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漢英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它們之間存在較大的異質(zhì)性,弄清它們之間的差異對于翻譯實踐至關重要。本文以英漢差異為基礎,以《十七大報告》中英文本為依托,分析、歸納了政論文漢譯英的翻譯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 漢英語言差異《十七大報告》中國的論文英譯翻譯原則和策略
一、引言
政論文是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政策性文件或有關國家黨政領導人重要講話的文本,內(nèi)容上立意深刻、主題鮮明,語言結(jié)構嚴謹、行文暢達,四字結(jié)構和排比句在該文體中較為常見;言語口吻較為莊重,但也不乏生動形象、富有文化特色之用語;使用的場合一般較為嚴肅,有時會涉及關乎國家利益和國際關系的敏感話題。因此,翻譯時(特別是對外翻譯)務必緊跟原文語義和作者思想,絕不可隨意更改或發(fā)揮,強加入譯者的個人行為和觀點(賈文波,2004:64)。中西方語言存在很大差異,熟悉漢英語言間的差異對政論文的翻譯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本文擬以《十七大報告》中英文本為依托,結(jié)合政論文的文體特征,從漢英語差異角度分析中國政論文英譯的原則和策略。
二、漢英語言差異的主要表現(xiàn)
中西方民族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這就決定了漢英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熟悉兩種語言的差異直接影響著翻譯質(zhì)量。漢英兩種語言間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詞語層面
漢民族重整體思維、模糊思維,而西方人崇尚科學和理性,思維活動較為明晰、確定,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漢語中概括詞較多,搭配隨意,而英語用詞、詞語搭配均較為嚴謹,比如,漢語的“衛(wèi)生”,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飾語就指不同的衛(wèi)生,如“個人衛(wèi)生”、“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等,但英語一定要有新搭配:personal hygiene,public health,environmental sanitation(蔡基剛,2003:387)。此外,漢語的詞義表達籠統(tǒng)、模糊,而英語較為具體精確,漢語可以說“學文化”、“學知識”、“學外語”、“學鳥叫”等,都用同一個“學”字,英語中則須分別用learn to read and write,acquire knowledge,study a foreign language,imitate birds來表示,不然會導致邏輯意義紊亂(賈文波,2004:20)。漢語講究工整對仗、文采華麗,喜用大詞和四字成語,如“走南闖北”、“歡天喜地”、“平淡無奇”、“徹底粉碎”等;相比之下,英語行文強調(diào)簡潔,層次清楚,語言上追求自然流暢,忌重復,如上面四個成語在地道的英語中就應顯得客觀、簡潔:travel a lot,overjoyed,ordinary,smash。
(二)句子層面
流水句和竹竿句是漢語中的兩個經(jīng)典結(jié)構。寫作者只求“意盡”,句子彈性大,語法形式靈活,可以一句接一句,無限制擴展下去,句子的形成過程恰似“意識流”,“流”到什么地方,決定于聽說雙方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和環(huán)境的限制(轉(zhuǎn)引于蔡基剛,2003:252)。英語屬于形態(tài)性語言,以主謂為基本框架構造句子,徐通鏘(1996:344)曾作過這樣的比喻:英語的主語和謂語如兩根“柱子”,而這兩根“柱子”一定要有一根“梁”搭在它們上面。這個“梁”就是主謂一致的語法關系,所以句子結(jié)構較嚴謹,大的主謂結(jié)構猶如樹干,定、狀、補等句子成分就是“樹干”的枝葉。因此漢英翻譯中,譯者須在漢語的流水句中找出一個主語,進而確定主謂結(jié)構,然后加入定語、狀語、賓語、補語等其它成分。
(三)文化層面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語言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各自的文化痕跡。對譯語國家文化的陌生,常會成為翻譯的最大障礙,比如,“膽小如鼠”譯成英文是as timid as a rabbit,“一貧如洗”應譯為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生活背景、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差異致使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在政論文翻譯中,譯者尤其要注意帶有文化色彩的語句的翻譯,由于這類詞來源復雜,翻譯時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可以順從“約定俗成”,在英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詞,有些則需要靈活地用符合英語習慣的方式將原文意思表達出來。如漢語中有“肝膽相照”來形容“真誠”,但西方人卻對“肝膽”沒有如此意象,只能根據(jù)意思翻譯成treating each other with all sincerity。中國人與英美人的認知環(huán)境是不同的,“交際是否成功就看雙方對彼此的認知環(huán)境是否能顯映和互相顯映”(何兆雄,2000:181),漢英翻譯時譯者必須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否則就難以取得良好的讀者效應并有效地實現(xiàn)翻譯目的。
三、政論文的漢譯英策略
政論文的嚴肅性、正規(guī)性決定了政論文漢譯英要奉“忠實”為首要原則,但中國的政論文都是在漢語的寫作范式下形成的,照搬原文句式、語義結(jié)構去翻譯會極不符合目的語讀者的用語習慣,譯者有必要根據(jù)漢英兩種語言間的差別,采用適當?shù)募记伸`活翻譯。(下文例子均選自胡錦濤《十七大報告》)
(一)省譯
時政性文本大都行文肅正,措辭嚴謹,不會像文學語言那樣辭藻華麗,但由于漢語慣用一些修飾語或范疇詞,為了增強語勢還會重復用一些詞語,不符合英語“行文簡潔”的習慣,所以對于那些不影響句意的多余或重復詞,譯者要進行適當?shù)膭h減。例如:
