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這一特殊的情景中,利用教材、教學工具(特別是多媒體),運用形式多樣、靈活機動的教法,對學生進行美的誘導和啟迪。具體地講,我們可以通過如下途徑教出課文的美感。
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文章情感美。魯迅曾說:“誦習一字,當識形音義三: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三識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我們只有調(diào)動全身的感覺器官,帶領學生“入境”,才能深悟一個字的韻味,深悟一篇文章的精要所在,感知文學作品的情感美。例如,教學杜甫的《石壕吏》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幾個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扮演詩中的角色,把詩中的故事用戲劇的形式搬到課堂上表演。運用形象的戲劇表演情境,引領學生感受故事給予的啟示,學生自然會受到情感美的熏陶。
提煉主旨,感受文章的理性美。蘇聯(lián)教育學家曾說:“語文應該讓孩子們在美的空間遨游。”語文課的魅力所在,就是每篇文學作品都能給學生美的教育,引領他們一同去愛,一同去恨,產(chǎn)生共鳴。例如,感悟性散文往往蘊含著生活中的哲理美,愛國篇章充滿理想信念、時代精神等。教學《塞翁失馬》時,就要讓學生懂得禍福相依的道理;教學《紫藤蘿瀑布》時,就要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就要讓學生懂得杜甫的濟世情懷……
品味寫法,發(fā)現(xiàn)文章的藝術美。藝術美是自然美、社會生活美的集中表現(xiàn),是語文教學美育因素的主要內(nèi)容。教材中的許多作品或詞語華麗,感情濃烈,極富感染力;或和諧流暢,幽默風趣,引人入勝;或親切自然,層次清楚,啟人思維;或引章摘句、妙語連珠,讓人回味無窮。例如,教學魯迅的《雪》時,教師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然后把自己認為精美的詞語圈出來,學生的參與度一般很高,也在享受著文章的藝術美。(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