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間
每當(dāng)回家,我便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那感覺牢牢地貼在心口。家里的門是一種呵護。記得幼時,媽媽就經(jīng)常嘮叨,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時難。當(dāng)時,對這話總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顧?,F(xiàn)在想來,真是年少不識愁滋味。沒有想到的是,這種踏實感,堅守了幾十年的精神依偎,卻在偶然之間,被一縷細風(fēng)輕輕顛覆。
風(fēng)從窗口吹進,禮貌而輕柔。風(fēng)是無意的,不應(yīng)該對我有敵意,也不會給我?guī)硎裁赐纯?,只是一種習(xí)慣。想家里既擁有陽光,擁有通風(fēng)透爽,又拒絕霜露和飛蛾。有時就忘了。比如今晚。敞開的窗像一個黑洞,漏出去的燈光很少,以致沒跑多遠,就被黑夜吞噬在路途,幾乎看不出搏斗和掙扎的痕跡。風(fēng)一吹,我就掉過頭,順著那一習(xí)涼,把目光聚焦窗口。不僅發(fā)現(xiàn)了窗外的一切,還看到了一種懸空。樹枝輕輕地向我招手,晃動的只是它纖細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經(jīng)懸空在這個城市中。一幢樓房,撐起雙臂,輕輕地把我高高舉起。然后懸空放置,身不由己。兩腳之下,華麗的實木地板,還有地板上的茶幾、沙發(fā)、電視、浴房、席夢思,都與我一樣懸空著。我的心空蕩蕩的,仿佛一艘無法泊岸的船,飄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藍,離我太遠,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飄忽不定的水。隨時都有可能傾覆,跌入萬丈深淵,我感到迷茫和恐慌。在這個城市生存了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懸空的,面對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獨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曾經(jīng)久久盯住鳥的巢穴發(fā)呆。我家住龍泉山脈之頭,房子被許多樹和竹簇擁著,空中的鳥兒成了我們的友好鄰居。我曾看見鳥兒構(gòu)筑鳥巢的情景。那是一對美麗的畫眉,也許正是新婚燕爾,總是在林間追逐、嬉戲,好像有無盡的快樂需要它們?nèi)ゾ喗Y(jié)。突然間,雄鳥不見了,雌鳥似乎早就心中有數(shù),并不驚異和尋求。它守侯在一枝竹權(quán)間,安靜、深情,像一位盼君歸來的新娘。不一會兒,雄鳥回來了,嘴里銜著一截柔軟的草葉。雌鳥柔情地接過草葉,安放在竹權(quán)間,用嘴和足理了又理。我這才明白它們是在修房子,心里竟有幾分感動。幾天之后,當(dāng)我再次到竹林時,一個毛茸茸的鳥巢,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地掛在竹權(quán)間。又過了一段時間,我來到竹林,只見幾只幼小的鳥兒從鳥巢里探出身體,張開口,接食大鳥銜回來的蟲子。眼前的情景讓我感動萬分?,F(xiàn)在,我們修了房,進了城,走過的腳印漸漸被風(fēng)塵淹沒。猛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越走越遠。
