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長期以來中國學生學會的英語被稱為“中國式英語”或“Chinglish”,造成中國式英語的原因之一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只重視語法、詞匯、句型等英語結構性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英美人士的思維表達方式的學習和培養(yǎng),結果在說英語時就只能在漢語思維及其表達方式的潛意識的指導下,按照漢語的語法結構來說和寫英語;這樣說出和寫出的英語必然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維表達習慣,這樣的英語被稱為“Chinglish”就不足為奇了。為了讓英語學習者擺脫和避免“Chinglish”,本文作者從認識和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習慣這個角度闡述了怎樣說出地道的符合英美人士思維習慣的英語。
關鍵詞: 認識培養(yǎng)英語思維方式Chinglish
一、前言
中國英語學習者從初中(現(xiàn)在從小學)開始學英語一直到大學差不多學了10多年英語,結果到頭來學會的英語被西方以英語等母語國家的人士稱“中國式英語”——他們說的和寫的中國學習者聽不懂或讀不懂,中國學習者說的和寫的他們也聽不懂或讀不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或教師在英語教學時沒有有意識地了解、認識和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方式。英國和美國這兩個主要說英語的國家與中國這個非英語國家處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經(jīng)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與漢民族有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差異決定了英語國家的人和中國這個非英語國家的人在思維形式上有許多不同之處,由于語言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這種差異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有極明顯的差異[1]。因此了解和認識中西方人的思維表達方式的差異,模仿、學習英美人士的思維表達方式對于中國學生學好英語、避免中國式英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中西方思維表達方式的差異
(一)思維方式的概述
思維方式是社會的精神生產(chǎn)方式,通過一定的思維方式人們生產(chǎn)著各種認識的、觀念的精神產(chǎn)品,形成一定時代的精神和理解水平[2]。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人的一切思想和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思維方式支配、調(diào)節(jié)下展開的。語言和思維方式的關系是子與母的關系,語言是思維方式的表達形式之一。思維方式的功能之一是思維方式的規(guī)范功能:它是歷史地形成的處理問題的具體方式和思維慣性,是由主體先前的意識狀態(tài)積淀而形成的比較穩(wěn)固的心理傾向、價值取向和思維定勢。由于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歷史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tài)、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所以不同國家之間的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思維表達習慣的差異。因此,中國英語學習者只有了解了英語國家人士的思維方式差異特點及其在語言上的表達方式的特點,學習起來才輕松,才能真正把英語學好。
(二)中西方人的思維表達差異形成的原因
思維與語言的關系猶如母與子的關系。先有人類的思維后有語言、圖畫、音樂等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研究可知思維作用于語言的形式為:思維→(作用于)表現(xiàn)方法→(作用于)語言的具體形式。
由于歷史淵源、地域特點及哲學與文化心理不同,而導致思維的根本差異:中國自古以來是農(nóng)業(yè)大國,即所謂的“靠天吃飯”,農(nóng)業(yè)、土地與民生息息相關,形成了“天人合一”這一中國文化精髓,即把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人類文化和天命自然統(tǒng)一。這種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便使中國人習慣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違天命順其自然的處世哲學和宿命論”[3]。中國儒、道兩家哲學深刻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其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于道”等,這就是漢民族的循回式思維方式。因此,中國人表達事物時總是按時間和事理發(fā)展順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進行闡述。這種思維方式我們稱其為具體一般型表達方式(Particular-General Solution Pattern),這也就是說中國人擅長具象形思維。而西方的英美人則恰好相反,他們一向?qū)⑷伺c自然分隔開來,認為思維是獨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觀事物,講究“人物分立”,人能夠通過斗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經(jīng)有關學者研究得知,英語自莎士比亞時代以來有很大發(fā)展,英語被譽為理性語言,這與歐美哲學較早與改造、征服自然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特別是培根和洛克等一代啟蒙哲學家恪守的客觀形式方法(邏輯論證)有很大的關系。“哲學思辯”(Speculative Philosophy)使他們將英語稱為人類經(jīng)驗(物理變化經(jīng)驗、感覺經(jīng)驗、價值經(jīng)驗)理性構建的精辟論述。這就造就了英美人士的思維表達方式的特點:由果到因,由小到大,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態(tài)后論述,先總結后事例,先整體后細節(jié)。他們的思維模式為一般具體型。通過下面這些漢語例句及其對應的英語語序,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和英美人的思維表達的差異。
例1.在全球經(jīng)濟事務中,中國應繼續(xù)保持一個積極而充滿活力的力量,我堅信這符合我國利益。
相應的英語語序為:
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t’s in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men that China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power in global economic matters[3].
