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由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占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國的服飾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禮儀,講求中庸之道,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服裝的深厚文化底蘊。當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時,中國傳統(tǒng)的服裝與西方服裝的體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裝界更加注目于東方古老的文化精粹。在現代的設計中設計師們充分的將中國傳統(tǒng)服裝中的式樣、局部、面料、圖案和各種小的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偉大民族精髓在時裝舞臺上刮起了長久的中國風。
傳統(tǒng)文化及外來文化的借鑒
1.我國傳統(tǒng)圖案蘊含的意義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像人物、植物、動物、圖騰、幾何、符號等圖案,以及一些流傳廣泛的典故成語,形成了中華民族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被稱為龍的國度。“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一種神圣、吉祥、吉慶之物,是英勇、尊貴、威武的象征。因而,在傳統(tǒng)的紋樣設計中,常把龍與其他題材貫穿在一起,表達一種吉祥的意境。如“龍鳳祥云”圖,把龍、鳳和祥云連在一起,在古時象征著高貴、吉祥,現在則象征幸福和喜慶;“鯉魚跳龍門”紋飾常以躍動的鯉魚、龍門、水紋等組成,比喻時轉運來。古時,常作為平民通過科舉而金榜題名的寫照;“百事如意紋”紋飾以百合花、柿子及靈芝組成?!鞍俸稀焙汀鞍偈隆钡陌僮只ネǎ笆痢焙汀笆隆敝C音,靈芝形態(tài)與如意形態(tài)接近。象征著一切事情稱心滿意;“喜慶三多紋”指多福、多壽、多子。紋飾一般以喜鵲、佛手、蟠桃和石榴組成;“佛”與“?!敝C音,蟠桃意合長壽;石榴,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寓意為多子。“三多”的形象組合以佛手、桃子和石榴作纏枝連綴,表現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祝愿;“福壽雙全紋”古人用蝙蝠、壽桃和雙錢有機組合,構成“福壽雙全”圖案。其中取“蝠”與“福”諧音,“桃”寓壽意,“雙錢”成“雙全”之意,意在祝愿幸福與長壽。
以上幾種紋飾均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具有代表性,反映出一種厚實的文化底蘊。它們因物喻意,物吉圖祥,將情景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形成了獨特濃郁的民族色彩和個性。
由于圖案的吉祥含義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因而被應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染織、服裝、首飾等工藝美術用品和喜慶場合應用更為廣泛。
2.外來文化的借鑒
任何國家文化的發(fā)展都是在不斷的交流融合中形成的。如中國的唐朝文化中就融進了許多西域的文化,日本文化中又與唐朝文化密不可分,古希臘文化又受到了古埃及文化的滋潤……例如:像我們大家所熟悉的日本傳統(tǒng)服飾一和服不管是在款式、面料上都借鑒了許多中國唐朝的服飾文化,還有在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服飾中也有很多國外文化元素的融入。因此,中國的設計要想進入國外市場,就必須要了解各國的服飾圖案的文化特色,與各國設計界更好地交流和溝通,使用國際通用的設計語言,表達現代的設計理念。
服裝設計師們從世界各地服飾藝術中吸取靈感,將傳統(tǒng)的、現代的、民族的文化進行整合,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設計流派。如著名時裝品牌迪奧和紀梵希的掌門人加里亞諾和麥克奎恩,他們都善于將世界各地的民族圖案、古典裝飾紋樣,大膽地用在服裝上,結合經典與荒誕,高貴與街頭,通過各種面料以純熟的現代技巧整合起來,演繹出另類的優(yōu)雅與華麗,給高級時裝注入了新的血液,讓高級時裝脫胎換骨,令整個時裝界為之震撼。
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如今,在中國市場上流行的服裝已擺脫了傳統(tǒng)中裝的刻板印象,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又有所改良,注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摻雜了許多現代的味道。首先在服裝款式上,只是在領口、鈕扣、門襟、下擺等細節(jié)處保留了民族風格。,比如,在褲邊裙邊繡上幾朵花,在邊緣處滾上邊兒,還有吉祥圖案、團花、漢字、流蘇、盤扣等,團花、漢字等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當這些元素被放置在過年唐裝上,就非常受人們歡迎。這是經典唐裝能否吸引消費者重要的元素之一。還有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的盤扣,被各國的設計師運用在不同的服裝中,如長袖盤扣、短袖盤扣、對襟盤扣、斜襟盤扣……不管是在禮服還是在正裝中,隨處可見盤扣的大膽運用,就連后開衩的直筒連衣裙也綴上了幾顆盤扣,恰似一只只欲飛未飛的“蜻蜒”。
傳統(tǒng)文化同樣也推動了現代服飾的發(fā)展,因為蘊含的吉祥意味圖案同樣適用于現代設計,也適用于傳達現代人的設計意念。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發(fā)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佳篇。包括近些年服裝業(yè)“中國風”的回歸也反映了這種趨勢,就連肯德基老爺爺也戴上了喜氣洋洋的瓜皮帽,穿上了唐裝向我們表示祝福。包括有些國外時裝界大師的服裝上都運用了些許的中國的傳統(tǒng)紋樣,以此傳達著中西方服飾文化的交流。
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兩小時的表演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喜愛中國。
例如:2008奧運健兒隊服的標志設計,并未直接借用傳統(tǒng)造型,而是運用了中國藝術特有的“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還有奧運禮儀小姐的頒獎禮服中,無論從款式和圖案設計中均巧妙的運用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元素,吸引了世界的眼球。這些標志不僅體現了中國特有的風采,同時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同。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描述,讓我們清楚的看到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現代設計中要想得以延伸發(fā)展,必須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礎上應該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用傳統(tǒng)文化精粹,以現代化國際化語言來表達,根深蒂固于人們心中,希望它在未來服飾發(fā)展前景中,不僅在中國源遠流長而且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