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見多識廣,雖然識字還不多,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和寫作的欲望;一年級的孩子想象力特別豐富,敢想敢寫,充滿了童真童趣,別具韻味。
我在一年級的寫話起步教學中作了以下的嘗試。
一、一句話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漸進
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結束后,為了鞏固所學漢字,并同時鞏固漢語拼音,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用當堂學的生字先口頭組詞,再用組的詞口頭造句,然后將造的句子寫出來。寫句時,會寫的、學過的字一定要使用漢字,不會寫的字則用拼音代替。這種方式孩子們很喜歡,寫句的勁頭很大,不但鞏固了所學拼音和漢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養(yǎng)成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為習作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再開始進行“每日一句”的寫話訓練。提倡學生用漢語拼音或學過的字寫話,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愿意怎么寫就怎么寫。遵循“起點低、坡度小、寫生活”,重表揚不批評,“讓所有學生‘吃飽’,讓一部分學生‘吃好’”的原則,因材施教、個別指導。
到了期中階段,全班學生都能寫一句比較完整的話了。這時,我又向他們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寫好一句話,接著寫幾句話,寫幾句有聯(lián)系的話,寫幾句有條理的話,能圍繞一個意思寫幾句話?,F(xiàn)在可以逐步開始進行看圖寫話。
二、借助課文學習,寫話練習低起點
在寫話練習中,教材里的課文是一塊肥沃的土壤。教師借助課文這一平臺,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搭建學習寫話的“梯子”,降低寫話的難度。
教師可以發(fā)揮課文的示范作用,讓每個學生成為詩人。在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詩歌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活潑,瑯瑯上口,教師如果能充分發(fā)揮教材示范作用,也就是通常做的“仿寫”練習,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其實都是詩人。
比如,在學完《我很快樂》,我告訴學生,不論什么東西都有自己的作用與長處,咱們也一樣,所以要快樂而自信,并由此啟發(fā)學生展開思維,仿照課文編小詩,“我是,我會,我很快樂?!焙⒆觽兣d致勃勃,脫口而出:“我是小鬧鐘,我會叫人們早起,我很快樂。”孩子們說自己,說自己身邊的事物,是那么自信,那么快樂?;丶液?,提起筆,便自然形成了一篇與課文相比,毫不遜色的小詩。
但要注意,雖然有了教材的范例,作為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學會把平日的觀察、生活的體驗、豐富的想象和語言的表達融為一體。使學生寫話的空間更大,樂于寫,有話寫。
三、讓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寫話提供素材,增添色彩
教師應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的樂趣,這是指導學生寫話的突破口。
起了一場大霧,到校后,我引導學生來到室外觀察霧中的景象,回憶剛才到校途中的感受,孩子們興致盎然,滔滔不絕,于是誕生了學生史航的《霧》:“走在上學的路上,一片白茫茫的,汽車象蝸牛慢慢地爬。你知道是誰在作怪呢?原來是霧。它使大地上的一切都變得若隱若現(xiàn),好像它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
我?guī)У挠螒蛘n都為孩子們的寫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跳繩對孩子們來說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孩子們感受頗深,于是跳繩常常成為孩子們寫話的內容。這是周卓然的《跳繩》: “跳繩可不是很簡單的,跳繩也有竅門呢!比如說,手和腳要配合,手腕要靈活,雙眼平看前方……這些竅門你們記住了嗎吧?讓我們一起參與快樂的游戲中吧!”
小家伙們丟三落四,我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個“文具的心里話”活動:說說這些找不到主人的小文具們會說些啥?可愛的孩子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紛紛用文具們的口吻說出了那番稚嫩卻又充滿真情的話:“鉛筆說:‘雷雨陽啊,你怎么把我弄丟了呢?’我說:‘你放心,我以后會好好保管你的!’”——寫話精彩紛呈,教育水到渠成,可謂一舉兩得。
四、讓老師與家長成為孩子寫話的一對翅膀
(一)老師的角色:激發(fā)興趣,細致評閱,激勵評價,善意引導,做孩子貼心的朋友,真誠的導師,帶領孩子在文字中成長。
1、輕松寫話,要求明確。開始寫日記時,我有一個原則,不作硬性要求,彈性寫,有空就寫,想寫就寫,不要讓孩子感到寫話是一包袱,一種任務。但以下寫話要求必須要明確:(1)寫清句子的主要成分,說完整的話;(2)幾句話能聯(lián)系起來把意思表達完整;(3)書寫認真工整,注意使用標點符號,把一句一句分開;(4)寫完后,自覺地讀后檢查。
2、細致評閱,激勵評價。孩子的每篇文字,作為教師都要細細品讀,認真評閱。以尊重為原則,以欣賞為前提,只做原零件上的修改,不做支離破碎的大篇幅的技術上的修改。保存孩子作品的原滋原味,并用波浪線勾畫出孩子閃爍思維火花的詞句。作品后面,盡量給孩子寫上老師讀后的感受,建議,多以肯定、欣賞為主。對孩子們的優(yōu)秀作品,我會提供展示的平臺,或上臺讀大家賞析,或張貼在學習園地中,或推薦發(fā)表在校園拓思網(wǎng)上,讓孩子們收獲寫作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3、推薦閱讀,引導積累。我引導孩子讀一些適合其年齡階段的書籍,課內、課外相得益彰。學期中,我給每個孩子下發(fā)了一張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目。日托班中午留半小時左右給他們閱讀。還請孩子上臺讀自己推薦的文章,有時我也會將一些好故事好文章讀給他們聽。讀過之后,讓孩子們交流討論讀懂了些什么,說說記住了哪些喜歡的詞句,回答就文章提出的一些小問題。久之,孩子們的小腦瓜中就積攢了不少的好故事,名詩篇,佳詞句。
(二)家長的角色:做孩子的忠實讀者,細心的評委,與孩子的文字同成長
我給家長提了個建議:當好孩子的忠實讀者,細心評委,感受孩子的成長,走進孩子的生活與內心世界,與孩子的文字同成長!在家長的關注下,孩子們的寫話勁頭會更足,從父母角度作出的充滿愛意的、善意的具有激勵性的評價定會對孩子的寫話能力大有幫助
總之,讓我們共同走入孩子的寫話世界,引領他們用一雙亮眼睛,發(fā)現(xiàn)身邊事;一顆敏感心,體悟身邊事;一支小妙筆,記錄身邊事。讓趣味洋溢在孩子們的寫話中,讓積累充盈在孩子們的寫話中,讓真我展示在孩子們的寫話中!我們的寫話教學就有了源頭活水
(作者簡介:何曉娟(1973-),女,武漢市人,武漢市青山區(qū)鋼花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