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指出了五年制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場地設施等存在的問題,強調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緊迫性,提出轉變觀念、加大經費投入、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對策,以推動高職院校體育快速發(fā)展。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改革改進對策
高職院校以社會適應為目標,以培養(yǎng)未來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在培養(yǎng)目標上更需突出職業(yè)性、實踐性等特點。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應該有別于普通高校。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身心健康,能適應未來職業(yè)工作的需要,使學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適應能力和人文素質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細分工所形成的工作環(huán)境復雜性、職業(yè)多樣性、生產技術高智能性和高強度性的工作特點。雖然高職院校體育事業(yè)已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離素質教育與2l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還相去甚遠,體育仍然是高職教育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對策,真抓實干,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本文針對五年制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五年制高職學校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學生興趣不高。
現代體育包括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競技體育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運動潛力,以提高運動成績?yōu)槟康?。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的目的是健身,體育之所以被許多人青睞,是因為它有娛樂和健身功能,人們可以在健身中娛樂,在娛樂中健身。然而高職學校體育教學仍延用傳統(tǒng)體育模式來運作,以競技體育為模式,重技術、輕理論、內容競技化。在成績考核方面按學生對各運動項目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評定。教學內容帶有強制性,只注重學生技術的提高,忽視了學生的情趣,使學生感到體育課沒意思,積極性不高。雖然有些高職院校已注意到了這一點,增設了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仍沒有改變多少,使得體育鍛煉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直接影響了體育課的質量,也影響了體育理論教學方法的改革。
2.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由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三大塊組成,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則是傳統(tǒng)的“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將教學過程分為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等幾個階段,以學習“三基”為中心,全面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它以競技體育為主體,在教學中十分強調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也感覺不出高校體育“高”在何處。
3.課程設置和結構落后,教學大綱急需改進。
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只要達到了這一目的,也就完成了體育教學的任務。比較小學、中學、大學的體育教學大綱,我們可以發(fā)現教學內容幾乎相同(無一例外的是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內容)。教學時數雖略有變化,大學期間適當增加了一些球類項目的課時,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敏感期,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因此這一時期應以全面發(fā)展為主。而大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晚期,身體各機能狀況已趨完成,這一時期如還按對中小學生的要求來約束,顯然已不合時宜。另外,大學生在經過了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后,已有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具備了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還按中小學的教學模式來約束強制他,在教學中不顧學生掌握情況而一刀切,勢必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俺圆涣恕本蜁读耸拢俺圆伙枴本蜁磩e人練習,從而表現不出應有的積極性。
4.體育經費短缺,場地設施落后。
必要的經費投入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保障?!秾W校體育工作條例》、《體育法》等法規(guī)對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有嚴格的要求。但隨著近幾年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盡管各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建設達到了一定的規(guī)模,但還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一些高職院校在安排經費預算時未能與擴大辦學規(guī)模同步增加對體育的投入,致使原本就非常緊缺的場地器材等資源更加捉襟見肘,難以為繼。經費短缺,導致體育教學的器材配備、補充、更新力不從心,給體育教學帶來的不便是多方面的。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項目無法進行教學;籃、排、足球場地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更是人擠人;一些小場地也不能達到開設教學項目的要求;單、雙杠等器械基本上都安置在田徑場四周或其他的露天場地,加之年代久遠,損壞嚴重。器材設備的不足與落后,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也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因體育經費短缺,硬件建設滯后,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不能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更無從施行。
5.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今許多高職院校出現了學生多教師少的問題。教師所承擔的工作量過大,容易感到勞累;教學涉及的內容過多,使教師的專業(yè)能力難以體現。這些都會制約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改進對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打破以競技項目為主體的教學體系,建立有利于學生鍛煉、增強體質,實效性強的新型教學體系。努力做到面向學生,強化高校體育教育的終生價值觀;面向社會,強化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內容觀;面向未來,強化人才培養(yǎng)目標觀。
2.構建高校體育課程新體系。體育課程設置體系要依據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課程目標和學生學習特征,使其各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的設置更趨規(guī)范化、程序化和具體化。改進現有的體育教學方法,建立新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估體系,建立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終身體育為目標的體育考試新制度。
3.根據高職院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guī)律,可面向全體學生設置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要體現出體育課程的靈活性和彈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
4.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學校體育融資體系。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與社會結合,利用社會上的閑散資金來加大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投入,解決學校場地資源不足的問題。
5.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和硬件設施建設是制約體育課程設置改革的三大要素。只有具有優(yōu)良的體育硬件設施條件,有一支素質高、業(yè)務精良、富有敬業(yè)精神的師資隊伍,并擁有先進的課程改革理念和課程體系、教材建沒,體育課程設置的改革才可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綜上所述,面向21世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首先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充分適應現代化生活要求的教材內容,改變以“教師中心型”為“學生自主型”的教學方式,建立新型的教學評估體系,完善考試制度,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建設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把高職學生培養(yǎng)成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際洪.深化高校體育改革應以課程設置為核心.體育學刊,1995.2.
[2]曲綜湖等.論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發(fā)展與構想.體育科學,1998.4.
[3]楊文革.從我院體育教學現狀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1,(2).
[4]王桂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6).
[5]劉素梅.高職院校體育理論教學現狀及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