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根據(jù)人的大腦的記憶構(gòu)造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談了單詞記憶的方法。教師在日語學習的初級階可段嘗試采用形象生動的圖片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進而指導(dǎo)學生在課后將所學知識加以鞏固整理,充分認識日語語音階段是學好日語的基石。
關(guān)鍵詞: 日語教學記憶構(gòu)造單詞記憶方法
記憶是一個抽象的東西,經(jīng)常聽到有學生說:“我剛記住的東西一會就忘了?!钡灿袑W生說:“最初記的時候很困難,后來就習慣了,不需要特意花時間就記住了。”
現(xiàn)在市場上有關(guān)日語學習方法的書很多,如借漢字發(fā)音、看動漫、編順口溜和繞口令等方法來記憶單詞。作為一名教育者,我覺得市場上所提倡的這些方法都太表面化和片面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單詞記憶這個難題。日語的主要來源是漢字,很多日語的寫法和漢字相似,但并不是日語和漢字就可以混為一談。如果漢字和日語都一樣了,那我們就不用學日語了。再試問,若一名連五十音圖都記不住的人能記得住順口溜、繞口令嗎?即使記住了,那他會的也僅僅是這幾句順口溜、繞口令中的單詞而已,想必能編成順口溜的日語單詞也只是少數(shù)。另外僅靠看動漫記住的單詞是有限的,學會的也是只字片語。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還是必須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
任何一門語言都有構(gòu)成這門語言的根基,日語的根基就是五十音。語音階段是今后初、中、高級日語學習的基礎(chǔ)。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到日語,還沒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在這個教學階段,要幫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五十音圖后,將進入單詞的學習。或許學生有這樣的疑問:我五十音圖都記得很好,但一旦組合成單詞,又糊涂不清了。有的課外讀物上曾提出一種以音讀和訓讀的方式來作為記單詞的訣竅。并舉出這樣的例子:漢字“生”字,它的音讀為“せい”,所以它所構(gòu)成的詞:“學生”、“先生”、“生活”、“生物學”等,它們的“生”字都讀作“せい”。音讀是如此,訓讀也是如此。例如“手”字訓讀為“て”,于是它構(gòu)成大量訓讀詞如:“手痛い”、“手利き”、“手提”、“手塩”等,“手”字都訓讀為“て”。這里值得深思的是: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匯量,怎么能分清音讀和訓讀呢?或許能分清音讀和訓讀,那能分清什么時候讀音讀,什么時候讀訓讀嗎?我認為音讀和訓讀的學習總結(jié),是建立在具備一定詞匯量的基礎(chǔ)上,有了堅實的詞匯基礎(chǔ),學生就可以逐漸歸納總結(jié)出音讀和訓讀的規(guī)律。
單詞能否記住,主要跟記憶力有關(guān)。記憶活動是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心理活動,它包括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依靠記憶來幫助學習和工作,但人的記憶能力卻因人的個體差異不同,其記憶的好壞也就不同。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記憶的動機是增強記憶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人們的一舉一動必有其動機存在,并受動機的支配。也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受語言使用人原始的目的所支配。由此可知,動機是增強記憶的第一步。
動機和興趣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獲得非凡記憶力的先決條件就是強烈的動機和濃厚的興趣。如何使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呢?教師先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知識對自己是有價值的。想要學好外語,就必須要明白單詞是學好外語的基礎(chǔ)。另外,還要不斷接觸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當逐漸熟悉學習的內(nèi)容之后,就會培養(yǎng)出真正的興趣。
作為日語教師,首先應(yīng)該培養(yǎng)學生對日語的興趣。記憶分為兩種:一種是用耳朵來記憶的聽覺性記憶;一種是用眼睛記憶的視覺性記憶。記憶的方法因人而異,擅長用耳朵來記憶的學習者稱為聽覺型學習者,擅長用眼睛來記憶的學習者稱為視覺型學習者。視覺記憶習慣具有清晰、生動的特點,其中視覺后象更是一種特殊的視覺記憶習慣。有人在瀏覽過書的內(nèi)容后,以后仍能借助于視覺后象清晰地念出所看到的某一段文字。
對于從事初級日語教學的教師來說,鍛煉學生的聽覺性記憶和視覺性記憶相當重要。其實初學日語的學生就好比嬰兒學說話,一切得從頭學起。如果剛結(jié)束語音階段的學習在進入課文的時候,要學生一口氣記住一課書的單詞,想必大多數(shù)零起點的學生都是做不到的。這樣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抹殺了他們對日語學習的興趣。
初級教學教師最好利用圖片教學的形式。教學方式要生動形象,簡單易懂,以培養(yǎng)學生對日語的興趣為主。比如說在講到“富士山”“桜”“雪”這類詞的時候,教師可先展示有關(guān)的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與此同時,帶領(lǐng)他們多讀幾遍,這遠比只看著書上的日語漢字、假名生硬地教授、朗讀,進而讓學生死記單詞要有活力。人們對形象生動的事物的印象往往記憶深刻。取下圖片后,學生仍能很清晰地記得圖片的位置,以及相應(yīng)單詞的讀音和意義。這就是視覺記憶,在直觀感受的同時加強記憶。以這種形式教授單詞的時候,往往是聽覺記憶與視覺記憶相結(jié)合。給學生展示圖片的同時,作為教師還要在一旁教授單詞的讀法及用法,這樣既從視覺上又從聽覺上又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學生在課堂上即時記住的東西我們稱為“即時記憶”。記憶從效果長短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即時記憶(即時記憶即為記憶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的“識記”環(huán)節(jié))、短時記憶及長期記憶。這三者的關(guān)系分別如下圖所示:
從上面圖示我們看出如果在短時記憶不加以復(fù)習,就會把剛剛記到腦海的事物遺忘,我們?nèi)绾伪苊膺z忘呢?
