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認為課堂語言教學中三個要素(Engage,Study,Activity)是創(chuàng)設語言學習環(huán)境必不可少的。在ESA教學模式中,教師作引導,給學生提供語言材料,并創(chuàng)設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以學生為中心,將語言材料整理、學習、消化,并在課堂上進行應用,以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為主要課堂活動,使得教學活動情景化、任務化、交際化。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研究“英語課堂活動實踐”課題,本組計劃開設了這樣一堂教研課。我用的教材是《新視野大學英語預備級2》中Unit 6“Wedding Parties”一文,開講的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以Cyprus(塞浦路斯)婚禮為代表介紹西方婚禮文化,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技巧,完成閱讀理解練習,并進行中西方婚禮文化對比。教學活動設置基于ESA英語教學法原理,基本上按Engage(投入階段)→Study(學習階段)→Activity(活動階段)的直線順序展開。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知道每一節(jié)課都各具特色,由不同的階段組成。每節(jié)課的重點可以是語法、詞匯、閱讀或寫作。它可以包括聽說活動或者集中講解新的語言點或者集中復習。每節(jié)課達到的實際效果取決于教師、學生和當時的教學實際。
如果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感興趣,進而能融入課堂的學習過程,甚至能從中感受到學習是一種享受,這樣學生往往進步比較快,學得比較好。作為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課堂不但要有高質的知識含量和教育內容,還要力求趣味橫生,令人愉悅。要做到這一點,精心的思考和充分的準備是不可或缺的。
準備一節(jié)英語課時,下面三個要素非常重要:
E—Engage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S—Study學習
A—Activate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中
ESA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可以靈活多樣,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并不是不變化的,一堂英語課中可以使用多個ESA組合。在我的課堂上主要應用的是直線型教學模式:Engage(投入階段)→Study(學習階段)→Activity(活動階段)。
Engage(投入階段)這一塊,實際上包括英語教學中的熱身練習(Warming-up)和導入(Lead-in)。這一階段一般設置在教學的開始。原則上力求豐富有趣,貼近學生熟知的事物,直觀易懂,易于操作。在熱身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歌曲、圖畫、游戲等方式,在較短的時間里,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前松散的狀態(tài)拉到課堂上來,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思想準備。實際上是讓學生調整狀態(tài)的開胃片。
因為課文講得是塞浦路斯的一場傳統婚禮。我的熱身活動是通過投影儀打出一幅地中海東南部、以塞浦路斯島為中心的英文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迅速找出塞浦路斯。學生需要把分散的注意力從喧鬧的課間活動集中到課堂,通過尋覓、辨識等步驟,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接下來進入導入環(huán)節(jié),我以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中國傳統婚慶和當代婚慶的場面,讓學生討論,并指出中國婚慶文化的發(fā)展變化。因為學生對于生活中的話題比較熟悉,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喚起學生對語言材料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更能投入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同時也把文章背景知識的介紹與導入有機結合了起來。
Study(學習階段):此階段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語言材料和相關的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結構等語言知識。教師可通過講解語法,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語言規(guī)則,也可以讓學生活動等。實際上,學習活動貫穿課堂的始終,只是在此相對集中一些。
首先,掃清詞匯障礙。每一節(jié)英語課上,學生都有要學習的語言點或語言技能。每節(jié)英語課上,所講述的語言知識都應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和原則,即有一定的邏輯性。因此,教師應該系統地、有邏輯地講授英語語言點、語言的構成和傳授語言技能。例如:教師講解詞匯時,可以將每一課的詞匯先進行匯總歸類,可以按照詞性、用法等分類講解。然后用單詞造句,并遵循句型語法邏輯。有條理、有邏輯的知識傳授往往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其次,是學生自主閱讀時間。先是快速閱讀的訓練,熟悉文章內容。然后,教師對其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補充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接下來是播放課文錄音,訓練學生英語聽力的同時,讓學生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回答問題,并將答案進行組織歸納,以檢測學生的閱讀技能和對文章理解程度。這樣,在集中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英語技能的聽、說、讀、寫四個要素都進行了訓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專業(yè)素質。
Activity(活動階段)環(huán)節(jié),教師僅靠言傳身教對于學生學習語言是不夠的。為了給學生自我開發(fā)英語技能的機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學生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課堂主角的味道。例如:英語課堂上最為普遍的聽、說、讀、寫活動,還有一些英語課堂上的小游戲、分角色表演課本劇等。
在講解課文時,我先在屏幕上投出一張圖片——西方婚禮最為神圣、幸福和美麗的一刻:牧師站在新郎、新娘中間,引領一對新人進行神圣的婚禮宣誓。同時,播放著婚禮進行曲。通過這樣的視聽渲染,學生很快進入情景。為了趁熱打鐵,我又迅速打出一串經典的英文婚禮宣誓詞,然后給學生時間準備,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牧師、新娘和新郎,再現這一神圣的時刻。有些學生還準備了道具,牧師找來了十字架掛在胸前,還學著圖片上的牧師拿了本“Holly Book”,更有趣的是“新郎、新娘”還準備好了戒指。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不但學習和鞏固了課文內容,而且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如果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一展其英語語言的風采,這種任務型練習活動,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鼓勵效果,受到鼓勵的學生往往能夠學得更好。
如同我們學習母語時一樣,語言的生成,多在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方能水到渠成。學習英語要達到這種境界,活動不失為良策。由此可見,活動是課堂實踐行為的工具盒,是課堂實踐的指南。如果教師能利用好活動教學,寓教于樂,在英語教學上必能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ESA教學模式在教學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內容的難易程度,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模式。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生動的課堂語言活動,將交際情景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進而將課堂語言與社會習得語言相結合,通過圍繞某一語言形式而設計交際性的教學任務或活動,幫助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技能,實現師生、生生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