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在他們心目中老師總是至高無上的,完美無缺的。學生會因老師的一句話,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或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而或喜或悲。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不論是三年級、四年級,還是五年級,甚至是六年級的學生,對老師的美言良語總是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就是一個“大拇指”,他們也會喜不自禁,在位置上偷著樂。看到學生如此的喜悅,我也很開心。先不說大拇指對三年級的學生有著多大的魅力,就是五年級的調皮搗蛋生也很是有效。
最近,我把班里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主推選小老師,幫助后進生,幫助他們克服在學習上的困難。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向來調皮搗蛋的劉建,突然間對英語很感興趣,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更讓我意外的是:他很好地完成了我所布置的“任務”(背誦英語諺語比賽),不但自己背得滾瓜爛熟,還當起了后桌夏昆同學的老師呢!“你也上去試試?。 薄拔也恍邪?!”“別擔心,我提醒你?!薄罢娴牟恍邪?!”夏昆一直推辭著,“Ok, you can!”突然劉建一本正經(jīng)地說。于是接下來他就又很用心地幫夏昆復習了課下所背誦的諺語。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而他們并沒意識到。后來夏昆上臺了,“All for one, one for all. Cry for the moon……”他支支吾吾地背起了幾句簡單的名言。而劉建在位置上臉漲得通紅,比他自己背誦還緊張呢!后來夏昆終于如他所愿,全都背出來,劉建真為他捏了一把汗,馬上對他大拇指一翹,露出滿意的笑臉。這時班級里也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夏昆這時才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是很棒的。我對著夏昆笑了笑,送給他一個大拇指,說:“Excellent!now you should thank your teacher,Liu Jian?!薄催@時的劉建,他的笑臉,是多么的燦爛,多么的幸福。我能深深體會他那種成就感,那種喜悅感。我也暗暗開心!突然間,我意識到大拇指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巨大魅力。后來在每星期評選中,劉建被評為“優(yōu)秀小老師”,而夏昆也被評為了“學習黑馬”。
從一個教學者的角度出發(fā),你會發(fā)現(xiàn):蹲下來,學生和你是平等的;但蹲得更低一點,你也許能看到或收獲更美的東西。
一、有效運用非語言教學評價,讓學生樂此不疲
多蘿茜.洛.諾爾特有句名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學會頭腦平靜地生活。”其實劉建剛開始在課堂上無所事事,愛搗蛋,甚至與夏昆成了“一伙”。怎么辦呢?我并沒意識到教師一個真誠的微笑、放松的動作或是豎起的大拇指等,原來是這樣魅力無窮,都可以將承認、接納和關心的信息傳達給學生,從而產(chǎn)生情感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心靈激蕩、思維碰撞、生命體驗的過程。顯然,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里狀態(tài)。師生的期待和鼓勵會造就一個愉快的課堂,融洽輕松的課堂氣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果。劉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拇指”激勵下,不但改變了自己,還說服了小組里的夏昆,成為他第一個所謂的“學生”。他自己不但發(fā)奮圖強,還鼓足了勁教“學生”。這雙重的“喜悅”足以振奮人心,這還不歸功于大拇指的魅力嗎?當他們不自信時,它就是一份“興奮劑”;當他們取得點滴進步時,它就是一份“膨化劑”;當他們思緒開始走神時,它就是一份“清醒劑”。
二、時刻注意言行舉止,讓你享受意外收獲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收獲的不僅僅是教育質量的提高,還有角色換位后情感上的溫情傳遞。面對課堂里的每一個學生,我們是否可曾把他們當成一顆想努力開花結果的生命的種子呢?學生的可愛、學生的濃厚興趣使我更加有激情去教學,使我更加希望教好每位孩子,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懇求關注、贊揚的期望遠大于你的想象。每當你真誠的眼光與他們在課堂上相碰時,他們會出現(xiàn)一種激情和投入;每當你將大拇指送給他們時,他們那成功的喜悅感無法形容。于是他們就會專心地注意你的一舉一動,甚至課后都圍著你轉,時刻模仿你所有讓他們欣賞的舉止、行為,期待再次得到一個了不起的大拇指。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孩子,我們教師應該具備更高的教育藝術和更好的教學效果——“潤物細無聲”,要求我們教師更要善于用沉默、眼神、動作、氣氛和榜樣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即“沉默”)。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把這種“沉默”推向一種更高層面的理解,這是一種“給予的沉默”,它給孩子認識自己和成長留下了空間,是老師真正出于對孩子們幸福的關心的沉默。這種沉默不僅僅是以語言的空缺為特征,相反,“它是一種耐心的等待——就在那兒,同時維持著一種期望的、開放的和信任的氣氛?!彪m然劉建的“學藝本領”還未真正地掌握、完善,但他已經(jīng)意識到這樣的“沉默”——在大拇指的“授予”中,讓他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讓他又將這份快樂不知不覺地傳遞給同學,同時也傳遞給了教師。教師在接受這份快樂與滿足的同時,又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體現(xiàn)出了由內而外的欣喜。師生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默契。
(作者簡介:鄭少說(1983.9-),女,漢族,浙江蒼南人,本科,浙江省蒼南莒溪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