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如何使政治課堂教學生動起來,提高教學效率,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怎樣才能讓課堂教學生動起來呢?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充分參與為前提,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達到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質量的提高為目標?,F(xiàn)就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具體操作談幾點體會。
一、巧用哲理故事,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哲理小故事短小精悍,包含深邃的哲理,富于啟迪意義,是極適合用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如在講授“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知識點時,我通過創(chuàng)設《油和皇歷》的故事情境:古時候有一家人,丈夫每天外出賣油,生活拮據(jù)。他的妻子十分節(jié)儉,每天在丈夫外出前舀一勺油貯藏起來。到了年底丈夫因生意并不好而無錢置辦年貨,妻子卻意外地拿出一大壇油來,令丈夫喜出望外,一家人歡天喜地地過了個年。鄰居家的妻子聽說了此事后決心向她學習,每次在丈夫外出賣皇歷前,偷偷地藏起一本皇歷,到年底拿出來時,令丈夫無言以對,哭笑不得,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反對“一刀切”、“一風吹”的工作方法和教條主義。再如在講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賭餅破家》的故事情境:從前有一對夫婦,家里有三個餅。夫婦倆一起分著吃,你一個,我一個,最后還剩下一個。他倆相約說:“從現(xiàn)在起,如果誰先開口說話,就不能吃這個餅了。”為得到這個餅,倆人誰也不愿先開口說話。那天晚上,一個盜賊溜進屋里偷了他們家的財物,夫婦倆因為先前有約,眼睜睜看著財物被偷光,妻子急了,高聲叫喊有賊,并惱怒地對丈夫說:“你怎么這樣傻啊!為了一個餅,眼看著盜賊也不喊。”丈夫高興地跳了起來,拍著手笑道:“啊,蠢貨!你最先開口講的話,這個餅屬于我了?!边@個故事使學生們認識到:主要矛盾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在觀察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二、利用其他科知識,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若能以其他學科知識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因其載體是學生熟悉的學科知識,就不僅可為學生參與教學提供可能,而且可勾起他們的好奇心: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有什么聯(lián)系呢?從而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良好的前期準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素質。如在講授“量變引起質變的情形”這一知識點時,以化學學科知識為例,講述化學中的同素異形體就是由于構成方式的變化而形成的質的差別。又如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們的物理性質完全不同。金剛石堅硬無比可作切割玻璃的利刃,而石墨則比較松軟,能作鉛筆芯。通過這一知識點的介紹,學生認識到:“事物在總體上數(shù)量不變,只是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fā)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這一難點。對這一知識點,教師還可從多門學科的角度進行設置,如“田忌賽馬”、英語單詞的趣變、7個音符的變化等,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覺地攻克難點,又如在講述《一國兩制》這一知識點上,我們可以結合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講述實現(xiàn)兩岸關系早日和平統(tǒng)一的迫切希望,既講述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著眼時政新聞,緊跟時代步伐
政治課的內容與時政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由于課本的局限性,它與時政存在一定的距離,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恰當?shù)慕虒W情境應該取材于熱點新聞,符合時代的潮流,是學生所關心的或有能力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能讓學生在課堂中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如在講述《我國的外交政策》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引入時政材料并一貫到底,如可選用溫家寶訪問日本時在日本國會發(fā)表演講時的內容:對于東海問題,兩國應本著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原則,積極推進磋商的進程,在和平解決分歧上邁出實質的步伐,使東海成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為背景材料。這個問題上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教師可先不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充分討論后自己總結。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四、創(chuàng)設開放環(huán)境,預留思維空間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遵循啟發(fā)式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fā)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政治課教學中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只是一種提示和啟發(fā),至于答案,應該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和感悟。這樣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師帶有明顯傾向性的提示,這樣的情境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這在實踐中是不足取的,因而教師要避免這種情況。例如在《市場交易原則》這一教學內容中,我出示了這樣一個情景:微軟公司將其開發(fā)的互聯(lián)網(wǎng)瀏覽軟件與視窗軟件捆綁,高價銷售。由于視窗軟件在個人電腦操作軟件上的高占有率,這種捆綁銷售的做法使得其他互聯(lián)網(wǎng)瀏覽軟件的開發(fā)商難以與之競爭。美國司法部與19個州政府以微軟壟斷市場為由將其告上法庭,請評價材料中的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回答,于現(xiàn)象本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所以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這時再讓學生看課本、討論以后回答,則問題的答案就不難得出。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不要喧賓奪主,不要為了情境而設置,而要為了提升課程品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而預設,否則,課程就成了做秀,流于形式。因此,教師不僅要擺正情境與教學的關系,還要“打鐵先得自身硬”,提升自身素質,跟上時代步伐,在生活中善于積累,做一個搜集“情境”的有心人,更好地服務教學。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而且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把豐富的學習內容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材知識的傳授與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激發(fā)巧妙結合起來,共同構成課堂教學的整體。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必須既研究教材又研究學生,既篩選案例又積累經(jīng)驗,改革教學方法;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教師要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開拓思路,激活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綻放政治課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