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患者是否選擇術后重建的相關影響因素。 方法:隨機抽取133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普外科的乳腺腫瘤術后患者,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其對乳房重建認可程度的信息,并進一步探討影響術后重建的相關因素。結果:參與調查的133位患者中,有78位只選擇切除手術,同55位手術切除后有意愿行BR(乳房重建)的患者相比,她們對體像的在意程度([ORa]:18.938,P=0.005)和其丈夫決定施行手術的方式([ORa]=17.640,P=0.030)很大程度上促使她們不選擇再造手術。結論:蘇州地區(qū)女性對于乳腺癌術后重建有一定的認識,部分患者有意愿行再造術,這需要加強對乳腺重建的知識的普及,加強普外科醫(yī)生與整形外科醫(yī)生的合作,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進一步擴大開展。
[關鍵詞]乳房腫瘤;乳房重建;心理學;體像
[中圖分類號]R65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2-0164-03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factors which impact that post-mastectomy patient whther proceed with breast reconstruction
Wu Mei-li,ZHAO Hui,LI Yong-lin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 Jiang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n whether post-mastectomy patients to proceed with Breast Reconstruction(BR).MethodsIn order to obtain feedback,questio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133 post-mastectomy patients of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ResultsThe results shows that 78 patients chose to bypass the option of having BR. Body image Perception([ORa]=18.938, P=0.005) and spouse's opinion([ORa]=17.640, P=0.030) were major influences involved in their decision making.ConclusionAlthough a few of post-mastectomy patients are currently aware of BR, extra effort are required as an attempt to arise public recognition. Meanwhile, a systematic and intera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plastic surgeons and general surgeons is key to the future success of BR operations.
Key words:breast cancer;breast reconstruction;psychological;body image
根據(jù)國際抗癌協(xié)會資料統(tǒng)計,乳腺癌是女性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為止,手術仍為乳腺腫瘤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改良根治術后單側或雙側的乳房缺失,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女性外觀,也使其遭受了較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造成“根治術后綜合征”[1]。故改良根治術后行乳房重建,不單同時修復了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也被認為是改善乳癌術后病人生活質量可行的好辦法。為此我們隨機向在本院行乳房改良根治術后的患者發(fā)放關于乳房再造信息的問卷,從而調查分析影響患者選擇乳房重建的相關因素。
1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2007年2月~2009 年2 月就診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的133位乳腺腫瘤術后患者,同意并參加完成了此項研究。在這133份問卷中:采取郵寄問卷調查方式共寄出信件180封,回執(zhí)119封;另14份為面對面采訪。
1.2 資料內容:調查問卷共有四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獲取患者的一般信息,如年齡、婚姻狀態(tài)、生活狀態(tài)、教育水平、職業(yè)、收入、是否有伴侶和/或子女及醫(yī)療保險狀況;第二部分,患者被詢問的問題是生活方式(包括是否有吸煙酗酒史)、直系親屬是否有乳腺癌病史、腫瘤大小及是否合并淋巴結轉移;第三部分為患者選擇再造手術的相關影響因素;第四部分調查患者關于決定手術方式的相關過程。
1.3方法: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分別應用到了方差分析和連續(xù)校正分析。
2結果
2.1所調查的患者的一般情況見表格1。
2.2 表格2中顯示了,患者選擇不同術式的相關影響因素。在我們的研究中,絕大部分BR組患者認為再造手術使其增強自信心(96.4%)、保持更好的夫妻關系(92.7%)。而另一組患者中只有3位同意選擇再造手術是由于體象(3.8%)的原因。具體內容詳見表格2。
2.3 對于患者決定手術過程的特點在表格3中有所顯示。BR組大部分是與伴侶共同做決定(45.5%)。而另一組更多的是丈夫決定手術方式(74.4%)。
2.4 表格4中顯示了統(tǒng)計學分析的結果。多因素統(tǒng)計結果顯示,對于體象上的關注程度是MA組不選擇再造手術的最主要原因([ORa]值為18.938, P=0.005);其次是其伴侶的決定([ORa]值為17.640, P=0.030)。
3討論
乳房缺損不僅造成了身體可見部分的缺失,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如全身不適及不能勝任以前的工作,特別是體力勞動者,擔心癌癥復發(fā)、情緒低落、很少參加諸如游泳等體育活動[2],從而影響了患者的各方面社會活動。近年來的調查發(fā)現(xiàn),乳腺癌根治術后的女性,婚姻質量低于我國一般女性[3],且普遍存在較明顯的心理缺失情況[4]。
我們認為乳房切除術后尋求再造手術與一個普通女性尋求美和舒適還是存在較大的不同[5]。在疾病診治的開始,懼怕死亡和疾病使患者接受改良根治術,但絕大部分的女性對于乳房的缺失都存在著抵觸心理。而當乳房重建被認為是乳腺癌治療的一部分時,很多患者對這一整套治療方案感到滿意。
