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從轉變觀念、合理的分組與分工、適時鼓勵、及時引導等方面闡述了在新課程下對“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初步嘗試。
關鍵詞: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課堂教學是學科教學的主陣地和中心環(huán)節(jié),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廣大教師一直在深入思考的教學難題。經(jīng)過無數(shù)教師的摸索、嘗試,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循環(huán)大課堂”終于脫穎而出,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市演進為“三案六環(huán)節(jié)”,并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和接受并逐漸推廣。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往往流于形式、脫離主題、效率低下。為改變這一尷尬局面,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番思索,獲得了心得與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放手發(fā)動學生,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是一個新生事物。由于受以往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放不開手腳,不相信學生,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一旦遇到問題,出現(xiàn)了“卡殼”現(xiàn)象,教師就耐不住寂寞親自操刀上陣,直接包辦代替,這種結果是讓“合作探究”這一新事物名存實亡。實際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就像小孩子學習走路一樣,你不放手讓他自己走,擔心他摔跤,老是把他抱在懷里,他是一輩子也學不會的。所以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放手發(fā)動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慢慢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只有完全相信學生,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才能真正地去探究、去合作。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提高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效率的前提。
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與分工。
我在剛剛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時,只是簡單地把全班按“田”字狀分成四格,即四組,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個性、學習成績、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因素。結果前面的小組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女生,她們膽小、內(nèi)向,不善言語,后面的小組幾乎清一色的都是男生,他們膽大、外向、活潑好動,而且小組間學生學業(yè)成績不均衡。這樣的分組造成課堂教學的被動。一邊是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堂上思維活躍、踴躍發(fā)言、場面熱烈;一邊是基礎較差的學生,思維懶惰、畏手畏腳,冷冷清清。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重新分組,分組時既考慮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又考慮學生的性別差異、性格差異,盡可能使分出來的小組減少差異,基本達到平衡。這樣更有利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開展。分好了小組還要任命各小組的小組長,明確各個小組組長的職責,更好地發(fā)揮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教師要將學案中的教學目標預先分配到各組,由組長牽頭。這樣各小組為了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就會發(fā)揮最大潛能,盡可能地去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防止由于目標不明、責任不清而導致大家相互推諉、不愿思考、不愿發(fā)言的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三、教師要適時鼓勵、積極評價。
每個人都有虛榮心,中學生也不例外,中學生渴望被別人理解、接受與認可,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考慮中學生這一心理需求,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論正確與否都要對他們進行積極的評價,哪怕是回答錯誤也不能簡單地否定,要找出他們思維的閃光點。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肯定其優(yōu)點和長處,幫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法,對他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消除其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有意識地讓后進生多開口、多表現(xiàn),使其具有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回答基本正確的,教師要給予贊許的目光、激勵的言語、熱烈的掌聲,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讓他們敢于答題、樂于答題,愿意“出風頭”,避免冷場。我在高一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題《外匯與信用工具》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內(nèi)容相對簡單,把教學目標設置成10個具體而明確的小問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分組搶答,根據(jù)搶答的結果給小組打分,由課代表統(tǒng)計各組得分,對成績優(yōu)秀的小組給予精神獎勵,張榜公布,寫在教室背后的黑板上。采用這種方法教學,教師的指令還沒有發(fā)出,教室里就出現(xiàn)7-8位同學同時搶答的熱烈局面,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思維,踴躍發(fā)言,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梢娺m時鼓勵、積極評價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效果顯著。
四、教師要參與調(diào)控,及時引導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由臺前走向幕后,那么教師是否就從此一身清凈,可以做個甩手掌柜呢?其實不然,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更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發(fā)揮其組織、引導、調(diào)控的作用,否則課堂教學就會失控,根本談不上高效。
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落實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需要提前設計好教學一體案,將教學目標細化,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使學生按照教師預定的方向和目標前進。
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做到放心、放手而不放任。教師要走下講臺,適時引導,參與小組的討論,監(jiān)督學生的“跑題”行為,及時引導學生按照預定的目標前進。對于學生在探究中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而出現(xiàn)的“卡殼”現(xiàn)象,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化繁為簡,引導學生逐步突破難點。如在學習第二課《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框題時,涉及商品價值量、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chǎn)率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為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巧妙設置情境,以三個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探索這一教學難點。通過對難點的分解,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降低了教學難度,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調(diào)控課堂的“溫度”,既要防止“冷場”,又要防止場面過“熱”而失控??傊處熞獏⑴c其中,掌握情況,適時調(diào)控,確保小組的合作探究有序、有效地開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正在探討和嘗試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適應變化,結合教學實際,努力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讓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有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