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和教學實驗性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將定向運動課堂教學向課外、校外、野外有效延伸是一種有效的、可操作的新型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關鍵詞]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11X(2010)01-0112-04
2007年4月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在全國范圍內(nèi)啟動了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讓學生“走向操場、走進自然、走到陽光下”,同時要求各學校在今后全面深人持久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通過達標爭優(yōu)推動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定向運動是一項在校園、公園、野外等自然條件下開展的,具有內(nèi)容豐富、貼近生活、形式靈活、實用性強、趣味性強、途徑方法多樣且可操作等特點的體育運動項目,很符合陽光體育的要求,它作為一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進入體育課堂,為學校體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觀念、資金、安全以及對課程理解等方面的問題,束縛著定向運動在學校的推廣。表現(xiàn)為教學場地選擇單一、教學內(nèi)容安排簡單重復、教學形式上沒有突破,在課程的整體設計上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而缺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鍛煉相結合、學生業(yè)余訓練與教學競賽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鍛煉相結合的整體設計,從而影響了課程實施的效果。本文通過對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設計和教學實驗的分析與研究,旨在探討這種模式在提高身體素質、體育學習興趣和素質教育等方面的實效性,從而推動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拓展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實驗研究設計
1.實驗對象
以東南大學2006級本科生為實驗對象,在定向運動選項課班隨機抽取140名學生(其中女生45人)為實驗組,在不同公共體育選項課中隨機抽取籃球、乒乓球、健美操、健美、跆拳道選項課的學生145人(其中女生50人)為對照組。
2.測試指標與工具
采用身體測量法,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50米跑、立定跳遠、體前屈測試,作為學生身體素質指標。
采用張惠紅教授編制的《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量表》,以了解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該量表包括30道陳述句,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分為四個維度即厭惡體育學習的程度、喜愛體育課的程度、課外自主體育學習的程度、課外關注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進行分析。量表經(jīng)過信度和效度檢驗,能夠較好地反映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
3.實驗程序
在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身體素質測試,了解兩組學生身體素質的初始狀況,同時用《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兩組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初始水平。
實驗中,實驗組在學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課內(nèi)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定向運動課程的學習,對照組進行籃球、乒乓球、健美操、健美、跆拳道的常規(guī)學習。
實驗結束后,再次用《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量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進行體育學習興趣水平的測查,并進行身體素質測試。
對收集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運用SPSS f0r Wind0ws大型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
二、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教學的設計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根據(jù)《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所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體系,確立定向運動課程的基本目標和發(fā)展目標。
基本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定向運動課程學習,了解定向運動這一新型的體育項目的鍛煉價值和魅力;掌握定向運動的基本技能;能參加各種形式的定向比賽,體驗比賽全過程;提高對體育活動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能使自己在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發(fā)展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體育鍛煉欲望,體驗挑戰(zhàn)極限的樂趣,能參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野外活動和競賽,挖掘身體潛能,提高技能,具備自我指導和指導他人進行科學鍛煉的能力;全面發(fā)展體能,達到較高的身體機能水平;在挑戰(zhàn)更強的野外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體現(xiàn)良好的行為習慣。
2.教學內(nèi)容
根據(jù)課程目標和東南大學現(xiàn)有教學資源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課堂教學和課外自主學習兩個方面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課堂教學內(nèi)容以四個模塊來呈現(xiàn).即理論模塊、校園定向模塊、百米定向模塊、野外定向模塊,各模塊的具體內(nèi)容和學時分配見表1,課外自主學習主要通過參與學生定向社團活動、參加各類定向教學比賽、網(wǎng)絡課堂來實現(xiàn)。具體內(nèi)容和要求見表2:
3.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采用分班與合班相結合、校內(nèi)校外相結合的形式。社團活動采用網(wǎng)上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根據(jù)定向運動的項目特點,它需要在校園、公園、野外等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這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教學準備工作量大,學生活動范圍涉及面廣,為了便于組織管理,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需要同一時間上課的教師進行合作,學生以大教學班的形式上課。比如校園標準距離定向(3000米)需要將同一教學時間上課的班級合起來上課,野外定向需要將所有定向選修課的同學集中起來,在周六或周日上課。
網(wǎng)絡課堂為學生定向社團開展活動提供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社團會員不僅可以在課外參加各種定向比賽,鍛煉體能,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課堂欣賞高水平的定向比賽.拓展定向運動的專業(yè)知識.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教師進行互動。
