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慧,王元林
(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廣東廣州 510632)
宋代廣南西路的三大博易場和海南島的對外貿(mào)易
朱文慧,王元林
(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廣東廣州 510632)
宋代廣南西路得到相當程度的開發(fā)。南宋時,廣南西路對外貿(mào)易有了較大發(fā)展,尤以橫山寨、永平寨、欽州三大博易場和海南島為其典型代表。橫山寨是交通西南諸國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的孔道,貿(mào)易內(nèi)容主要是“廣馬”。永平寨、欽州,一由陸路、一由水路與交趾發(fā)生外貿(mào)聯(lián)系。其中欽州的蜀錦、蕃香交易更蔚為大觀。海南島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主要從事轉(zhuǎn)口貿(mào)易。
博易場;廣南西路;海南島;對外貿(mào)易;宋代
海南島四面環(huán)海,與雷州半島一海之隔,宋時隸屬于廣南西路管轄。南渡后,由于版圖收縮,廣南西路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對外貿(mào)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fā)展,而其中尤以橫山寨、永平寨、欽州三大博易場以及海南島為代表。有關(guān)宋代廣南西路對外貿(mào)易的研究,學者歷來關(guān)注較多的是“廣馬”問題①林瑞翰《宋代邊郡之馬市及馬之綱運》(《宋史研究集》第十一輯)研究包含“廣馬”馬市及馬綱。黃寬重《南宋時代邕州的橫山寨》(《宋史研究集》第十八輯)從橫山寨在南宋時期軍事、政治的重要性角度論述了“廣馬”問題。杜文玉《宋代馬政研究》(《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2期)簡單介紹了南宋“廣馬”。劉復生《宋代“廣馬”以及相關(guān)問題》(《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3期)論述了“廣馬”問題涉及的主要內(nèi)容。此外,國外對于“廣馬”的研究,成果多見于日本學者,主要是從民族動態(tài)的角度研究“廣馬”問題。有藤本光《南宋廣馬考》、《續(xù)南宋廣馬考》、《關(guān)于南宋廣馬博易和西南諸國的動態(tài)》、《關(guān)于廣馬和廣鹽的關(guān)系》,曾我部靜雄《宋代的馬政》,塚田誠之《唐宋時代華南少數(shù)民族的動向——以左右江流域為中心》及岡田宏二《中國華南民族社會史研究》第四章“宋代廣南西路的馬政和民族問題”,囿于條件所限未能見到,實感遺憾。,永平寨、欽州和海南的情況,囿于史料因素,很少納入研究視線。由于宋代廣西外貿(mào)繁榮,頗具代表性,故有必要加以全面研究,還請專家正之。
橫山寨在南宋時隸屬于廣南西路邕州管轄,位于右江北岸,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田東縣。邕州是廣南西路的緊要之地,“邕為五管雄,地控西南域”[1]。其地連大理、羅殿、自杞、特磨和安南,凡諸蕃欲通宋,必須取道邕州,而且向來為少數(shù)民族集中之地?!端问贰さ乩碇尽酚涊d:邕州共控有羈縻州44、羈縻縣5及11洞[2]2240。這些羈縻州、縣、峒分別由太平、橫山、永平、古萬、遷隆五寨提領(lǐng)。其中橫山寨“領(lǐng)洞縣六十有二”,為五寨之首[3]3242-3243。周去非有言道:“中國通道南蠻,必由邕州橫山寨”[4]122-123。橫山寨設置在仁宗時,稍后成書的《夢溪筆談》卷25、《東軒筆錄》卷12等都記載了儂智高起義攻陷橫山寨的事實,可資佐證。
橫山寨的對外貿(mào)易主要是南宋王朝與大理、自杞、特磨等進行的官方馬匹貿(mào)易,此即宋代的“廣馬”問題。元豐年間,廣西帥司已于邕州置干辦公事“專切提舉左、右江峒丁同措置買馬”[4]186。南渡后,宋主要依靠從川秦、淮北和廣西三處買馬,由于自靜江府起發(fā)的廣馬至臨安的路程較其他兩處近得多,因此,購買廣馬也非常必要。當時所稱的廣馬實際并非產(chǎn)自廣南西路,而是源于周邊產(chǎn)馬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然“南方諸蠻馬,皆出大理國。羅殿、自杞、特磨歲以馬來,皆販之大理者也”[4]349。