Eg.1人才工作進一步加強,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組織制度創(chuàng)新不斷深入。
Version:Work in relation to talented personnel was strengthened,efforts were stepped up to reform the cadre and personnel system and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為了使句式顯得更整齊,原文重復使用一些詞,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善于“提取公因式”,將原文中重復使用的語詞作為“公因式”提取出來,以求譯語的簡潔、明了。
Eg.2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jīng)驗。
Version:basic theory,line,program and experience
Eg.3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Version: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reality,life and the public.
(二)增譯
如上所述,英語句式嚴謹,主謂結(jié)構是句子的基本框架,因此,主語是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在漢語中,尤其是政論文中,無主語句隨處可見。在漢英翻譯中,為了使譯文更好地被讀者接受,就要根據(jù)原文意思增加合適的主語。
Eg.3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Version:We must persist in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legislation to improve the socialist law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三)重組
漢語句式的“竹”式和“流水”式特色在政論文中有相當明顯的體現(xiàn),而英語的“樹”式句子結(jié)構決定了譯者在漢譯英時,必須對原文的流水句進行重組,否則譯文就會很不合乎英語行文習慣。對原文重組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意思,弄清各個分句之間的邏輯內(nèi)涵和主次關系,然后為目的語確定主謂結(jié)構,根據(jù)目的語的語法,借助各種詞類及形態(tài)變化,搭造完美的“樹”式結(jié)構。
Eg.4我們必須適應國內(nèi)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
Version:In keeping with changes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and in light of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for a better life,we must follow the trend and law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phold the basic program consisting of the basic objectives and policies for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四)替代
程振球(1980:218)曾表示,漢語比英語更能容忍重復。漢語句子中的重復與平行句相伴而生,在政論文中,重復使句式節(jié)奏感加強,能大大增強領導人講話的氣勢。然而,英語學習者經(jīng)常被建議一定不要在同一句話中兩次使用同一個詞語或表達同一個意思,除非是為了特意強調(diào)或澄清句意。譯者必須在明白兩種語言不同用語習慣的前提下翻譯。
Eg.5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Version:We must respect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ife,give play to their creativity,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take the path of prosperity for all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Eg.6社會主義愈發(fā)展,民主也愈發(fā)展。
Version:Democracy will keep developing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ism.
四、結(jié)語
翻譯涉及兩種語言,譯者熟悉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譯文的優(yōu)劣,可以說學習英漢差異是進行翻譯實踐的基礎。中國的政論文很大程度上映現(xiàn)了漢語用語習慣、行文風格等特點,譯者要運用英漢差異常識,一方面要保證不歪曲或遺漏原文信息,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另一方面要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譯出符合目的語習慣的譯文,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讀者效應。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英漢寫作修辭對比[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52,387.
[2]程振球.翻譯問題探索[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18.
[3]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81.
[4]徐通鏘.語義句法芻議[J].載于李瑞華主編.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344.
[5]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