到達古羅馬斗獸場,是在秋日的午后。天空清麗,沒有歐洲大陸常見的艷陽高照,也不是川西平原曠日持久的陰沉憂郁,而是一種陰涼的晴。這古羅馬的天,以一種特殊的陰柔之美迎接著我。曾以為斗獸場如競技場一般,是一片平坦而開闊的場地。而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卻只是一片殘垣斷壁。規(guī)范有序的圓拱形外窗,左右合圍,圍成一個龐大的橢圓,上下重疊,一層一層,直上云霄。離橢圓壁很近,貼著殘壁往上看,一種滄桑便與淡云連在了一起。到了頂部,圓壁往外翻卷,卷出一溜淺淺的檐。許多陰陽交錯的圖案,精湛而優(yōu)美,鑲嵌在高高的檐上。據(jù)說,觀看斗獸時,座位從下至上,便是地位的遞增。
現(xiàn)在看見的最高處,是斗獸場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事實上,完整保留的不足橢圓的一半。坍塌是依次遞進的,像一只碩大的圓筒,被人用了一把鋒利的大刀,斜斜地使勁一劈,留下一個橢圓的斜口。
有位朋友來我家,打來電話,問我住在幾層。我住的并不是最高層,至少還有兩層在我之上。更為重要的是,透過窗口,就在這幢樓房的四周,還有許多樓層層疊疊。樓外有樓,天外有天。我弄不清楚在這個城市里,究竟哪幢樓最高,我自己處于一個什么位置。因此,即便是白天,天氣晴朗,空間很大,我的視野也非常有限。
穿越挪威的森林
瑞典中部,這個小城的靜美,可以讓許多人心醉,卻挽留不住我們匆匆的腳步。因為,前面是挪威,有奧斯陸,有金沙維克,有原始的村莊牧場,還有高山靜泊和哈棠格峽灣。如果這些都不重要,都是一些帶著雷同色彩的旅行目的地,那么,你可以舍棄目的。但你卻不會舍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穿越,也許是你一生都不可忽視和不可多得的體驗。那穿越的對象,不是庸俗的城市,也不是危險的大漠和海灣,而是森林,童話般挪威的森林。
出了挪威首都奧斯陸,車便一頭扎進一片綠水相依的森林里。那水悠長而墨綠,時隱時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十多萬個小島,飛落于挪威的海灣,進行了夢幻般的山水分割。然而,再浩瀚的水,也分割不盡世間的堅定。在千島萬水身旁,還是綿延了一帶逶迤的山脈,托負著同樣浩瀚的楊樹、樺林、楓樹和柳杉,托負著挪威的森林。時值深秋,挪威卻不把季節(jié)寫在天上,而是寫在山林。我總是愛把川西的秋,與眼前的挪威對照。這里的天空透明而澄亮,沒有川西常見的陰郁,只有暖。暖融融的太陽掛得很高,陽光卻灑得很長,無遮無攔,輕易就落到了地上。這樣的陽光雖不灼熱,光線卻與川西的夏日十分相像。無須下車,也不需要走進陽光,甚至用不著伸出手指,去做一個輕輕的觸摸,只需面朝車窗外,瞟上一眼,那種爽爽亮亮的耀眼,就會走近你的跟前,把一種暖融融的感覺傳導(dǎo)到你的全身。清涼在地上,要走到海邊才能感受得到。清涼是干凈利落的,涼在表面,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挪威的秋,都寫在森林的臉上。仿佛季節(jié)和樹木,都在這里會合,然后各顯其能。這個季節(jié),挪威的森林是被染過的。不是現(xiàn)代化的印染,而是童年母親的蠟染,扯一些帶顏色的植物,熬制成染料,然后把潔白的棉布放進去。撈起的色彩,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介乎有意與無意,有序與無序之間。就像眼前,簇簇金黃,深淺不一,落點于一片墨綠,然后又浸潤開去。山間著上了迷彩,像村上春樹筆下那些青春年少的心。