4.考核方法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評價注重于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評定,一般考核內(nèi)容包括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理論、課堂表現(xiàn),實施課內(nèi)外一體化教學后,將學生課外體育參與的部分也納入考核評價的內(nèi)容中,并制定明確的評分標準(圖1)。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通過對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分析,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均有一定的提高
(1)實驗后實驗組男女生部分測試指標均有顯著性提高
實驗后實驗組男生在身體素質測得成績得分前后比較有非常顯著的提高(見表3)。除1 000米(t=1.831,p=0.074)提高幅度未達到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各項指標均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3)。實驗組女生在身體素質測得成績得分前后比較有明顯提高,各項指標均達到顯著性差異(見表4)。
(2)實驗后對照組男女生部分項目測試指標有明顯提高,但提高幅度遠遠低于實驗組
實驗后對照組男生身體素質指標測得前后比較有明顯變化。對照組男生各個指標均有明顯提高,并達到顯著性和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5)。實驗后對照組女生在立定跳遠和體前屈兩項素質有顯著性提高,并達到顯著性和非常顯著性差異。而800米跑(t=0.952,p=0.346)和50米跑(t=0.528,p=0.600)兩項素質指標提高程度沒有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的顯著性差異(見表6)。
把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生實驗前后自身測得身體素質指標相減,所得到實驗后的提高幅度數(shù)據(jù)再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男生在1000米(t=3.092,p=0.003)和立定跳遠(t=-3.410,p=0.001)兩項指標上提高幅度遠遠大于對照組,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7)。
同樣,實驗后實驗組女生在身體素質成績各項指標上均高于對照組女被試;尤其在50米(t=3.840,p=0.000)、立定跳遠(t=-5.774,p=0.000)和體前屈(t=2.112,p=0.038)三項指標上提高幅度大大高于對照組,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和顯著性差異(見表8)。
2.通過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指標分析,實驗后實驗組學生體育參與的積極性有明顯提高
測試結果表明,定向運動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喜愛體育課的程度、課外關注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和課外自主體育學習的程度,并能有效降低厭惡體育學習的程度(見表9)。
四、討論與分析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有明顯作用,分析其影響因素,具有以下特點。
1.運動項目的新穎性提高了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興趣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是非智力結構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構成要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效果。長期以來,學校體育課程過分注重競技運動的項目,忽視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教學內(nèi)容;過分強調系統(tǒng)地傳授競技化的運動技能,忽視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結果影響了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定向運動是在自然條件下開展的,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與多數(shù)競技運動項目相比具有強烈的趣味性和新穎性,它能滿足大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向往和求知欲望,這是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發(fā)生發(fā)展、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2.多元化的學習形式拓展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空間
傳統(tǒng)體育課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學生難以獲得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體育指導。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卻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豐富的模塊化的教學內(nèi)容,互動式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靈活的學生定向社團的競賽活動為學生拓展了廣泛的學習形式和空間,為學生體育參與活動提供了保證。
以知識模塊、校園定向模塊、百米定向模塊、公園野外定向模塊、定向拓展模塊等模塊化的課堂教學,使定向課程更具靈活性、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定向社團活動作為定向運動課堂教學的延伸,在課外組織各種內(nèi)容充實、形式多樣、積極健康的定向活動,使學生在課外能夠得到有組織、有計劃的指導;網(wǎng)絡平臺的設立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使交互式學習成為可能。這種交互式的教學對加強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將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網(wǎng)絡課堂上展現(xiàn)的各種多媒體內(nèi)容將會增強學生感官的效應,可以將以往形式單一、直線展開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變得直觀、形象,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定向運動項目的特性有效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逐年下降的現(xiàn)狀,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通過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大學生們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在身體素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項目特點和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不同,其教學效果將產(chǎn)生很大的差異。從實驗研究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定向運動在發(fā)展學生耐力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在組織形式上將耐力跑教學簡單重復的練習形式,轉變?yōu)樽匀恍?、變化性較高的趣味性奔跑的練習,讓學生在不斷變化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不斷接受新的刺激,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促進運動機能特別是有氧耐力的大幅度提高。
五、結論與建議
定向運動課內(nèi)外一體化的教學能有效地將課堂學習向課外延伸,提高體育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學習內(nèi)容和組織形式,能滿足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熟悉的校園是我們教學中最大的安全保障,同時也是最大的興趣障礙,陌生的野外環(huán)境最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卻有最大的安全隱患,這對矛盾如何解決,這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對定向運動有全方位的掌控,才能做到“簡單地形上的精彩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