通過對比可見:漢語是按時間順序和邏輯發(fā)展關系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論證;而英語則恰好相反。
例2.我于1979年9月出生在中國北京西城區(qū)。
英語語序為:I was born at Xi cheng District,Beijing,China,in september,1979.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漢語的時間和地點表達是由大到小、先時間后地點的語序;而英語則相反由小到大,先地點后時間。
(三)中國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時不習慣用英語思維表達方式
中國英語學習者生活在中國,從小就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中國社會的價值觀、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這就是說中國英語學習者一生下來在潛意識里就受到漢語思維表達方式的影響。而且是生活在漢語作為母語的環(huán)境里,更是直接受到漢語思維表達方式的影響和限制。
但是作為第二外語學習者,有無必要在學習英語時有意識地克服漢語思維表達方式,同時有意識地去了解、模仿英語國家的人的思維表達方式呢?英語思維表達方式能否進行模仿呢?隨著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交流日益頻繁,語言這一交流工具就顯得更為重要,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型語言在服務于我國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獲取國際科技信息、向國外宣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有著不估量的作用,這一點在全國上下已達成了共識;但怎樣才能把英語以花最少的時間和財力學好呢?怎樣才能避免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國式英語”呢?要解決這些問題,真正擺脫中國式英語,英語學習者首先得從了解和模仿英語國家的人的思維表達方式入手。英美等英語國家人士把中國學生說的英語叫作中國式英語,是因為中國學生在讀寫英語時漢語思維太明顯,從而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純正英語思維表達方式。
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課上或課外脫口而出類似下面的句子是隨時可見的:
例3.(1)Because I like it very much,I bought it.
(2)Yesterday I helped my mother clean the house and then I asked my mother give me two hundred Yuan to buy a bike.
這些句子完全沒有按照英語的先結果后原因、先綜合后分析的表達習慣,而是按照漢語的事物發(fā)展的邏輯順序來敘述。
在做英譯漢時也滲透著漢語思維表達方式。
例4.上海采取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外資。
這句話如果讓英語初學者,甚至是大學生來翻譯,許多人通常就會作出如下類似的翻譯:
Shanghai adopted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而按照英美國家人士的思維表達方式應該作如下翻譯比較好: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have been adopted in Shanghai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由于英美人是一般具體型思維表達方式,因此在語言上多用被動語態(tài);表時間、地名的這些詞由于是次要信息,通常不用來作主語,而漢語用這些詞來作主語就很普遍,如:“昨晚抓了三個小偷”,“一把菜刀鬧革命”,“校園東頭蓋了一棟房子”等。
例5.熱烈歡迎世界各地客商來此建立和發(fā)展貿(mào)易關系。
一般的中國學生通常將其作類似的翻譯:
We warmly welcome custome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 with us .
這樣的翻譯似乎外國人也知道譯者要表達什么意思。但他們很有可能不明白譯者要表達和要強調(diào)的重點。這句話的中心是“客商”,由于英語句子的中心信息(要強調(diào)的地方)的位置是在英語句子的主語上,因此該句要作如下翻譯才地道:
Customer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warmly welcome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 with us.
這樣的翻譯才符合英美人的思維表達習慣,他們才明白作者要強調(diào)的內(nèi)容。
同樣在英語寫作中也流露出大量的漢語思維模式,讓我們來看一篇中國大學生用英語寫的文章(文中的錯誤為原作者所有)[5]。
例6.Why is English important to scientist? We live in a world wh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needs scien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exchange their work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On the other hand,we wish to know what others are doing and what experience and...knowledge and things we should learn to improve our work,so we must master the foreign language.However,there are countless languages in the world;we can’t learn all of them. Fortunately,there is one kind of language that is commonly used all over the world,English...If we master English,we can go to any corner of the world to exchange with the people without know their mother language.We can say we are holding one of the very powerful weapons of study science.