記憶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遺忘的過程,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看出,即時輸入的信息如果在短時記憶不加以復(fù)習,就會產(chǎn)生遺忘。短時記憶是指當即時記憶里的信息被注意,并且被認為重要時,它便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實際上,這就是人們將進入大腦的東西鞏固住,使其作為印象在腦海中停留30秒鐘以上。例如,人們想要記住某種事物,為了鞏固其印象,就如同小學生背誦那樣,機械地反復(fù)背誦,即使不斷復(fù)誦,短期記憶的容量也不過是七個刺激項目而已,很少能達到八、九個刺激。如果想記憶長一點,那就得引入長期記憶。在記憶消退之前,把同一個識記的東西多次出聲復(fù)述,就能使短時記憶延長壽命。但一旦停止復(fù)誦,這個記憶就會消退。而很好地理解短時記憶的這種性質(zhì)之后,集中思想,反復(fù)練習,銘刻在心,就可變短時記憶為長期記憶。從短時記憶到長期記憶,要求進行更全面的鞏固記憶工作。這件工作非一蹴而就,必須反復(fù)多次。
鞏固記憶的工作不像之前即時記憶的工作那么簡單,需要尋找關(guān)聯(lián)性?,F(xiàn)在我們一年級的教學主要采用單詞、語法相結(jié)合的教授方法,并且將課文的每一個內(nèi)容作為提供的一個個語言場景(即語境),有效地組織學習。僅依靠教師一個一個地單調(diào)、乏味地教授單詞和語法是一件艱苦、乏味、甚至痛苦的事,學生即使暫時勉強記住了某一些詞語,或許很快也就會忘記。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單詞貫穿在句型、語法及課文中學習,就使得一個個單詞活起來。比如:“夏”“冬”“暑い”“寒い”這四個單詞,我們可以把它連成一句話來記:夏は暑くて、冬は寒いです。此外,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場景,引導(dǎo)學生在語境中活用單詞和語法。語言來自于生活,也要在生活中使用,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生活中去學習語言,并且把學到的語言在生活中加以實際地運用,才能基本完成整個的記憶過程。
當然,學習的主角終歸是學生,學生若無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辛苦和努力也將面臨付諸東流的可能。因此,課堂上教師的正確指導(dǎo),課下學生的消化、整理、運用同樣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在于對記憶內(nèi)容的組織。這是說要對記憶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成為一個系統(tǒng),或?qū)⑵浼{入一個系統(tǒng)。從接觸圖片學習單詞到貫穿在語法中記憶單詞,主要依靠教師的引導(dǎo),而最終是否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則必須看學生課后下工夫的多寡。有的學生單詞有方,聽寫、背誦的能力很強,但不會運用,這說明系統(tǒng)記憶不到位。學過的東西必須經(jīng)歷整理、歸納才是一個全面鞏固記憶工作的完整過程。把梳理、總結(jié)后的知識活用,進而運用到實際的語言交際生活中,才稱得上是真正記住了單詞。學習無捷徑可走,只有規(guī)律可循,而勤奮方為唯一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物理知識記憶十五法.http://phys.cersp.com/XSTD/sGz/JYZ/s12/200808/6344_2.html.
[2]中國記憶網(wǎng).http://forum.chinamemory.net//index.php.
[3]日語單詞記憶.http://www.blog.edu.cn/user2/26774/archives/ 2005/2840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