用以購買馬匹的物品主要有:貨幣、金銀、紡織品和鹽。立定的馬價為:高四尺二寸值銀40兩,每高一寸增銀10兩,而有至六七十兩者[2]4956。由于每年買馬達上千匹,所以耗費巨大?!督ㄎ渲尽份d:“靜江府合起湖南總領(lǐng)所上供折布錢內(nèi)截撥額外馬價錢六萬二百八十貫。隨馬數(shù)多寡截撥”[5]2856。廣馬雖不可缺,但品質(zhì)終究比不上西馬,且宋王朝視買廣馬為權(quán)宜之計,紹興六年(1137年)朱震就言道:“務使羈縻勿絕,邊疆安靜而已。異時西北路通,則漸減廣西買馬之數(shù),庶幾消患于未然”[6]7155。由于買馬官吏多奸滑,銀多雜以銅,鹽本百斤為一畚,而朘減至六十。至蠻察覺,便“不肯以良馬來,所市率多老病駑下,且不能登數(shù)”[7]。所以,南宋王朝所買到的廣馬量遠少于川秦。乾道三年(1167年)四川茶馬司一次起發(fā)馬匹總數(shù)計151綱零720匹,而廣馬歲額常綱不過30,進馬10綱,也只2 000匹左右,且“馬每匹直大約用銀四五十兩,而全綱善達者十無二三”[6]7205。到了嘉泰三年(1203年),江陵副都統(tǒng)制司每年截撥廣西綱馬錢兩萬貫用以收買土產(chǎn)馬。嘉泰四年開始,每歲從“減發(fā)廣馬五綱委四川茶馬司收買西馬五綱”[6]7172。再加上孝宗朝中期以后,宋金關(guān)系趨于緩和,南宋朝廷政治上茍安氣氛日濃,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羈縻籠絡大不如前,因此漸減廣馬的購買量,后來甚至完全停止買廣馬,橫山寨也就日漸衰落了。
官方的馬匹交易雖是橫山寨最主要的貿(mào)易方式,但民間的貿(mào)易也相當繁榮。在這里,各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及“省民”買賣其本地特產(chǎn),購進他們需要的生活、生產(chǎn)物資以及文化品、奢侈品,種類繁多。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是橫山寨最為熱鬧的時期,因為“蠻馬之來,他貨亦至”。賣馬的少數(shù)民族除牽引馬匹前來,還攜帶麝香、胡羊、長鳴雞、披氈、云南刀及各種藥物,多為特產(chǎn)。宋朝商人所出賣的,則有錦繒、豹皮、文書及各種奇巧之物[4]193。乾道九年(1173年),大理人李觀音得、董六斤黑、張般若師等凡23人至橫山議市馬,向宋求取“浮量鋼器并碗、琉璃碗、壺及紫檀、沉香水、甘草、石決明、井泉石、蜜陀僧、香蛤、海蛤等藥”[8]257,而 “(大理)每賈人至橫山多市《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本草》、《王叔和脈訣》、《千金方》等書”[9]。橫山博易場的物品琳瑯滿目。
永平寨位于邕州最南端,宋時隸屬于左江,在今廣西寧明縣,是宋王朝與交趾邊境上的一個堡寨。永平寨與交趾只“隔一澗耳”[4]195,并領(lǐng)有8 個州、洞,因而“宋置為戍守要地”[10]?!遁浀丶o勝》載:“(邕州)有永平、橫山二寨。永平通交趾暨于海外?!保?]3244而交趾每入貢宋朝,“自昔由邕或欽入境”。乾道九年(1173年),交趾入貢即“自邕州左江永平寨入”[4]58。由邕入境當必過永平寨。所以,永平寨在當時應為宋王朝和交趾交通的孔道。
永平寨博易場位于寨南的宣和亭,博易由知寨主管。交易的雙方為交趾北部峒落的人民以及宋朝的商人和當?shù)氐木用瘛2┮讏霾⒎嵌ㄆ陂_場交易,而是日日都有貿(mào)易的。《嶺外代答》載:“交人日以名香、犀象、金銀、鹽、錢,與吾商易綾、錦、羅、布而去?!保?]195交人所賣香主要是沉香、光香等,品皆中下。另外,交人用泥香捏成小巴豆狀,以琉璃珠間之,用彩線貫穿做成道人數(shù)珠,前來出賣,因“南中婦人好帶之”[8]44-45。交趾常以象貢,宋王朝亦多次向交趾買馴象?!端螘嫺濉范嗵幱涊d交趾向宋進貢犀角、象牙,于永平寨博易的大抵為犀角和象牙。交趾還富產(chǎn)金銀,蓋以北部富良、廣源等州所產(chǎn)尤多。交趾向宋王朝進貢的物品中,每次都有大量的金器。廣南西路的欽州、廉州產(chǎn)鹽,交人與宋商的貿(mào)易中仍以鹽作交換物。因為廣西所產(chǎn)鹽水分較多,再加上宋代廣西鹽法廢罷更替頻繁,官鹽原本每斤100文,后以經(jīng)制錢虧額增6文,遂成定例。此后“價雖不增,而斤兩大虧。民間以食貴鹽為病,爭事私販,不可禁止?!保?]2855紹興間曾指揮于永平、太平兩寨置場“用物帛博買交趾私鹽夾雜官鹽出賣”。此后,“溪洞之人亦皆販買交鹽”[11]。交人在永平寨賣鹽以25斤為一籮,只用來交換武緣縣所產(chǎn)狹幅布。廣西盛產(chǎn)苧麻,因此人善織布。此種狹幅布“蓋以稻穰心燒灰煮布縷,而以滑石粉膏之,行梭滑而布以緊也”[4]223。以此法所織成的布比較耐久經(jīng)用,所以受到交人的喜愛。除以上物品之外,長鳴雞、翡翠鳥亦是貿(mào)易物品。交趾產(chǎn)一種長鳴雞,“高者二三尺,尤善于斗”,故“常貨于永平”[5]2861。翡翠鳥的羽毛光彩絢麗,其背毛“悉是翠茸,窮侈者用以捻織”。左江溪洞和交趾雖都產(chǎn)翡翠鳥,但是官方“厲禁費”,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大的消費市場,“人家服用不廢”,所以“冒法販鬻者不可革”[4]371。只是這種違法的交易不能公開在博易場進行,因此帶有走私的意味。
