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以培養(yǎng)人、塑造人、創(chuàng)造人,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尊重生命存在的價值為目的的,教育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是修正他們的言行。然而,有些教師對學生犯錯誤采取的手段就是懲罰:遲到了站在教室門外罰站;上課看課外書的收繳,或當場撕毀;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站到教室外罰抄多遍;不做值日、亂扔紙屑的停課做值日;課上與教師發(fā)生沖突,則趕出教室,甚至拳腳相加等等。這樣懲罰的結果怎樣呢?有些可能會收到一時的效果,但是不可能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過錯,懂得是非。有些懲罰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被懲罰者只記住了懲罰的過程、所受的羞辱,至于為什么被懲罰,根本沒有心情去弄懂和想明白,因為是懲罰這種方法取代了教育的真實目的。懲罰能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嗎?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魯迅童年受到懲罰后在他心中烙下的傷疤,以及小說《呼嘯山莊》中的那個教會學校的懲罰在主人公心靈上所留下的仇恨。
“學校就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如果教師能以成人的胸懷去包容學生,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如果教師學會用“另類”眼光看待學生,多一份欣賞,少一份指責;如果我們的教育多一些人文情懷,教師的內心世界充滿著職業(yè)幸福感,把豐富的情感轉化為教育資源,那么,我們可能會做得更好。記得我上初中一年級時,有一次因為看不清黑板上的數字是什么,便向同桌詢問,結果遭到那位身材高大的女數學老師的責罵,她不容我解釋,便暴躁地奪過我的數學書拼命地撕,撕得不成樣之后扔向我。接下來是班主任老師的嚴厲呵斥、停課處罰。結果,我不再喜歡數學了,我的數學成績永遠不好了。直到我也成了教師,我還心有余悸地感到教師懲罰學生,就是學生在人生的黑夜里遇到了魔鬼……
教育學家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通過反思錯誤行為發(fā)現行為的結果、目的與價值,之后從內心追悔并采取措施補救,自覺地進行道德意識的轉化和行為的控制。而教師懲罰學生的過失,則不能實現自我教育的真正目的。它只能是教師不健康心理的表現,缺乏理性和耐心,缺少細致的關注,缺失教育方法與教育行為的修養(yǎng),是無法成為教育家的“匠人”所為。懲罰教育是原始的、扼殺心靈與人性的教育,只能體現教師教育行為的愚昧和無能。教育藝術與教育行為的作用,更多地需要我們修煉耐心與愛心,那樣才能達到修正學生過錯的目的。愛默生曾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苯逃紫纫鹬厣⒆鹬貙W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心靈不受到傷害,然后才談得上授業(yè)解惑、助人成長。(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城市建設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