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探析

      2010-04-07 02:03:26徐先鋒胡小娛
      理論導刊 2010年2期
      關鍵詞:網絡媒體價值觀政治

      徐先鋒,胡小娛

      (武漢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武漢 430072)

      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探析

      徐先鋒,胡小娛

      (武漢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武漢 430072)

      網絡媒體由于其實時性、廣泛性、多元性、開放性、自由性、情緒性、交互性及非可控性等特征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觀,包括政治認知、政治評價、政治信仰和政治行為等方面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其消極影響加以規(guī)避和減弱,對其積極影響加以發(fā)揚。

      網絡媒體;政治價值觀;“把關人”;格雷欣法則;大學生

      一、引言

      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網民總數(shù)已經達到2.53億人,目前中國的網民群體仍以青年為主。團中央、全國學聯(lián)共同發(fā)布的《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tài)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學生上網率為84%,56.4%的大學生以互聯(lián)網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這一數(shù)字正在不斷地增長中。在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具有多元性,獨立自主意識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fā)展,同時具有開放性,適應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勇于創(chuàng)新。當代大學生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其政治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影響,具有非穩(wěn)定性和可塑性。由于大學生即將投入社會,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其政治價值觀將會對國家政治生活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政治價值觀是人們價值觀中的重要一種,是驅使人們政治行為的內在動力。王惠巖認為政治價值觀“一般指的是社會成員對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會成員看待、評價某種政治系統(tǒng)及其政治活動的標準,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選擇標準。在某種政治文化影響下,社會成員在總體上都存在一種基本一致的政治價值觀念,它直接影響著政治行為主體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態(tài)度”。據(jù)此筆者認為一個人的政治價值觀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即政治認知、政治評價、政治信仰、政治行為。一個人的政治價值觀從根本上說是由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包括人們的經濟地位和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但一個人的政治價值觀念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通過社會化培養(yǎng)起來的。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媒體成為信息中心,具有實時性、廣泛性、多元性、開放性、自由性、情緒性、交互性及非可控性等一些特點。在網絡媒體的這些特點和當代大學生自身具備的特點雙重因素影響下,決定了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價值觀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二、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

      (一)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認知的影響

      1.真相大白于天下。據(jù)搜狐IT的統(tǒng)計,截止2008年6月,中國的網站數(shù)目已達191.9萬個,年增長率高達46.3%,呈快速增長發(fā)展勢頭。網絡媒體的開放性、自由性、多元性等特點使得不同利益主體均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爭得“話語權”,從而打破了信息壟斷。誠如哈耶克所說,如果所有的時事新聞的來源都被唯一一個控制者所有效掌握,那這個靈巧的宣傳家于是就有力量按照自己的選擇來塑造人們的思想傾向,即使是最明智最獨立的人們也不能完全逃脫這種影響。網絡媒體恰好使得信息多元,當代大學生本身具有一種好奇心以及求真精神和探索欲望,從而有可能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經過比較鑒別從而了解事實真相,在各種不同的觀點中批判性地接受。比如轟動一時的陜西“華南虎事件”,貴州習水嫖宿幼女案,云南“躲貓貓”事件,貴州甕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及湖北巴東“鄧玉嬌案”等都是在網絡媒體的大力關注支持下,層層抽絲剝繭,最終還原了事實真相。

      2.“把關人”削弱,認知模糊化。在傳播學領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即“把關人”理論,該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庫爾特·盧因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他認為在信息傳媒中有大量的信息“把關人”存在,符合把關人價值標準的新聞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渠道。媒介在信息傳送過程中有重大的過濾功能,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審美及自身利益價值出發(fā)對新聞信息進行層層把關、篩選與編碼,決定最終面向受眾的新聞信息發(fā)布,并通過發(fā)出的新聞信息影響作用于他人。但在網絡媒體時代,“把關人”理論受到了強烈沖擊。在網絡這個信息超市里,任何網民都變成了新聞傳播的參與者,這就使那些形形色色的網絡媒體提供的信息真假難辨,立場觀點也對錯兼有,各種評論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黃色反動信息以及其他偏激的觀點。而大學生由于其本身的心智還尚未完全成熟,對事物的比較鑒別能力也還有待提高,具有可塑性,而這種多元混亂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當代大學生政治認知的模糊化。如一些國外的網絡平臺經常性的扭曲事實真相,對新聞事件進行一些居心叵測的解讀,容易誘使當代大學生誤入歧途。