交趾獨立之后,欽州變?yōu)檫吙?,“欽之西南,接境交趾,陸則限以七峒,水則舟楫可通”[4]4。欽州水陸皆可通交趾,陸上與交趾永安州為境,海路亦可通永安州,交人自海港出發(fā),遵崖而行,“朝發(fā)暮到”,非常便捷。廉州早期貿(mào)易繁榮,《嶺外代答》載:“異時安南舟楫多至廉”,但“后為溺舟,乃更來欽”。欽州在宋代遂成為內(nèi)屏廉、雷、化等州,外扼交趾海路的重要邊地。宋王朝于欽州設置巡檢司,還在欽州港口置抵棹寨盤查往來船只。
欽州博易場在欽州城外江東驛,為宋代廣南西路三大博易場之一,也是惟一通海路的博易場[4]196。貿(mào)易對象主要是一水之隔的交趾。交趾自古就是一個貿(mào)易中轉(zhuǎn)站,而欽州又是西南地區(qū)最近的出??冢瑢ν赓Q(mào)易的繁榮可想而知。從海路而來博易的交趾人有三類:普通百姓、富商和官方貿(mào)易的使臣。普通百姓即交趾蜑,他們以捕魚、采珠為業(yè),用所捕獲的魚、蚌來交換米、布等生活用品。富商與官方前來博易,“必自其邊永安州移牒于欽”,富商所來謂之小綱,官方博易則謂之大綱。他們是欽州博易場的主角,出售“金銀、銅錢、沉香、光香、熟香、生香、真珠、象齒、犀角”。金銀、象齒、犀角、真珠均為交趾盛產(chǎn)。沉香、光香皆出交趾而聚于欽州博易場。沉香以產(chǎn)于真臘者為上,占城次之,周去非言“交趾與占城鄰境,凡交趾沉香至欽,皆占城也。”[4]241光香,由于“氣粗烈如焚松桂”,所以南人買回后“以供日用及常時祭享”[8]40。生香,葉廷珪以為“所出非一樹小老而伐之故香少而未(按,疑為“末”)多,其直雖下于烏里,然削木而存香則勝之矣”[12]。熟香,或即黃熟香,“箋香之類也,但輕虛枯朽不堪者”[13]。周嘉胄以為木之心節(jié)置水沉者為沉香、半沉者為箋香、不沉者為黃熟香[14]。另有蟬蠶香,“交趾所貢,唐宮中呼為瑞龍腦”[15]。宋之小商販以米布、紙筆與交趾百姓博易,而富商則“自蜀販錦至欽,自欽易香至蜀,歲一往返,每博易動數(shù)千緡”[4]196。探其原因,概廣州、泉州雖多外來香藥寶貨,但先要經(jīng)市舶司抽解,所剩貨物品質(zhì)恐怕不甚高,待抽解之后再聽憑商人買賣,價錢亦必昂貴。欽州博易場的香藥寶貨不若廣州、泉州市舶所販之優(yōu),朝廷為招徠蕃舶,在此只對宋商征稅,相比之下,成本當比廣州、泉州所買低廉。所以欽州的蜀錦、蕃香交易才如此蔚為大觀。除以上物品外,欽人還常持琥珀前往博易場賣與交趾,往往“驟然大富”,廣西桂樹又極多,號“桂海”,桂肉可食,又可用于藥,枝還能發(fā)散。宋代廣西所產(chǎn)桂肉行銷各地。桂肉也是欽州博易場常見的交易物品。
交易之時,宋商、交趾商人“各以其貨互緘,逾時而價始定”,“二商相遇,相與為杯酒歡”,儈者左右說合待其價相去不遠至兩平焉。其后,抽稅官秤香交錦完成博易并征收宋人商稅。“其征之也,約貨為錢,多為虛數(shù),謂之綱錢。每綱錢一千,為實錢四百,即以實錢一緡征三十焉。”[4]196所征稅是比較低的。
宋代海南島隸屬于廣南西路管轄。宋平定嶺南后在此設瓊州以及昌化、萬安、朱崖三軍。南渡后,改昌化軍為南寧軍,改朱崖軍為吉陽軍。島的中部有黎母大山,“四州軍環(huán)處其四隅,地方千里,路如連環(huán)”。由于地處偏遠,故宋王朝于此又設安撫都監(jiān),以瓊守兼任,號為“小帥”[4]45。
海南諸州軍由于地處最南方,自然環(huán)境相對惡劣。宋代時,海南島的開發(fā)程度不高,經(jīng)濟也很落后。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再加上黎人不習農(nóng)耕,以致“地多荒田,所種秔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雜米作粥糜以取飽”[16]216。相當一部分的糧食仍需從“海北”販來。
