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張敬義先生執(zhí)教的《明天,我們畢業(yè)》一課,張老師針對教材特點,圍繞一個“情”字展開教學,和學生一起盡情地感受、動情地朗讀、深情地回味,帶給我們美好的享受。
【片段一】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師:《明天,我們畢業(yè)》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即將畢業(yè)之際,回憶六年的小學生活,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描述著記憶中的小學生活,情感真摯,語言樸實而優(yōu)美。每次讀這篇課文,總能勾起我深深的回憶。因為,我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師范學校,經(jīng)歷了三次畢業(yè),每一次畢業(yè)的情景都是不一樣的,但每次的心情卻是何等的相似!同學們也面臨著小學畢業(yè),我想,這篇課文也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隨時圈畫印象深刻的語句。
【賞析】在這一片段中,教師現(xiàn)身說法,用動情的語言描述自己三次畢業(yè)的感受,拉近學生與教師、師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喚起學生讀書的愿望,為教學的順利展開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片段二】咬文嚼字悟真情
師:六年的學習生活到底給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憶呢?(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這一段有一句話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受。
生:這句話是“6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師:什么是五彩斑斕?
生:五彩斑斕就是五彩繽紛。
生:就是多姿多彩的意思。
師:我們知道,五彩斑斕一般是形容花花草草的,而在作者眼里,六年的學習生活也是有顏色的,是五彩斑斕的,多會想象?。∧敲?,六年的學習生活充滿了那些色彩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用你智慧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文字中蘊涵的色彩,隨時作批注。(生默讀,批注)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我從“每天清晨……歡聲笑語”感受到,金色的校園灑滿陽光,學習生活是金色的。
師:是啊,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也好像染上了一層金色。
生:讀了“那整齊的動作……軍人的氣概哩”,我仿佛看到同學們穿著綠軍裝在操場上軍訓,學習生活是綠色的。
生:讀了“在課堂上……汩汩流來的甘泉”,我覺得學習生活是青翠的。
師: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你體會得很形象。
生:我從描寫同學們練字的語句中感受到大家學習的專注,學習生活是紅色的。
師:大家再讀讀寫同學們參加興趣小組活動的句子,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覺得課外活動的天地是無限廣闊的,就像蔚藍的海洋,像湛藍的天空,學習活動是藍色的。
生:我覺得一種活動就是一種顏色,課外活動是五顏六色的。
師:學習生活是金色的,象征著溫馨;學習生活是綠色的,象征著蓬勃生機;學習生活是紅色的,象征著熱烈;學習生活是藍色的,象征著廣闊;學習生活是五顏六色的,象征著奔放……六年的學習生活——
生:(齊)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師:此時此刻,一切其他的語言都是多余的,唯有聲情并茂的朗讀才能表達我們對六年學習生活的眷戀之情?。ㄉ鷦忧槔首x)
【賞析】在上述片段中,教師讓學生圍繞“五彩斑斕”去讀課文,用“智慧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文字中蘊涵的色彩”,同時,詩意的語言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向詩情懷,把思維引向深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平面的、無聲的、灰色的文字化為立體的、有聲的、五顏六色的畫面,不難看出,他們的讀書感悟也是 “五彩斑斕”的。而教師適時的梳理同樣令人稱道:學習生活是金色的,象征著溫馨;……最后拉到對“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的回味中來。這樣讀中有悟,悟中有讀,呈現(xiàn)一幅動態(tài)生成、豐盈多姿、五彩斑斕的教學畫卷。
【片段三】一唱三嘆訴衷情
師:難忘六年的學習生活,更難忘引領(lǐng)我們走進知識殿堂的老師。請同學們讀課文4~5自然段,感受一下老師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
生:在作者心目中,老師是天使,是大樹,是海洋。
師:天使是什么樣子的?
生:天使是美麗的。
生:天使是可愛的。
生:天使是天真的。
生:天使是有愛心的。
生:清潔工人是馬路天使,醫(yī)生是白衣天使,老師是校園天使。
師:說得好!老師是天使,富有愛心;老師是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老師是海洋,知識淵博、胸懷廣闊。在作者心中,老師的形象為什么會這么美好呢,我們邊讀書,邊體會。
生:敬愛的老師,回顧六年的歷程,我們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您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您的幫助和教誨。
師:(輕柔地)所以在我們心目中——
生(齊):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生:是您,在課堂上一絲不茍地向我們傳授各種知識;是您,和我們一起參加“雛鷹假日小隊”活動;是您,為了指導我們科技小組搞小發(fā)明,利用星期天跑圖書館,查閱資料……
師:所以在我們心目中——
生(齊):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生:日夜操勞,您的額頭上爬滿了皺紋;粉筆的灰塵,把您的青絲染成了白發(fā)。然而,無論什么都改變不了您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癡情;無論什么都動搖不了您那顆永遠年輕而富于創(chuàng)造的心。
師:(深情地)所以在我們心目中——
生(齊):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生:老師啊老師,您以自己的言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師:(激昂地)所以在我們心目中——
生:(齊)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師:此時此刻,作者對老師的感情已經(jīng)無法抑制,所以把最珍貴的禮物獻給老師。這禮物是什么呢?請朗讀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讀課文)
生:作者要獻給老師一支歌。
生:作者要獻給老師一首詩。
生:作者獻給老師的是一顆心。
師:你覺得作者會獻給老師一支什么歌?