      (二)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評價的影響

      1.客觀、科學、合理、全面的趨勢。政治評價是政治行為主體根據(jù)自己的政治價值取向對各種各樣的政治行為、政治體系和政治現(xiàn)象進行的評判選擇。其前提是政治認知,只有有了充分的政治認知才可能產生有價值的政治評價。雖然網絡媒體本身在對大學生政治認知的影響中具有雙重性,但其主流是使得當代大學生對各種政治現(xiàn)象的認識更為清楚。在此基礎上,也就使得其政治評價能夠以事實為依據(jù),進行客觀、科學、合理、全面的評價,從而避免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導致的以偏概全。如在新醫(yī)改方案出臺之前,就在網絡媒體上發(fā)布有關信息,聽取不同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方式使得各種信息能夠較為全面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從而使得當代大學生進行政治評價時其信息更充分。

      2.“議程設置”理論與網絡從眾心理,“人云亦云”。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受眾不僅是從媒體上去認識公共的論點,而且依據(jù)媒體對傳播信息進行渲染的程度,形成對某事物重要性的認識,即某些話題經大眾傳媒的宣傳后,會對受眾產生暗示作用,從而使受眾認同這些話題的重要性,并積極投入到媒體宣揚的導向中。社會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大約2/3到3/4的人都具有從眾心理,當代大學生由于自身年齡及知識水平、社會閱歷等限制使得其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受到的限制,容易受到大眾輿論的影響,從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和認識上表現(xiàn)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shù)人的行為方式?!吧贁?shù)服從多數(shù)”受到社會的普遍接受,但這并不意味著多數(shù)人掌握的就一定是事實真相和真理,多數(shù)人的話語也不必然代表著社會公平正義。網絡媒體具有傳播的及時性和非可控性,比如在一些留言和評論中,后來者很容易受到前面留言和評論的影響,從而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這種情況下,就使得真正的民意被控制被“軟規(guī)范”了。

      (三)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影響

      1.自由與自主。網絡媒體的高度開放性、自由性、包容性和多元性使得各種政治流派和政治觀點見解能夠得以“百家爭鳴”,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表明,當一個人受到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反復刺激之后,久而久之就會潛移默化地將這些因素內化為自己的習慣,從而對自己的行為取向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三綱五?!钡确饨ǘY法制度能夠長期盛行了。所以如果當代大學生長期接受單一的政治價值,思維必然會被“固化”,而網絡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壟斷信息的可能性大為減弱。當代大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政治流派、不同的政黨政綱的比較鑒別中作出符合自己理想與價值的選擇。使得其政治信仰不是被人為強化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與自主。

      2.“格雷欣法則”與“多元混亂”。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法則,即格雷欣法則,也通俗的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其實這個法則在社會科學的其他領域仍然適用,也就是很多不好的東西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而那些好的東西卻被擠出去了。網絡媒體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一些不法網站發(fā)布各種各樣的黃色信息、反動信息、極端信息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垃圾信息,而在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中,這樣的信息可以說是充斥在我們的網絡中。此外由于網絡的多元性,各種政治立場、觀點、態(tài)度、方法百花齊放,加大了當代大學生判斷與選擇的難度。而當前大學生由于其自身特點,容易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加之大學時期正是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形成時期,具有非穩(wěn)定性和易變性,所以網絡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不堅定。

      (四)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政治行為的影響

      1.善治視角:“公民社會”的政治參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善治”成為一種理想的政治模式,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研究。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型關系。要實現(xiàn)善治目標,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民的政治參與。網絡媒體的發(fā)展與繁榮,使得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開放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立場觀點。如很多大學生經常在各類貼吧、論壇、博客、社區(qū)上闡述自己對于某一政治事件的觀點看法。此外網絡媒體的市場行為——網民是否愿意訪問你的網站,完全由其個人選擇。網站數(shù)量的急劇增多在促進網絡媒體加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加速網絡媒體重新“洗牌”,引發(fā)網絡媒體更加激烈和殘酷的競爭。為能夠吸引網民,各個網站也不斷地開拓各種各樣的平臺,使得網民能夠更加充分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話語”。概言之,網絡媒體使得當代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政治,參與公共生活。