海南雖然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但物產(chǎn)比較豐富,尤其是香。《諸蕃志》載:海南“土產(chǎn)沉香、蓬萊香、鷓鴣斑香、箋香、生香、丁香、檳榔、椰子、吉貝、苧麻、楮皮、赤白藤、花縵、黎幙、青桂木、花梨木、海梅脂、瓊枝菜、海漆、蓽撥、高良姜、魚鰾、黃蠟、石蠏之屬?!保?6]216海南所產(chǎn)香,品質(zhì)當屬上乘。范成大對香有精鑒,他認為“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一博投許,氛翳彌室,翻之四面皆香,至煤燼氣不焦”。而廣州舶上所販來自占城、真臘、登流眉等香“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范氏最愛沉水香,說海南所產(chǎn)沉香“悉冠諸蕃所出”,而又以萬安所出最勝[8]39-40。省民以一牛與黎人博香一擔,再從中摘擇,“得沉水十不一二”,頃時“香價與白金等”,可見其名貴[4]241。海南香既是上品,前來販買的人必多。趙汝適說以上土產(chǎn)多出于黎峒,省民以鹽、鐵、魚、米先與黎人博易然后再轉(zhuǎn)博與商賈[16]217。而海北客舟載牛米渡海來,商賈“販牛以易香”,然后將所易來的香前往欽州博易場再與蜀商博錦[4]71。福建、兩浙、湖廣的商人也滿載金銀、匹帛前來易香,《諸蕃志》載:“泉舶以酒、米、面粉、紗絹、漆器、瓷器等為貨,歲杪或正月發(fā)舟,五六月間回舶?!保?6]217泉州、廣州等地所見香就有從海南販來而冒稱是蕃香的。除了香外,海南還盛產(chǎn)吉貝、苧麻,婦女善紡織,以吉貝所織成的品種亦多,有黎單、黎幕(黎飾)、鞍搭等,同樣受到南人的喜愛。蒲奔國即以海南布作為貿(mào)易的交換物品。此外,海南還產(chǎn)小馬亦即果下馬,乾道中占城國曾來吉陽軍買馬。
由于海南島的地理位置特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無法自足,再加上土產(chǎn)豐富,故商業(yè)繁榮成為其經(jīng)濟的一大特色?!吨T蕃志》載:瓊州5個屬邑:瓊山、澄邁、臨高、文昌、樂會,皆有市舶;昌化城西50余里海洲中有貞利侯廟,“商舶祈風于是”;吉陽郡治之南有海口驛,“商人艤舟其下,前有小亭,為迎送之所”;萬安城東有舶主都綱廟,“舶舟往來,祭而后行”[16]217-219??梢姾D纤闹蒈娋ㄉ?,且商業(yè)繁榮,故此四州軍才能“征商,以為歲計”[4]71。來往的船舶中除了從海北販牛米前來易香者,從福建、兩浙、湖廣前來販買檳榔、吉貝、香者,大抵有相當一部分是外國商舶。由于海南島是蕃舶抵達廣州前的最后一個駐舶補給地,島上又有豐富的物產(chǎn)以及從海北販來的各色物品,故在此發(fā)生對外貿(mào)易不足為奇。宋人樓鑰就指出:“今瓊管邈在萬里之外,專居一海之中……而賈胡遙集,實為舶政之源?!币嘤性姙樽C:“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17]。現(xiàn)代考古在海南島發(fā)掘出波斯人珊瑚墓葬上百座,還有不少粵、閩、浙、贛等地生產(chǎn)的瓷器和宋代的銅錢等,這些都是從泉、廣等地販來再從海南島轉(zhuǎn)口海外的[18]。由于商舶往來貿(mào)易,其利甚為可觀,因此海南曾于乾道年間請求創(chuàng)置廣南路提舉市舶司,設主管官一員,“專一覺察市舶之弊,并催趕回舶抽解,于瓊州置司”。雖最終被朝廷所否決,但出現(xiàn)了置市舶司之議,正說明了當時海南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已頗具規(guī)模。
綜上,特殊的時代條件造就了地處西南的橫山寨、永平寨、欽州以及遠在海外的海南島外貿(mào)在宋代的繁榮,堪稱其地域發(fā)展史上的輝煌時期。雖然繁盛一時,由于受到地理條件和環(huán)境的限制,這種邊境陸路外貿(mào)和海島中轉(zhuǎn)性貿(mào)易的規(guī)模畢竟有限,即使蜀錦、蕃香交易量極大的欽州亦遠不能和廣州、泉州、明州等海港城市相比。盡管如此,在時代和地理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四地的貿(mào)易呈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特征,并且因地制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shù)氐拈_發(fā)和經(jīng)濟發(fā)展,為民族融合與交流作出了貢獻。
[1]崔與之.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卷8[M].廣州: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94.
[2]脫脫.宋史:卷90[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06[M].北京:中華書局,2004.
[4]周去非.嶺外代答[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永樂大典方志輯佚[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