在我們的研究中,影響患者選擇再造的主要因素是手術增強了其自信心(96.4%),相形之下,這一特定因素在美國北達科他州女性的調查中也有提及[6]。正如我們所知,改良根治術后的乳房重建可以改善患者對于體象的自我認知。有相關報道指出,大部分根治術后女性對佩戴義乳的效果并不滿意[4]。相對于單純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更希望通過再造有更好的夫妻關系占再造組的92.7%,而單行改良根治術的有此想法的只占56.4%。
乳腺癌生存者對體象的負性感知包括自身女性特征、對術后瘢痕的失望以及感覺缺少性吸引力[7],且術后患者多半會出現(xiàn)自我形象紊亂[8]。因此乳腺癌對女性的體象和性生活都有摧毀性的影響,在Stevens[9]等人的報道中,有近80%的患者完全停止了性生活。因此重建后的女性在性生活和交際上也會有更多的渴望。尤其是長期改良根治術后的患者,在乳房缺失的情況下生活了多少年,心理上已有嚴重的負擔,易于對再造的乳房滿意[10]。
我們觀察患者選擇重建手術的過程,是通過詢問患者對于乳房再造及其時間和金錢上花費的考量,作為整形科醫(yī)生,我們需要詳細解釋再造手術的過程和花費。并告知患者,隨著對乳癌認識的不斷進步,目前認為乳房再造是安全的,因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故其有嚴格的標準[11],而不會因為促成手術而忽略標準。在我們的調查中單純切除組中有98.7%認為再造是昂貴的,這可能也是患者不選擇再造手術的原因,同時也與普外科醫(yī)生并不清楚再造手術的花費無法向患者解釋清楚有關。而再造組中雖然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認為手術是奢侈的,但仍沒有影響其行再造手術的意愿。
調查中我們同時也發(fā)現(xiàn)患者對于手術方式的決定受其伴侶的影響。再造組由丈夫做決定的為29.1%,相比于單純切除術組伴侶做決定的占74.4%,再造組的女性獨立性更強。這意味著女性的獨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手術方式的選擇。我們的報告意味著伴侶在術式?jīng)Q定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對于選擇手術方式的影響因素里,占重要位置的體像([ORa]值為18.938, P=0.005)這一因素。就是說如果患者對體像并不在意,那么她很可能不選擇乳房再造。而其伴侶決定只選擇單純行根治術([ORa]值為17.640, P=0.030),也是使患者不選擇再造的主要因素。年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決定。
總之,根治術后患者對再造手術在自信和伴侶之間的關系上的改善都是比較認可的,但對體像的改善的在意程度恰是兩組在決定上有分歧的主要因素。這一點,可能與我們對再造手術介紹不足,沒有更為詳細全面的解釋再造手術對體像的改善程度有一部分關系。另外,其丈夫的決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決定。我們是否可以推測,患者丈夫對于再造手術的認知對乳癌術后患者是否行再造手術有重要的影響,這一點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更深一步的探討。目前,隨著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更多的關注自己,而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女性也已開始進入了乳腺癌高發(fā)的年齡,今后患者對再造手術的需求會更加強烈,故我們實在需要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予以生理、心理的雙重治療。同時更要加強與普通外科醫(yī)生的合作,多開展相關講座,是更多普外科醫(yī)生了解再造手術。
[參考文獻]
[1]Meyer L,Aspegren K. Long-term psychological sequelae of mastectomy and breast conserving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 Acta Oncol,1989,28:13-18.
[2]趙茹,喬群,岳穎.乳癌術后乳房缺損患者的心理調查[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3,19(4):294-296.
[3]郭桂芳,肖菊香.乳腺癌手術后患者婚姻質量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1,4(4):261.
[4]楊紅建.早期乳腺癌行乳房切除患者的心理調查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5(7):463-464.
[5]Schain WS,Jacobs E, Wellisch DK. Psychosocial issues in breast reconstruction: Intraphyscic, interpersonal and practical concern[J].Clin Plast Surg,1984,11:237-251.
[6]Stafford D, Szczys R, Becker R, et al. How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decisions are made by women in North Dakota[J].Am J Surg 1998,176:515-519.
[7]韓晶,Dirk Grothuesmann,Mechthild Neises,等.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調查[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9(3):136-140.
[8]林慧,劉孟麗,付斌.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形象紊亂與重建需求調查及護理干預[J].護理學報,2007,14(6):23-24.
[9]Stevens LA,Mx Grath MH,Druss RG,et al.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s for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J].Plast Reconstr Surg,1984,73:19-628.
[10]尹健,張學慧,張斌.即刻乳房再造與延期乳房再造的心理調查[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5,21(3):175-177.
[11]陳小松,郭志輝,王川,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乳房再造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17(12):1736-1737.
[收稿日期]2009-11-20[修回日期]2010-01-18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