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忠,張朝華,張文鋒,廖李權
(1.廣西南寧東亞糖業(yè)集團,南寧530022;2.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南寧530007;3.廣西扶南東亞糖業(yè)有限公司,崇左532100)
甘蔗滴灌技術推廣應用存在問題淺析
唐文忠1,張朝華2,張文鋒1,廖李權3
(1.廣西南寧東亞糖業(yè)集團,南寧530022;2.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南寧530007;3.廣西扶南東亞糖業(yè)有限公司,崇左532100)
從甘蔗種植管理模式、農藝性狀,滴灌技術指導、管理運行、滴灌產品閑置原因以及推廣應用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甘蔗滴灌應用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作出總結。
甘蔗;滴灌技術;推廣應用
甘蔗是我國主要的糖料作物,季節(jié)性干旱對我國甘蔗的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解決季節(jié)性干旱問題已成為我國甘蔗生產的當務之急。滴灌技術應用在甘蔗生產中并大力推廣,有效地解決了干旱對甘蔗生產的影響,其固有的節(jié)水優(yōu)勢已經在其方興未艾的勢頭中得以充分體現,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近年來甘蔗滴灌推廣應用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制約甘蔗滴灌技術進一步健康發(fā)展,使甘蔗滴灌效果的發(fā)揮打了折扣,問題值得深思和警覺。
1.1 超小種植管理模式制約滴灌系統(tǒng)合理有效應用
目前,甘蔗種植區(qū)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廣東幾個省份,種植管理模式有國有或集體農場、農業(yè)股份公司、個體種植戶,而甘蔗種植主要以個體種植戶即農民種植為主體;在甘蔗滴灌應用過程中農場和農業(yè)股份公司利于統(tǒng)一管理,輪灌制度有保證,滴灌效果比較突出。然而,大量分散經營的農民個體戶種植面積都很小,很難成片,有的地塊還不到667m2,相互之間不易協調,滴灌推廣應用面臨著不少問題。廣大農村原有機井、水源基本上是按漫灌、渠灌或管灌方式布置,使得一家一戶獨立滴灌缺乏基本的水源配套條件。而且少量農民搞滴灌經常出現“大馬拉小車”現象,造成省水不省電,單位面積耗能增加,就成本開支而言,個體農民更關心的是投入的多少,而不會在意節(jié)水量大小,廣大個體農民常常感覺“節(jié)水是政府的事,增收才是自己的事”。以至于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為農民配套了滴灌設施,可農民使用的積極性并不高,個別甚至還拒絕使用,仍傾向沿用傳統(tǒng)的漫灌、渠灌或管灌。所以在甘蔗生產中推廣應用滴灌技術,不能憑借搞“運動”之風強迫農民接受,農民經營規(guī)模的演變和對新技術的接受將是一個較長的過渡階段。
1.2 滴灌和農藝的矛盾降低了滴灌的周年利用率
目前甘蔗大田滴灌是一種比較固定的布置方式,滴灌行距調整比較困難,其使用范圍正在受到農藝栽培模式的制約。甘蔗種植行距不統(tǒng)一,一般從0.6~1.0m不等,滴灌(管)帶布置一般按一行一管方式布置,造成每667m2滴灌帶用量從667~1111m不等,滴灌帶用量的多少,又影響輸水支管、主管,過濾系統(tǒng),動力的大小以及輪灌區(qū)的劃分。甘蔗種植沒有固定的行向,即使同一塊地,因為地形、位置的關系,可以有幾個行向,甘蔗行向、行距的變化,滴灌(管)帶的行距、行向也跟著相應變化,所以很難做到滴灌與種植相互適應,其結果是用管量增多,成本增加,超過農民承受范圍,制約了滴灌系統(tǒng)的有效運行和農民購置使用滴灌設備的積極性。我們??匆姾芏嗵镩g地頭鋪放凌亂的滴灌(管)帶或閑置的滴灌(管)帶,大部分用戶反應,滴灌確實是個好技術,但目前設計安裝的模式用起來太麻煩,一般只能用上一茬作物,使用率不高。
1.3 技術指導薄弱,用戶認識有限,盲目滴灌效果欠佳
甘蔗滴灌是一種高新節(jié)水技術,講求少灌、勤灌,與傳統(tǒng)的灌水方式相比差別較大,甘蔗何時灌水,一次灌水多長時間,如何配套施肥,農民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和準確掌握操作要領。我們經常發(fā)現甘蔗滴灌使用時,操作人員隨時操作,很多運行操作都不到位,管理粗放,制定的灌溉制度形同虛設。目前,我們各地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又普遍缺乏甘蔗滴灌相關知識,很難給農民甘蔗滴灌正確、及時的指導,而滴灌廠家、供應商、承建單位往往只重視設備安裝,忽視后期對甘蔗滴灌用戶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造成建設和使用環(huán)節(jié)的脫節(jié),導致甘蔗滴灌應用的作用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也影響了滴灌的聲譽。所以在今后的甘蔗滴灌技術推廣運用中,必須探索并形成科學有效的當地滴灌灌水制度,真正做到甘蔗增產又增收,節(jié)水也節(jié)能,讓用戶切實獲得滴灌帶來的種種利益。