我們正穿過挪威的森林,翻越高原鏡湖,在哈塘谷峽灣穿行。車在零碎的海岸行走,山、森林和天,都高高在上。往上看,幽藍的天,掛在樹上,調(diào)一個角度,又是湖網(wǎng)密布,每一張網(wǎng),網(wǎng)著的都是一個個夢境。森林與草坪相連,無論是綠還是紅,都是一種深秋的厚重。偶有一些星星點點的農(nóng)舍,白壁紅頂,點綴在林與草之間,一下就讓人想起了鄰近的安徒生。過了下午四點,天突然陰了,一塊一塊的烏云,堆砌得又高又遠,仿佛想走近我們,但又對美麗的大地心存敬畏。陽光被云塊砸碎,一束束跌下。跌向山峰,跌向峽灣。山峰便有了倒影,倒影與正影吻合,構(gòu)成一只紛飛的蝴蝶,飛在柔長的峽灣間。色彩構(gòu)成的對照,就這樣強烈地沖擊著我的視覺神經(jīng)。
挪威是一個充滿對照的國度。山川河流的秀麗柔軟與峭壁險峰的荒蠻暴戾,頑石的不毛之地與肥沃平原的茂盛,子夜的陽光與極地漫長黑暗,都同在一脈山水間,讓挪威不僅擁有森林的繁茂,還擁有對照的落差與高貴。當(dāng)然,最鮮明的對照還在人文。曾幾何時,歐洲大陸最古老的文化之邦與最時尚的工業(yè)文明,都在這里落腳,而且站穩(wěn)腳跟,一往無前。也許是最早的一些海藻,從大洋里爬到了陸上,從植物演變成了動物,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古老的歐洲就這樣走到我的面前。當(dāng)然,過程是漫長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前世今生。最早的記憶,是在銅器時代。挪威人憑借從英倫半島帶來的文明,包括石器、銅器和戟弩,騎馬的士兵,以及由馬拉著的四輪車在森林里游走。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代,不是冷藏,而是發(fā)酵。到了五百年前,挪威人才造出了自己的鐵器。鐵器對銅器和帕臺龍神廟的取代,不僅是一種金屬對另一種金屬的替換,更是一種文明的嬗變。直到新種族的到來,帶來了大口漏斗,戰(zhàn)斧和船舶,還有奇異的維京式葬禮。
我從哈棠格峽灣的一幅壁畫上,看見了這樣的壯闊場面。葬禮很煩瑣,仙逝的是一個首領(lǐng)。族中的長者正襟危坐,坐在祭壇的中央,面前擺放著三束羽毛,代表首領(lǐng)留下的財富。一分為三份,一份留給家人,,一份用來支付喪葬費,另一份給大家喝酒。作為葬禮的船,用被褥和墊子裝飾,象征著死者永遠的溫暖與踏實。船裝飾完畢,輕輕離岸,將死者抬出。長達十天的存放,人們把酒、面包、羊肉、香料、水果,還有首領(lǐng)生前的弓箭長矛,放在他的周圍。首領(lǐng)的親戚赤身走上甲板,點燃早已放置好的柴火,開始大笑和歌唱。歡樂與悲傷,都在甲板上會合,形成鮮明對照。
陽光依然祥和,海風(fēng)仍在輕拂,森林還在延續(xù),我也仍在行走,穿行于挪威的森林,但我的內(nèi)心已然穿越。
夢里仙霞不是客
有些事物是適宜用夢去揣度和消受的。比如仙霞古道。
一個并不陌生的名字,已記不清伴隨了自己多少年。也許,這正印證了夢境的存在方式,它深藏于我記憶深處。曾經(jīng)猜想它的名字:仙,神仙的仙;霞,云霞的霞,都是我的敬畏與至愛。于是,把一種神圣與神秘召來,讓自己枯燥而單調(diào)的平淡日子有了輕波微瀾。雖然是人工的,就像都市里的假樹假花,但有波瀾總比平淡好。盼望圓夢,一盼就是幾十年。多情未笑我,依然早生華發(fā),都是企盼抽出的絲線。結(jié)果,仙沒有盼來,云霞卻來了,常常在朗朗晴日,裝飾著天幕的色彩。就在我不經(jīng)意間抬頭仰望的一瞬,一些棉白或金黃,懸浮于蒼穹的高處,靜止與飄逸,都會令人神往。我在心里想,雖仙影難覓,云霞卻擁有了這夢的體溫,也非盡然的虛空,還是可以觸摸的。