生:她會給老師唱《我愛米蘭》。
師:這支歌的確很美,我喜歡唱,也喜歡聽。我們一起來唱。(師生齊聲深情地唱)
師:作者會把什么樣的詩句獻給老師?
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生:鶴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育新花。
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生: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
師:(深鞠一躬)謝謝大家對教師的贊美與尊敬!我建議,大家把第五自然段和剛才的贊美之詞背誦下來,作為感情的存折,隨時獻給你尊敬與喜愛的人。
(生讀、背)
【賞析】老師在作者心目中“是天使,是大樹,是海洋”,這種體驗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托的,這個依托就是文中敘述的那一幕幕教師關(guān)愛學生的場景。在這一片段中,教師不是讓學生空喊口號,而是緊緊扣住“在我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用引讀法組織教學,一唱三嘆,層層推進,將教學推向了高潮。在此片段中為老師獻禮的情節(jié)既是學生表達對老師的尊重與愛戴之情,升華情感,又是調(diào)動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巧妙地讓學生把文中的語言背誦下來,“作為感情的存折”,以“隨時獻給你最尊敬與喜愛的人”,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實現(xiàn)了和諧統(tǒng)一,令人回味無窮。
【片段四】滿懷依戀訴離情
師: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回想可親可敬的老師,作者思緒萬千,心潮澎湃。當她漫步校園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生:讀了“親愛的同學們,在這離別的時刻……澆一次水吧!”我感受到作者對校園的一草一木的眷戀之情。
生:“等到這些小樹長成參天大樹……道一聲:‘老師,我們沒有辜負您的希望!’”讀了這句話,我覺得作者把自己比做了校園里的小樹,決心和小樹一起成長,對未來充滿了自信。
生:還可以把這句話看做作者在向母校宣誓,我一定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師:此時此刻,你對母校、對恩師、對同學、對校園的一草一木一定有話要說,請用一兩句話表一表你的真情。
生:往昔的日子已成為回憶的影集,即將畢業(yè)之際,我再一次翻開了“它”!校園里仍舊回蕩著我們的歡歌笑語,在操場上仿佛再次看到了我們一起玩耍的身影,跑道上仍留著運動員們矯健的身姿。
生:不能忘記參加廣播操比賽時的激動,不能忘記歌詠比賽失敗時內(nèi)心的悲傷,不能忘記美化校園的勞累。如今,馬上畢業(yè)了,好想再來一次!
生:明天,我們畢業(yè)。此時,往昔的恩怨早已化為塵土,留下的只有深厚的友誼。要分手了,留在內(nèi)心深處的是難過,是純真,是快樂!
生:明天,我們畢業(yè)。明天,它離我們到底有多遠?朋友,珍重!風兒會給你帶去我的祝福。如果有緣,明天的明天,我們會相聚!
……
師:同學們,從你們詩一般的話語中,我分明地感覺到,大家被作者感染了,被課文打動了!作者六年前帶著憧憬而來,如今帶著希望、帶著誓言而去。明天,我們畢業(yè),我們也要面臨同樣的話題:六年前,我們帶著什么而來?我們要給母校、給老師、給同學留下什么?我們將帶著什么而去?這些,還需要我們細細地回味,深深地思考……
【賞析】在上述片段中,教師引領(lǐng)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切身的感受表一表真情,是在引起學生深深的思考。讓學生帶著激情來,帶著回味去;帶著向往來,帶著思考去;帶著語文背囊來,帶著沉甸甸的語言和感情積累去……
【總析】文章不是無情物,一言一句總關(guān)情?!睹魈?,我們畢業(yè)》是一篇情深意濃的文章,執(zhí)教這樣的文章,很容易上成空泛的感情抒發(fā)課,形成語文教學“一條腿走路”的現(xiàn)象。縱觀本節(jié)課教學,教師現(xiàn)身說法顯激情、語言描述顯激情、師生對話顯激情、啟發(fā)誘導顯激情、感情朗讀顯激情等,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形成了一個情情相激、情情相吸的情感場。同時,教師圍繞“情”字突出了三抓:一抓“語”。教師把品味語言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wù)來完成。如對 “五彩斑斕”“天使、大樹、海洋”等的處理,讓學生學有抓手、學有所悟、學有所用。二抓“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相機對學生進行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和語言風格的熏陶。如教學伊始抓中心句,教學結(jié)束回應(yīng)開頭,表面上是教學的前后照應(yīng),其實隱含著課文的前后呼應(yīng)。再如,在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兩種不同思路的教學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文化熏陶。一是通過讀文悟色彩來彰顯生活與語文的默契和諧,二是通過讀文回味事件來突出生活與語文的相依相生。三抓“理”。語文教學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引導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悟情,讓學生逐步由對校園的眷戀之情、對學習生活的不舍之情逐步上升為對老師的滿腔愛戴之情,最后留下裊裊的回味之情,這些都是在師生的“理性”調(diào)控下完成的。(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