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國際交流和國際賽事的日益頻繁,我國與世界各國的體育交流也更加廣泛,英語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對運動員是不言而喻的。2007年9月,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薄胺诸愔笇А?、“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就是要求教育教學工作者針對學習者個性特點實施英語教學。筆者設計了《運動員英語學習行為調查問卷》①,以常州和蘇州地區(qū)的江蘇省男女手球、女子曲棍球、女子舉重、女子中長跑、馬拉松以及男女跆拳道高水平運動隊的運動員為調查對象,了解他們的英語學習行為。擬在了解運動員英語學習行為的基礎上,分析其原因,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作用,探索運動員英語教學的策略。
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運動員的英語學習行為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運動員英語教學的啟示作用,探尋運動員英語教學的策略。
設計關于運動員英語學習行為的調查問卷,對在常州和蘇州地區(qū)的江蘇省男女手球、女子曲棍球、女子舉重、女子中長跑、馬拉松以及男女跆拳道高水平運動隊共計73名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3個部分:課內學習行為、課外學習行為和課外交際行為。均為選擇題。發(fā)出問卷73份,回收72份,有效問卷70份。有效率為97.22%。
采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得出科學的結論,發(fā)現(xiàn)其中的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
運動員課內英語學習行為調查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課內英語學習行為屬于被動學習行為。部分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不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師互動很少,課堂上主要是教師在唱“獨角戲”。
表1 運動員課內英語學習行為調查結果
運動員課外英語學習行為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運動員課外英語學習行為調查結果
表2說明大部分學生只是在上課的時候學習英語,缺少其他學習渠道,課外沒有進行相應的知識儲備與輸入;教師從學生的作業(yè)無法全面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真實情況。學生習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性較差。目前雖然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學為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但在建構意義的過程中,學生必須主動搜集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建構的效率才會更高,學習質量才會更好。
運動員課外英語交際行為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運動員課外英語交際行為調查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一部分學生希望有機會參與課外交際活動并展示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制約,許多學生缺乏自信心,害怕犯錯誤,害怕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丟臉。皮亞杰認為,讓學生犯錯誤是應該的。為了使學生從事自我調節(jié)——這是平衡過程的實質性部分,學生需要經歷某些沖突或不平衡。錯誤會促使學生“順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并把所觀察到的結果“同化”到修正過了的知識結構中去②。
建構主義觀點是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于1966年提出的。建構主義者更加關注學習者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更加強調學習的主觀性、社會性和情景性③。在皮亞杰理論的基礎上,許多專家、學者從各種不同角度對建構主義的理論進行拓展與研究,使建構主義理論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為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奠定了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的含義”與“學習的方法”。 關于“學習的含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其中“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而“協(xié)作”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的主要體現(xiàn)形式就是交互式教學和合作學習④。關于“學習的方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要在教師指導下并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是認知和信息輸入、輸出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鼓勵者。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并幫助他們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從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學習的目標。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建構的能力,徹底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教學由“知識傳授型”向“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型”轉變。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建構知識,促進其人文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建構主義強調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習過程而反對現(xiàn)成知識的簡單傳授;強調批判性思維,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記憶;強調促進合作學習、互動和分享,而不是無益的競爭⑤。
建構主義教學觀與傳統(tǒng)教學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傳統(tǒng)教學觀認為,教育是教師對客觀世界進行再現(xiàn)與描述,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觀采取的是教師傳授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是機械的和被動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也就是說,學習者能積極主動地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⑥。只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建構新的知識,學習才能變得相對輕松與愉快,知識結構才會更牢固,同時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才能夠得以培養(yǎng)與提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橹鲃訁⑴c、發(fā)現(xiàn)、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活動組織者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同時還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1.教師要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學生要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師應承認學生在學習英語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所沿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教師的講解,尤其是對英語語法、語言點的講解往往占用了課堂大部分時間,學生的實踐機會很少,這就導致學生成為語言知識的消極接受者。表1中的相關數(shù)據表明,多數(shù)學生幾乎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師唱“獨角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無法得以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該共同承擔責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明確學習目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必須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⑧。英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聽、說、讀、寫、譯”五項語言技能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不斷實踐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運動員學生大都思維活躍、興趣廣泛,有表現(xiàn)欲。如果教師能夠樹立建構主義教學觀,結合運動員的特點,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建構新知識的主體,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勤學多練,就會使英語學習變?yōu)橐豁椵p松有趣、人人都想參與的活動。要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健康發(fā)展的寬松的英語教育環(huán)境和教學體系⑨。
2.利用真實的材料,在真實的語境中教與學。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建構受時間、空間和環(huán)境的制約,知識的獲得與時間、空間和環(huán)境的真實性有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有案例基礎的學習環(huán)境。從表2、表3可以看出,有些學生希望能夠參加真實的交際活動,提高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精心設計課堂討論和小組活動,選用與學生關聯(lián)度較大的話題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常識、NBA和CBA比賽或者運動員情況介紹等等。運動員學生經常參加一些體育賽事,如果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的能力,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內外學習的材料和組織的活動要盡可能接近真實情景,要和學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長需要相結合,并體現(xiàn)出時代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英語教學的成功還要依靠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要加大力度建設英語第二課堂,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在課外進行有序語言實踐活動提供環(huán)境和指導,幫助學生把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當中,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⑩。為了體現(xiàn)個性化的教學,教師要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并利用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學習。
3.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學習是一個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協(xié)作”與“會話”。師生平等對話,即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結合表1的相關數(shù)據,教師要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教師可以采用諸如講故事、唱英文歌曲、報道校園新聞等形式,開展對話、小組討論等活動,學生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教師要起示范作用,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同齡人的溝通更加順暢,因此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更加隨意、輕松。教師要多提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有機會提出問題并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強學習的信心,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并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4.處理好語言和言語的關系。語言是工具,必須通過不斷實踐才能熟練掌握。而言語是用語言作為工具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如對話、寫作、閱讀等。學生要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建構自己的語言體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除了不斷增加詞匯量和熟悉語法規(guī)則外,對已學的詞語的語義體系和百科知識也要不斷建構,通過輸入—同化—順應—理解—輸出這一過程掌握語言材料,建構相應的話語,不斷提高語言能力和言語能力。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認識論,在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對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教學視角。當今社會對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要求外語教學在重視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習者語用能力、交際能力、思想的深刻性以及思維的嚴密性等能力的培養(yǎng)。運動員學生身體素質好,但思想比較單純,教師要了解和尊重他們的個性與需求。外語教學的教育性應體現(xiàn)在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fā)展上,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以及積極的情感因素、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教師要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引領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積累經驗,并運用科學嚴謹?shù)慕虒W策略,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
注釋:
①《運動員英語學習行為調查問卷》參照朱江《大學英語學習行為調查研究》中的調查表,并作了相應修改。
②③⑤⑥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http://baike.baidu.com/view/1803266.html,2010年4月15日。
④沈春華、羅敏:《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4年第2期,第91頁。
⑧⑩朱江:《大學英語學習行為調查研究》,《大學英語》(學術版),2007年第1期,第390頁,第392頁。
[參考文獻]
[1](美)麥克多諾.英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劉潤清,譯.北京:英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劉邵賓.構建建構主義英語教學觀[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