[7]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18[M].臺灣:文海出版社,1980:427.
[8]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9]吳儆.竹洲集:卷10[M]∥文淵閣四庫全書:114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56.
[10]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110[M].北京:中華書局,1955:4481.
[11]留正.增入名儒講義皇宋中興兩朝圣政[M]∥續(xù)修四庫全書:3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04.
[12]陳敬.陳氏香譜:卷1[M]∥文淵閣四庫全書:8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46.
[13]洪芻.香譜:卷上[M]∥陶宗儀.說郛:卷9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494.
[14]周嘉胄.香乘:卷1[M]∥文淵閣四庫全書:8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54.
[15]葉廷珪.名香譜[M]∥ 陶宗儀.說郛:卷9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507.
[16]趙汝適.諸蕃志:卷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7]樓鑰.攻媿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115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86.
[18]司徒尚紀.海南島歷史上土地開發(fā)研究[M].???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34.
Three Trading Markets in Guangxi and Foreign Trade of Hainan Island in Song Dynasty
ZHU Wen-hui,WANG Yuan-l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In Song Dynasty,Guangxi was highly developed.Especially in South Song Dynasty,foreign trade got great boom with Hengshan Zhai,Yongping Zhai,Qinzhou,and Hainan Island as its prominent representatives.Hengshan Zhai was the stronghold on the way to communicate Song government and other southwest countries and minority regimes.Large horse transactions were dealt with there.Yongping Zhai,by landway,and Qinzhou,by coastal harbor,were two markets facing Jiaozhi.There were splendid and magnificent trades of Sichuan damask and spic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 Qinzhou market.Hainan Island,for its special geological position,mostly carried on transit trade.
trading market;Guangxi;Hainan Island;foreign trade;Song dynasty
K 245
A
1004-1710(2010)05-0014-04
2010-03-27
朱文慧(1982-),女,陜西寶雞人,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2008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宋史。
[責任編輯張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