這篇作文非常典型地表現(xiàn)出中國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的漢語思維表達方式。它的前四句說明了情況,提出了問題。但是,未加以解決,以“漂亮”的習慣用語on the other hand轉(zhuǎn)承說另一種情況和問題;接著,又用更“精彩”的however推展出第三個問題。直到第七句的最后才提到“英語”這個主題。這顯然不符合英美人的一般特殊型的思維表達方式:先提出問題,論證主要的東西,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不要說了半天“老外”還不知道你想說什么。這樣的作文在開頭就要用主題句點明要論及的主題:英語對科學家很重要。例如以這樣的主題句開頭: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 think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cientists to master the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這樣,英語等母語國家的人士一看就明白文章要論及的主題。通過上面的一系列的例句,可以看出中國學生在口語、翻譯、寫作中無處不流露出漢語思維表達方式。
三、怎樣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方式
如果人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不有意識地培養(yǎng)英語思維及其表達方式,那么說出、寫出、譯出的東西就不能有效地傳達給英美人士,不能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學生的英語學習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也只能是“中國式英語”——Chingish。那么用什么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及其表達方式呢?經(jīng)參閱有關資料及筆者親生體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表達方式:
1.通過對比英漢語的思維及其表達特點從總體上認識英美人士的思維表達特點,然后在開始翻譯、寫作、說英語時有意識地注意這些英語思維表達特點。
2.多看一些科普和政論性文章,特別是這類文章的英語原文材料(English original material),而不讀或盡量少讀經(jīng)過中國人編輯加工過的英語材料。由于從初中(現(xiàn)在是小學)開始接觸的英語材料中記敘文占絕大多數(shù),而這些英語記敘文材料中的思維表達方式非常接近漢語的特殊一般性思維表達模式,讀這樣的英語材料就達不到體會和培養(yǎng)英語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一般特殊型思維表達模式。而科普和政論性文章就是英語的一般特殊型占統(tǒng)治地位的語言材料,這些英語原文材料才是訓練和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習慣的最好材料。
3.多聽和模仿英美國家名人的演講方面的語音材料。因為英語國家的名人諸如總統(tǒng)、演講家這些人的演講或講話都是非常精練和地道的,而且英語思維表達方式流露得最充分。通過聽和大聲的模仿朗讀這些材料,這些人的思維表達方式隨著時間推移就慢慢地“固化”(consolidated)在英語學習者的頭腦中。當要說或?qū)懹⒄Z時,學習者就可以模仿這些句式或思維表達方式進行有關的構思或表達。
4.通過背誦和翻譯名人演講稿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習慣。上面提到了英語名人演講稿是英語思維表達習慣最充分的材料。通過背誦和翻譯這些英語材料,中國英語學習者就會逐漸明白這些思維表達習慣和漢語表達習慣的差異,同時也就會在潛意識中接受和運用英語思維表達方式,從面達到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習慣的目的。
5.多了解有關英美國家的文化習俗、社會歷史、人文地理、宗教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了解和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方式。由于思維表達方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受到本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影響面逐漸形成的,因此,思維表達方式無時無刻不受到它們的影響和制約。學習者只有了解這些知識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和認識英美國家人士的思維方式為什么和中國人的不同,才能在學習別人的語言時潛意識地學習和接受別國的思維表達方式。
四、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論證,使我們明白了英漢兩種語言的思維表達方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不僅僅是學習人家的文字和語法,更應該學習語言深層次的東西——語言的思維表達習慣和文化,這些東西才能使學習者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地道的語言。英語學習者必須逐漸有意識地認識和培養(yǎng)英語思維表達習慣,才能避免“中國式英語”;才能在讀英語科普和政論性文章時,抓住別人要表達和強調(diào)的重點;才能使寫出和翻譯出的英語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維表達方式;才能有效地推進我國的英語教學;才能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為我國借鑒和吸收外國先進科技成果、國家的對外開放宣傳、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1986.
[2]盧家楣.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P84-112.
[3]李秀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
[3]蔡基剛.英漢漢英段落翻譯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2000.
[5]張翔.征服英語口語[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