1.4 維護修理滯后影響滴灌系統(tǒng)正常運行
目前甘蔗滴灌技術推廣中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很多甘蔗滴灌項目完成驗收結款后就萬事大吉,缺乏配套必要的資金,建立相應的維修管理支撐體系,使用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維護檢查,容易留下隱患。在甘蔗滴灌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管網損壞漏水或設備故障后,用戶不知如何修理,不知到什么地方購買可供維護替換的器材,特別是一些進口配套管件,或者根本無錢購買,做不到及時修理,因這種局部管道、管件損壞造成整個滴灌系統(tǒng)停用甚至報廢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目前滴灌器材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器材達不到標準,也給維護修理增加了難度。
1.5 滴頭堵塞困擾滴灌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
滴灌(管)帶的滴頭流道直徑一般小于1mm,防堵塞一直是滴灌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造成滴頭堵塞主要是由懸浮物(沙或雜質)、溶解鹽(主要是碳酸鹽)、藻類有機物等引起。目前市面上過濾器品種少,規(guī)格不全,即使配套過濾也只能是解決泥沙等物理性堵塞,生物堵塞和化學堵塞解決缺乏技術。在很多甘蔗滴灌工程中,設計過分簡化了過濾器的配置,過濾功能不強;有的用戶對過濾器作用認識不足,私自取消過濾環(huán)節(jié)。據調查發(fā)現,在停用和報廢的滴灌工程中,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是過濾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還有在一些配套施肥的滴灌工程中,由于適合滴灌用的速溶肥料少、或者選用溶解性差的肥料,也是滴頭出現堵塞的一個重要原因??梢哉f,滴灌技術發(fā)展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如何有效克服滴頭堵塞的漫長過程。
1.6 忽視滴灌技術應因地制宜地推廣應用
在很多地方常見到政府或國有或集體農場、農業(yè)股份公司的決策者聽說滴灌最省水,就說滴灌最好而排斥其它灌溉技術,你搞我也搞,導致很多甘蔗滴灌項目立項出現盲目性。實際上在很多場合滴灌自身也是有局限性的,低洼地、坡地、粘性土壤地不太適合滴灌的應用,采用其它灌溉方式或許更好。滴灌的特點是省水、流量小,一次運行時間長,灌溉制度嚴格、繁瑣,過濾不當滴頭易堵塞;在蔬菜、花卉、果樹以及大棚種植上滴灌一般適宜采用壁厚、多年用滴灌帶(管),這些作物的種植間距、行距方便回收,重復利用;而在大田經濟作物如棉花、馬鈴薯、玉米以及甘蔗上滴灌適宜采用薄壁、一年用滴灌帶,這些作物的間距、行距使回收非常困難。在西北地區(qū)大規(guī)模使用薄壁滴灌帶應用非常成功,可以給予甘蔗滴灌太多的啟示和鼓舞。
推廣甘蔗滴灌應能符合種植戶的現實接受水平,如果不適應,就應該推薦使用其它灌溉方式。不能為立項而立項,不管適合不適合,都安裝上滴灌,其結果可想而知。同時應積極想辦法探索適合滴灌與甘蔗農藝相適應的栽培模式。
滴灌是一項好的節(jié)水技術,且具有良好的市場潛質。甘蔗滴灌技術推廣既有其優(yōu)勢,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客觀實際的發(fā)展、推廣甘蔗滴灌技術,認真解決好農藝和滴灌之間的技術配套環(huán)節(jié),從以色列滴灌技術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僅僅在現有的種植區(qū)域里簡單鋪設滴灌是不夠的,必須根據滴灌的特點形成一整套新的甘蔗栽培技術模式。在重視滴灌系統(tǒng)科學合理設計的基礎上,切實改變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強化后期應用的技術指導和維護修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否則,部分地區(qū)出現的滴灌工程“一茬爛”的結局并非危言聳聽。
甘蔗滴灌技術的市場發(fā)育還不完善,對于發(fā)展甘蔗滴灌,廣大農村用戶總體還是缺乏主動性,自主投資的能力非常有限,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還需政府或國有或集體農場、農業(yè)股份公司的扶持、調控和引導。如何利用好已有的大大小小的甘蔗滴灌工程,爭取示范引導廣大甘蔗種植戶提高節(jié)水意識,進一步規(guī)范工程質量,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發(fā)展甘蔗滴灌的適宜道路,值得大家共同深思。
S566.1
B
1007-2624(2010)04-0078-02
2010-06-11
唐文忠(1979-),男,廣西資源縣人,灌溉工程師,一直從事農業(yè)節(jié)水灌溉工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