有位叫大胡子的朋友,發(fā)來一個真誠的邀請,希望能為仙霞古道寫點文字。沒有想到,一個封存的資料竟這樣被激活,忘了時空之隔,突然有了一種閱讀仙霞的沖動。也許是沒有脫俗,我以神游與夢境的方式,步了先人的后塵。只是,我不敢確認在我的舉手投足里,究竟是更像唐時日本空海法師和第十二回遣唐使賀能一行的樣子,還是踏入了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走過的小路。我甚至相信,至今印度某個山丘的茶樹,某位紳士優(yōu)雅的香茗里,還浸潤著馬戛爾尼從仙霞古道帶回的血脈。無論目的如何,從人類進步的長河看,古人們來到這里,沿著仙霞古道,都承續(xù)了一種血脈,傳播了一種文明。
’
當(dāng)然,無論是誰,只要到仙霞,就回避不了清湖鎮(zhèn)。清湖鎮(zhèn)的名字,不僅僅與仙霞古道聯(lián)系在一起,還是一個序言,對這一方山水的任何閱讀,這里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開始。三千六百年前,清湖依在,碼頭依在,鼎沸的人聲熱鬧依然,只是物是人非。舊日里的商賈,在這里作個小憩,徒步走過漫長的仙霞古道,喝碗酒沖杯茶,睡個懶覺,與東家小媳婦開開玩笑,然后就賺錢去了,踏上了神秘的仙霞古道。今天的熱鬧就不一樣了,無論玉茂,還是玉盤,往返都是公路,車裝船載的,也不是簡單的茶葉水果,而是鐵礦、磁鐵礦、鋯英礦、稀土礦、釩鈦礦、花崗巖等,還有陸川豬的豬苗、竹木、水果、建材等。即便專程來旅游的,吟詠一下古詩人的佳句,但心情也是大不相同的了。
不要以為操著不同方言,就是外地的游客,或是在夢里。夢里不知身是客,不一定與語言有關(guān)。因為他們都是當(dāng)?shù)鼐用?。?jù)說,在廿八都,現(xiàn)有的千戶居民中,就有一百四十二個姓氏,使用的方言就達九種。我不知道廿八都的得名是否與這里語言有關(guān),但可以推斷每一種方言的落腳都與仙霞古道有關(guān)。沿著每一種不同的發(fā)音,都可以追溯一段復(fù)雜的歷史。煙塵散盡,這千年古道留了下來。當(dāng)一種目的被歲月風(fēng)干,以標(biāo)本的方式留下來的時候,人們從歷史的角度去解讀,它原本的意義往往已被消解??隙ㄊ怯幸环N魔力盤旋在這里,來到此處,就不走了,落地生根,把尋找了一生的夢都托付給這里。于是,這里不僅有了各種各樣的方言,還有了各式的建筑都在這里落腳,形成一種新的土壤,它包容萬端,同時又被世界包容。正是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仙霞的魅力與包容。夜已深,窗外一片漆黑。而我卻沒有感到黑暗陰郁,而是發(fā)現(xiàn)了夜的包容。它讓世界的一切原色,都包容在同一種深邃的底色里,它讓每一個人感到,夢里仙霞不是客。我們希望在一種魅力、平靜與包容中,讓靈魂小憩。
想起一首詩,為仙霞獨有——這種不老的生息與博大的包容。
太陽走了
沒有告剮就匆匆離去
月在小憩
宇宙被晚風(fēng)清場
留下一個潔凈的世界
不是虛無
仙霞古道太悠長
有太多承栽
需要慢慢裝卸
時間未老
只是今夜的溫馨
長了胡子
對岸
我知道門前的這條河,也知道河的對岸還隱藏著另外一條。它的陌生與神秘,像一位風(fēng)情萬種的溫情少婦,會勾起你的好奇,從內(nèi)心深處誘發(fā)一種隱隱的沖動渴望。