      2.網絡雙刃:負面影響。前文提到的網絡媒體的各種特性在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在網絡媒體上一些資源掌握者和強勢群體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對另外一些群體實行打壓,比如我們常常見到的某些網站采取的刪帖、封號等手段,一些群體對另一些群體肆無忌憚地攻擊辱罵。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由于其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加之網絡媒體尚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制約,容易使一些大學生不受法律道德約束,比如進行人肉搜索、人身攻擊、散布謠言、制造轟動效應等。而這些行為一旦成為政治行為,便對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對策措施與意見建議

      網絡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價值觀的影響具有雙重性,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其消極影響加以規(guī)避和減弱,對其積極影響則加以發(fā)揚和發(fā)展。

      1.政府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監(jiān)管和引導。網絡媒體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過去很長時間里政府監(jiān)管不到位,要使網絡空間真正得到凈化,治理整頓應當和制度建設并重,強化立法、執(zhí)法意識,即政府要著力治理網絡空間亂象,倡導建設健康文明網,加強人文精神宣傳、教育和建設,對教育系統(tǒng)如學校特別是大學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狠治、根治新聞媒體、中小學以及大學市場化、官僚化、媚俗化傾向。加強對大學生政治立場和信仰的引導,做好“把關人”角色。

      2.網絡媒體自身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網絡媒體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與網絡媒體在相互激烈競爭的壓力下,在權衡社會良心和商業(yè)利益孰重孰輕時,往往青睞后者,放棄了應有的社會責任也有很大的關系。美國“現(xiàn)代新聞之父”普利策認為,很多網絡媒體與一些庸俗的大報紙的三大賣點是“體育、緋聞、犯罪”,英國一位傳媒大亨也認為“要提高點擊率只需要在網站上多放幾條玉腿就可以了”。但網絡媒體是社會傳播體系中的一分子,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在繼續(xù)追求市場化、商業(yè)化和娛樂化的同時,要把視點轉向“國計”“民生”事件上,為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

      3.高校加強學生門戶網站的建設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完善。高校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形成網絡化校園。做好正面信息的引導和有害信息的過濾工作。阻止各種不良網絡信息進入校園,真正建立起網絡安全的“防火墻”。此外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其在引領學生政治價值觀中的重大作用。

      4.當代大學生自身政治價值觀的確立及比較鑒別能力的提高。面對網絡媒體的消極影響,至關重要的是當代大學生自身要樹立堅定的政治價值觀,提高比較鑒別能力,不被不良信息所腐蝕和誘導。

      [1]王惠巖.政治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邁爾斯(Myers,D.G.)[美國].社會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俞可平.民主與陀螺[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唐晉.大國策 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民主 增量式民主[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5]張品良.網絡傳媒對經典新聞傳播理論的沖擊[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01).

      [6]張曉堅.關注當代大學生個性特點 構建新世紀學生理想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1).

      G641

      A

      1002-7408(2010)02-0091-02

      徐先鋒(1989-),男,湖北恩施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胡小娛(1988-),女,武漢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孫 巍]

      猜你喜歡
      網絡媒體價值觀政治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網絡媒體記者走進山西農谷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互動傳播探索
      新聞傳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網絡媒體在輿論管理中的作用及應用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康定县| 孝昌县| 长宁县| 青浦区| 溆浦县| 泉州市| 桦南县| 沁阳市| 宜兰市| 双柏县| 汉沽区| 神农架林区| 尤溪县| 广宁县| 城步| 德令哈市| 温宿县| 民勤县| 西乌| 威信县| 长顺县| 龙州县| 布拖县| 石首市| 资源县| 宣汉县| 全椒县| 互助| 砚山县| 马鞍山市| 乌兰浩特市| 张家川| 台山市| 汝南县| 寻乌县| 吉木乃县| 博乐市| 东乡县| 伊宁市| 武强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