立自律、自強意識,從根本上樹立自我約束機制,這是一個制勝法寶。只有自我轉化,方能徹底轉優(yōu)。至此,才能為轉化工作畫上圓滿的句號。
后進生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傾注愛心的基礎上,勇于探索,采取有效的轉化策略,就能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