門前的河是我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性格、喜怒哀樂和姓名。人的姓名是自己的父母親取的,我不知道父母親給我取名字的情況,但我親歷了他們給妹妹取名的過程,嚴(yán)肅莊重得像是一個神圣的典禮。妹妹一出生,父親就趕緊認真記下她出生的準(zhǔn)確時辰。第三天,找來一本泛黃的《康熙字典》和《萬年歷》精推細算左思右忖,篩出幾個備選的字和詞小心翼翼記在一張小紙條上。此后幾天,父親干活都在思考,直到第七天,妹妹的姓名才最后敲定,其標(biāo)志是當(dāng)著前來參加“紅誕酒”的親戚朋友鄰里鄉(xiāng)親,鄭重地用毛筆將妹妹的名字填寫在家譜生庚簿上。從此我才知道,一個小小的名字,飽含了長輩的多少苦心和期待。
門前這條河的名字——思蒙河。一個多么美麗的名字啊!難道也是它的父母親取的名字嗎?我曾纏著父親討教,他也弄不清,只知道上輩的上輩時就有這條河,就叫這名字。我不甘心,找來幾大本字典辭海文庫之類工具書認真查閱,希望從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和答案。雖然至今未能如愿,但我好像隱隱地悟出了點什么。思,不是代表思想思考思索嗎?蒙,則有遮蔽、隱藏、未知之意。造物主安排這么一條美麗的河流橫亙在我家門前,把大地劃分出界線,分離出此岸和彼岸兩片天地,不就是要讓我們一代又一代不息地對大千世界中許多遮蔽、隱藏、未知的東西去思去想去探尋嗎?于是,越過河流的分離阻隔,到達對岸了解對岸成了我長久的向往。
我家正好不偏不倚地坐落在成都平原與盤周淺丘的交界線上,雖然相隔僅僅一條線,卻是兩個不同的地理地貌。家背靠的是淺丘,進入淺丘就像進入自家地壩一樣的方便,常到后山放牛、割草,釋放童真樂趣,對淺丘的逶迤起伏青山綠樹我都非常熟悉。到對岸就不一樣了,有河相隔,對岸的一切都隱藏著陌生和神秘。一望無際的平疇,就是站到屋旁最高的白虎巖頂也看不到邊,像是一張平鋪的碩大無比的風(fēng)景畫,磅礴大氣。不像后山的淺丘,一抬頭就擋著了視線。我曾為對岸的林盤和林盤里的炊煙感到陶醉。特別是稻谷飄香的金秋季節(jié),廣袤的平疇像“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大漠戈壁,而那林盤宛若戈壁中的方方綠洲,召喚著生命之美。傍晚時分,夕照還沒有沉入后山淺丘,林盤中的炊煙便已裊裊升起,像嫦娥弈月拖著的長裙。每當(dāng)這時,對岸就成了我心中一塊悠悠的癢處。
后來,對岸的城市成了我的期盼。家離縣城有五公里,就是站在白虎巖頂,也要晴好天氣才能隱約看見城里的一些樓房。當(dāng)我在白虎巖放牛第一次看見縣城的影子時,就無法抑制心中的激動。回家問父親,才知道那里有很多樓房和街道,有我從未見過的電影院、商場、學(xué)校,很多陌生和神秘。從此,對岸又引發(fā)了我新的企盼和向往,我把能早日到達對岸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biāo)。如今,我到城里工作和生活,是那時連做夢也不敢想的奢望,是對岸世界隱藏的高不可及的無限風(fēng)光。
再后來,路一步步往前走,對岸的陌生和神秘都變得熟悉,但心卻始終未能真正找到到達對岸的感覺和釋然,只是留下了一串串渴望到達對岸的美麗珍藏。更重要的是我發(fā)現(xiàn),人只要沒有停歇仍在往前行走,不管你涉過了多少河流到達了多少對岸,都有新的河流和新的對岸在等待著你。
現(xiàn)在,我獨坐書房電腦前,窗外一輪秋月高懸星空,有一條寬寬長長的銀黃色的亮帶。那是銀河系,與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對應(yīng)而存在的另外一個浩渺星系。誰能說得清楚,銀河的對岸,還有多少陌生和神秘呢。
對岸,給我們創(chuàng)造一種阻隔與到達間的誘惑,欲罷不能。而它卻永遠令我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