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常規(guī)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恰當?shù)靥幚砗媒虒W時段關系,使學生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形成知識能力,在教學互動中自主地獲取知識。
一、正確處理高中三年各個時段的教學關系
高一、高二階段物理主要是基礎知識學習階段,學生要認識一些物理現(xiàn)象,理解一些物理概念,建立一些物理模型,掌握一些物理規(guī)律,學會研究一些物理問題的辦法,初步形成分析問題、遷移重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三階段的復習中,學生最終要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梳理加工,構建網(wǎng)絡,形成知識合力。
高一階段物理主要介紹力學體系,它包含運動學和動力學兩部分。在運動學的教學中,教師要突出理想模型——質點概念的建立,讓學生熟悉不同的運動并且知道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和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教給學生研究運動的辦法:函數(shù)解析法和函數(shù)圖像法,并配以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強化訓練。在動力學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三條主線:力和運動改變的聯(lián)系為一主線;沖量和動量改變的聯(lián)系為二主線;做功和能量轉化的聯(lián)系為三主線。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動力學中的五大解題規(guī)律: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量、動能定理、動量守量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師應通過例題講解,教給學生解決動力學問題的思想方法:選取恰當?shù)难芯繉ο?,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中的受力和運動性質,最后選擇恰當?shù)囊?guī)律進行求解。
高二階段,學生主要是在高一掌握了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知識,深入學習電磁學。在電磁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入手,使學生對每一個知識要點學得一清二楚,爭取在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更上一個臺階。教師應抓緊時間,穩(wěn)中求快,將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識全部講完,為高三復習留下較大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
高三階段,教師要盡快以章節(jié)為線索,圍繞《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逐一落實考點,使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完成第一輪復習。在這輪復習中,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將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進行對比,從中找出它們的差異,使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的內涵。例如: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一對相互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速度和加速度、動量和動能、沖量和功、振動和波動、溫度和內能、電勢和場強、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磁通量的變化和磁通量的變化率、全反射和臨界角等。教師在物理規(guī)律的應用中要多設障礙,使學生徹底領悟規(guī)律的適應范圍和運用方法;在例題的講解中要多設問、多變化,注重一題多問和一題多變,開闊思路。教師只有循循善誘,才能使學生領悟出解題的辦法,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三基”夯實后,教師再進行第二、三輪復習。在這兩輪復習中,教師應將知識大跨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知識進行重組,增強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配適量的習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提高其解決學科內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有“余地”,培養(yǎng)其自學習慣,提高其自學能力
高中物理課本第一冊的“緒言”提到:“學好物理,應該對所學知識有確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識是在分析物理現(xiàn)象的基礎上經(jīng)過抽象、概括出來的,或者是經(jīng)過推理得來的。獲得知識,要有一個科學的思維的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了也得不到訓練,要重在理解,有意識地提高自已的科學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弊詫W能力是運用已學知識去單獨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自學物理必須有較好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閱讀、記憶、思維、想象、歸納、運用和實驗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眼中的那些不能“舉一反三”的學生就屬于自學能力欠缺的人。教師在教學中也會時常感嘆:“這樣的學生難教,教得累?!币虼私處熞叨戎匾晫W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學環(huán)境和機會,并指導他們學會自學。
高中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意向增強較快。教師在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要改變獨占講臺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那種滿足于一氣呵成、“強行移植”知識給學生的做法使不得。教師要解放思想,相信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有能力通過看書、動腦、動筆、動口和動手鞏固已學知識并獲取新的知識。
教師在高中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知識的拓展空間,供學生獨立鉆研。教師在課堂中宜較多地采用問題式教學法,通過集體提問,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領會方法。在必要時教師要給學生再留點自主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文,舉一反三,歸納總結,拓展知識等。教師要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搞好訓練與習題講解,提高解題能力
繁、難、深、怪的習題,會使學生飽嘗失敗的苦澀。因此,教師大量地講練這類習題,將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學要精選教材中習題的變式題或引申題,讓學生進行必要的練習和測試。教師應通過練習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定期測試檢查教學效果,并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練習進行講評。教師講評習題時不能只給學生報答案,而應首先講評錯因,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也就是幫助學生找出解題中存在的迷惑性和思維的欠缺性,并從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源頭上幫助學生理順關系,從規(guī)范解題的思路上給學生指點迷津。其次,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讀題,思考試題要考查什么知識點,理解這些知識點要注意哪些事項,解題的切入點在哪里,最佳的解題途徑是什么。教師要做好示范,將清晰的草圖、規(guī)范的解題程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辨別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人才的培養(yǎng)與升學深造的統(tǒng)一,使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